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題
 0  169848  169856  169862  169866  169872  169874  169878  169884  169886  169892  169898  169902  169904  169908  169914  169916  169922  169926  169928  169932  169934  169938  169940  169942  169943  169944  169946  169947  169948  169950  169952  169956  169958  169962  169964  169968  169974  169976  169982  169986  169988  169992  169998  170004  170006  170012  170016  170018  170024  170028  170034  170042  235360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圖象;若保持透鏡位置不動,將蠟燭移到光具座的35cm刻度處,對于此時像的性質(zhì)判斷正確的是( 。
A.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像B.一定是正立縮小的像
C.一定是倒立縮小的像D.一定是正立放大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其實驗裝置的示意圖如圖所示.a(chǎn)、b、c、d、e是主光軸上的五個點,F(xiàn)點和2F點分別是凸透鏡的焦點和二倍焦距點.

在a、b、c、d、e這五個點中:
(1)把燭焰放在e點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屬于放大鏡的原理.
(2)把燭焰放在a點上成像最小,是屬于照相機原理;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3)把燭焰放在d點上是屬于投影儀 原理,成倒立、放大 的實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所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1)由甲圖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5.0cm.
(2)實驗前,凸透鏡、蠟燭和光屏時要求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現(xiàn)在光屏上.
(3)當把凸透鏡放置在如圖乙所示的位置時,在光屏的中央恰好得到蠟燭清晰的像,此時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4)此時將燭焰向凸透鏡方向移動,為了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該向遠離(“遠離”或“靠近”)凸透鏡的方向移動.
(5)將燭焰放在距凸透鏡18cm處,移動光屏得到清晰的像,現(xiàn)用不透光的紙板將凸透鏡上半部分蓋住,此時光屏上的像應該是C(填字母).
A.像的上半部分消失  B.像的下半部分消失了 C.像還完整,只是變暗了
(6)蠟燭隨時間被燒得越來越短,為了更好的觀察成像情況,可以將凸透鏡向下移動和光屏向下移動(均選填“向上”或“向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某同學將一個凸透鏡正對著一束平行光,在離凸透鏡15cm的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點,他將點燃的蠟燭放在離該凸透鏡20cm的地方,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離凸透鏡30cm以內(nèi)某處,用光屏可得到一個放大倒立的像
B.離凸透鏡30cm以外某處,用光屏可得到一個縮小倒立的像
C.離凸透鏡30cm以內(nèi)某處,用光屏可得到一個縮小倒立的像
D.離凸透鏡30cm以外某處,用光屏可得到一個放大倒立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某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將蠟燭放在某位置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與物等大的像.將蠟燭向凸透鏡移近了20cm,只能觀察到物體正立放大的像,透鏡焦距可能是( 。
A.40cmB.30cmC.18cmD.1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甲所示,A、B(或C、D)兩個凸透鏡的制造材料不同,球形表面的彎曲程度相同;A、C兩個凸透鏡的制造材料相同,球形表面的彎曲程度不同.

(1)探究凸透鏡的焦距與透鏡球形表面彎曲程度的關(guān)系時,應選取A、C兩個凸透鏡進行實驗.實驗時要讓與主光軸平行的光通過兩個凸透鏡后,會聚于焦點處(圖乙),由此得到的結(jié)論是:凸透鏡的材料相同時,其球形表面的彎曲程度越大,焦距越小,對光線的匯聚能量越強.
(2)探究凸透鏡的焦距與其制造材料的關(guān)系時,應選取A、B兩個凸透鏡進行實驗;選取的目的是控制球形表面的彎曲程度等因素相同,僅改變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1)由圖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5cm.
(2)把蠟燭、凸透鏡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調(diào)整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3)調(diào)整后,把燭焰放在距凸透鏡20cm處時,在凸透鏡的另一側(cè)移動光屏,會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生活中的投影儀(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應用了這個成像規(guī)律.接下來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與光屏的位置對調(diào)后,在光屏上還會出現(xiàn)一個清晰的像,這時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4)實驗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縮小的像,若此時將蠟燭遠離透鏡,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靠近(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在此過程中像的大小變化情況是變。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5)蠟燭隨著燃燒而變短,光屏上成的像將向上(選填“上”或“下”)移動.由于影響到了實驗的進行,這時最合理的調(diào)整是A.
A.將凸透鏡和光屏向下移一些       B.只需將光屏向上移動些
C. 只需將凸透鏡向下移動些        D.以上均可
(6)實驗中,當小明用白紙遮擋住凸透鏡的上半部分時,光屏上成像的情況是C.
A.只出現(xiàn)燭焰的上半部分的像         B.只出現(xiàn)燭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變暗些       D.成像情況不受任何影響入射角大于或等于臨界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在研究凸透鏡的成像的實驗中:
(1)如圖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調(diào)節(jié)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與燭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如圖所示要使像能夠成在光屏的中央,應將光屏向下(填“上”或“下”)調(diào);
(3)實驗過程中,當燭焰距凸透鏡20cm時,移動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
(4)接著使燭焰向左移動5cm,此時應該將光屏向左(選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縮小(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清晰的實像(選填“虛”或“實”).
這種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是照相機(選填“照相機”、“幻燈機”或“放大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張寧同學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測出凸透鏡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當蠟燭、透鏡、光屏位置如圖乙時,在光屏上已經(jīng)成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凸透鏡的焦距是40.00cm
B.圖乙中燭焰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像
C.投影儀成像特點與圖乙中所成像的特點相同
D.保持蠟燭、光屏位置不變,向左移動凸透鏡到某一位置,燭焰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將發(fā)光體S(箭頭形狀的發(fā)光二極管,長為2?cm)、凸透鏡T、光屏P安裝在光具座上進行實驗,如圖所示.固定凸透鏡T,將發(fā)光體S放在離凸透鏡4?cm(物距u)處,移動光屏P,如果找不到像,則記錄光屏上光斑的特征;如果在光屏上出現(xiàn)清晰的像,則記下像的特征,測出光屏P到透鏡T的距離(像距v)和像的長度.然后,將物距依次增加2cm,重復上面的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根據(jù)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次數(shù)物距u/cm像距v/cm像的長度/cm像的特征
14.0/光斑大小變化只有圓光斑
26.0/光斑大小變化只有圓光斑
38.0/光斑大小不變只有圓光斑
410.040.08.0倒立的箭頭
512.024.04.0倒立的箭頭
614.018.72.7倒立的箭頭
716.016.02.0倒立的箭頭
818.014.41.6倒立的箭頭
920.013.31.3倒立的箭頭
(1)通過表中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當成實像時,物距變大像將變小(大/。;
(2)凸透鏡T的焦距為8.0cm;
(3)在實驗中小云同學發(fā)現(xiàn),發(fā)光體的像在光屏的上方,為了使像能夠成在光屏的中央,該同學可以將光屏向上(上/下)移動,或者將凸透鏡向下(上/下)移動;
(4)當發(fā)光體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成一實像時,如果小云把透鏡上半部分用手擋住,不讓光線通過它,則光屏上所成的像完整(完整/不完整),像的明暗將變暗(變亮/變暗/不變).
(5)小云做完后,想測一下桌上另一個凸透鏡的焦距,她將凸透鏡與光屏固定好,然后移動發(fā)光體S,直到在光屏中心出現(xiàn)一個與凸透鏡等大的圓形光斑,量出發(fā)光體S與凸透鏡之間的距離,即為焦距.她的做法是錯誤(正確/錯誤)的.你對她實驗的評價:來回移動光屏,光斑大小不變,發(fā)光體到透鏡的距離才為焦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