相關(guān)習(xí)題
0 113114 113122 113128 113132 113138 113140 113144 113150 113152 113158 113164 113168 113170 113174 113180 113182 113188 113192 113194 113198 113200 113204 113206 113208 113209 113210 113212 113213 113214 113216 113218 113222 113224 113228 113230 113234 113240 113242 113248 113252 113254 113258 113264 113270 113272 113278 113282 113284 113290 113294 113300 113308 235360
科目:
來源:2011年江蘇省南京市高淳縣中考物理二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馬踏飛燕”是漢代藝術(shù)家高度智慧、豐富想象、浪漫主義精神和高超藝術(shù)的結(jié)晶.飛奔的駿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穩(wěn)穩(wěn)地踏在飛燕上,是因為馬的
位置的豎直線能通過飛燕.有一“馬踏飛燕”工藝品采用密度為 8.0×10
3kg/m
3的合金材料制造,總體積為1dm
3,飛燕與水平桌面的接觸面積為20cm
2,則該工藝品的質(zhì)量為
kg,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為
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年江蘇省南京市高淳縣中考物理二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城市的建筑越修越高.但如果不注意建筑上的物體(例如放在陽臺上的花盆) 就會有“高空拋物砸傷人”的危險.在物體落下的過程中,它具有的______能轉(zhuǎn)化成______能,而且高度越高,落下來做的功越______(選填“大”或“小”),所以危險性也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年江蘇省南京市高淳縣中考物理二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出發(fā)沿同-方向運動其路程S跟時間t的關(guān)系圖象如圖所示.仔細觀察圖象,你能獲得什么信息?
.(寫出一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年江蘇省南京市高淳縣中考物理二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一種電工工具由一個小燈泡L和一個定值電阻R并聯(lián)而成,通過L、R的電流跟其兩端電壓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由圖可得定值電阻R的阻值為
Ω;當(dāng)把這個工具接在電壓為2V的電路兩端,L、R并聯(lián)的總電阻是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年江蘇省南京市高淳縣中考物理二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在進行英語聽力測試時,各考場的有線揚聲器是同時開播,也是同時停播的.它們的連接方式是 聯(lián),原因是它們 (選填“能”或“不能”)獨立工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年江蘇省南京市高淳縣中考物理二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工人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一重400N的物體勻速提起,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忽略一切摩擦及繩的伸長,則拉力的大小是
N,動滑輪重
N;若使用該滑輪組提升600N的重物,其機械效率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年江蘇省南京市高淳縣中考物理二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重為525N的人躺在死海的水面上悠閑地閱讀,她受到海水的浮力是
N,浸入海水中的體積是
m
3.(g取10N/kg,ρ
海水=1.05×10
3kg/m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年江蘇省南京市高淳縣中考物理二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汽車車輪的外表面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紋,這是為了 .某同學(xué)用水平推力推停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車,沒能推動,這時推力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車所受的阻力.快速行駛的汽車剎車后,由于 ,還會繼續(xù)前進一段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年江蘇省南京市高淳縣中考物理二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zhuǎn)化成 (選填“內(nèi)能”或“化學(xué)能”).為開發(fā)新能源,人類己能夠把油菜籽、蓖麻、大豆等農(nóng)作物加工轉(zhuǎn)化成“生物燃料”,“生物燃料”屬于 (選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年江蘇省南京市高淳縣中考物理二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的電路,電源電壓為3V,閉合開關(guān),電壓表示數(shù)為1V,則燈泡L
2兩端的電壓為
V,燈泡L
1與L
2的電功率之比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