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題
 0  42106  42114  42120  42124  42130  42132  42136  42142  42144  42150  42156  42160  42162  42166  42172  42174  42180  42184  42186  42190  42192  42196  42198  42200  42201  42202  42204  42205  42206  42208  42210  42214  42216  42220  42222  42226  42232  42234  42240  42244  42246  42250  42256  42262  42264  42270  42274  42276  42282  42286  42292  42300  235360 

科目: 來源: 題型:

柴油的熱值比煤油的小這表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機械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美國東部時間2001年9月11日,紐約世界貿(mào)易中心兩座摩天大廈在被恐怖分子劫持的兩架大型民航客機撞擊后起火,并相繼坍塌,舉世震驚,反對恐怖主義成為全球關(guān)注的熱點.有關(guān)專家分析,飛機上的航空燃油燃燒,使鋼材在高溫下變軟,強度迅速降低,這是大廈坍塌的主要原因.飛機爆炸后燃油燃燒時能的轉(zhuǎn)化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鐵塊很難被壓縮,是因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一質(zhì)量為120g的平底玻璃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內(nèi)裝150g的水,水深12cm,杯子與桌面的受力面積是10cm2,求:
(1)水對杯底的壓力;
(2)玻璃杯對桌面的壓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小陳利用U形管壓強計和裝有水的大燒杯來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特點.實驗前,他注意到U形管兩邊的液面已處在同一水平線上,如圖甲所示:

(1)當壓強計的金屬盒在空氣中時,同組的小王同學卻觀察到U形管中的液面不相平,小陳建議他重新調(diào)節(jié),方法是:
取下軟管重新安裝
取下軟管重新安裝

(2)當小陳將金屬盒浸沒于水中后,發(fā)現(xiàn)U形管兩端液面如圖乙所示的情景,則實驗裝置可能出現(xiàn)了
橡皮膜破裂或漏氣
橡皮膜破裂或漏氣
問題.
(3)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將金屬盒浸沒水中,發(fā)現(xiàn)隨著金屬盒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加,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逐漸變大,如圖丙所示,由此可知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與
深度
深度
有關(guān).
(4)小陳保持圖丙中金屬盒的位置不變,并將一杯濃鹽水倒入燒杯中攪勻后,實驗情形如圖丁所示.比較丙、丁兩次實驗,小陳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體的密度越大,其內(nèi)部的壓強越大的結(jié)論.你認為他的結(jié)論是否可靠?
不可靠
不可靠
.原因是:
沒有控制深度相同
沒有控制深度相同

(5)小陳在學了液體壓強公式后,發(fā)現(xiàn)按壓強計液面高度差計算出的壓強總小于用燒杯中液體深度計算的壓強,你認為造成此結(jié)果的原因可能是
橡皮膜有形變損失了一部分壓強
橡皮膜有形變損失了一部分壓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1)如甲圖,標出通電螺線管外部磁感線方向.
(2)一個盛水的杯中懸浮著一個小球,杯子靜止在斜面上如乙圖,畫出此時小球受到的浮力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2013年3月23日,是全世界第七個“地球一小時”活動日,為此,我校將展開系列活動保護地球母親.如果每個教室有24盞燈,每盞燈的功率為40W,全部熄燈一小時可以節(jié)約
0.96
0.96
kW?h的電能,教室里面的燈是
聯(lián)(填“串”或“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重為1.5N的物塊,把它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0.5N,有同學想把彈簧測力計改成密度計,他就在0.5N處對應標上1.0g/cm3的字樣,當他把物塊浸沒在某種液體中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0.3N處對應標上
1.2
1.2
g/cm3,此時物塊受到的浮力為
1.2
1.2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邊長為0.1m,密度是5×103kg/m3的正方體金屬塊,放在面積為1m2的桌面上,當彈簧秤的讀數(shù)為10N時,金屬塊對桌面的壓強是
3900
3900
Pa,金屬塊受到的合力為
0
0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