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句子:

今天下午我打算去游泳。

I'm going to have ______ this afternoon.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英語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從學(xué)于里人張震,善為文辭。咸平中,由鄉(xiāng)貢試禮部、廷對皆第一。楊億見其賦,嘆曰:“王佐器也!痹紫嗫軠(zhǔn)奇之,特試政事堂,授秘書省著作郎、直史館、三司戶部判官。帝嘗晚坐承明殿,召對久之;既退,使內(nèi)侍諭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見卿,卿勿以我為慢也。”其見尊禮如此。
出知應(yīng)天府。天禧中,民間訛言有妖起若飛帽。夜搏人,自京師以南,人皆恐。曾令夜開里門,敢倡言者即捕之,卒無妖。天圣四年夏,大雨。傳言汴口決,水且大至,都人恐,欲東奔。帝問曾,曾曰:“河決奏未至,第民間妖言爾,不足慮也。”已而果然。
陜西轉(zhuǎn)運使置醋務(wù),以榷其利,且請推其法天下,曾請罷之。
曹利用惡曾班己上,嘗怏怏不悅。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為之解。太后曰:“卿嘗言利用強橫,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嘗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惡,則非臣所知也!碧笠馍籴,卒從輕議。
以彰信軍節(jié)度使復(fù)知天雄軍,契丹使者往還,斂車徒而后過,無敢嘩者。人樂其政,為畫像而生祠之。曾進(jìn)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嘗問曾曰:“明揚士類,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獨少此耳!痹唬骸胺驁(zhí)政者,恩欲門己,怨使誰歸?”仲淹服其言。
曾資質(zhì)端厚,眉目如畫。在朝廷,進(jìn)止皆有常處,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與楊億同在侍從,億喜談謔,凡僚友無不狎侮。至與曾言,則曰:“余不敢以戲也!逼缴苑钌鮾,有故人子孫京來告別,曾留之具饌,食后,合中送數(shù)軸簡紙,啟視之,皆他人書簡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傳》)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出應(yīng)天府知:主持、掌管
B.曹利用惡曾己上,嘗怏怏不悅班:等級、次第
C.人莫敢以私干:求取
D.太后大怒,曾為之解:解決
【小題2】下列句子編為四組,都能直接表現(xiàn)王曾的品行修養(yǎng)的一項是(   )
①夫執(zhí)政者,恩欲歸己,怨使誰歸?
②在朝廷,進(jìn)止皆有常處,平居寡言笑。
③明揚士類,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獨少此耳。
④利用素恃恩,臣故嘗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惡,則非臣所知也。
⑤契丹使者往還,斂車徒而后過,無敢嘩者。
⑥曾令夜開里門敢倡言者即捕乏,卒無妖。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②④D.②④⑥
【小題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宋代咸平年間,王曾參加會試和殿試,都考了第一。宰相寇準(zhǔn)看了他的文賦,慨嘆道:
“這真是王佐之材啊 !”認(rèn)為他是奇才。
B.陜西轉(zhuǎn)運使以地方特產(chǎn)醋來謀利并且請求朝廷在全國推行這一辦法的行為,被王曾上
奏廢止,表現(xiàn)了王曾的愛民思想。
C.大臣曹利用與王曾的個人感情上有嫌隙,王曾對他的專橫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
關(guān)鍵時刻卻沒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權(quán)勢和胸懷坦蕩。
D.王曾之所以贏得朝廷內(nèi)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華、為政
能力之外,還因為他穩(wěn)重的性格和公正無私、愛民、勤儉的品質(zhì)。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見卿,卿勿以我為慢也。(4分)
(2)河決奏未至,第民間妖言爾,不足慮也。(3分)
(3)人樂其政,為畫像而生祠之。(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英語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從學(xué)于里人張震,善為文辭。咸平中,由鄉(xiāng)貢試禮部、廷對皆第一。楊億見其賦,嘆曰:“王佐器也!痹紫嗫軠(zhǔn)奇之,特試政事堂,授秘書省著作郎、直史館、三司戶部判官。帝嘗晚坐承明殿,召對久之;既退,使內(nèi)侍諭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見卿,卿勿以我為慢也!逼湟娮鸲Y如此。
出知應(yīng)天府。天禧中,民間訛言有妖起若飛帽。夜搏人,自京師以南,人皆恐。曾令夜開里門,敢倡言者即捕之,卒無妖。天圣四年夏,大雨。傳言汴口決,水且大至,都人恐,欲東奔。帝問曾,曾曰:“河決奏未至,第民間妖言爾,不足慮也。”已而果然。
陜西轉(zhuǎn)運使置醋務(wù),以榷其利,且請推其法天下,曾請罷之。
曹利用惡曾班己上,嘗怏怏不悅。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為之解。太后曰:“卿嘗言利用強橫,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嘗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惡,則非臣所知也!碧笠馍籴,卒從輕議。
以彰信軍節(jié)度使復(fù)知天雄軍,契丹使者往還,斂車徒而后過,無敢嘩者。人樂其政,為畫像而生祠之。曾進(jìn)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嘗問曾曰:“明揚士類,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獨少此耳。”曾曰:“夫執(zhí)政者,恩欲門己,怨使誰歸?”仲淹服其言。
曾資質(zhì)端厚,眉目如畫。在朝廷,進(jìn)止皆有常處,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與楊億同在侍從,億喜談謔,凡僚友無不狎侮。至與曾言,則曰:“余不敢以戲也!逼缴苑钌鮾,有故人子孫京來告別,曾留之具饌,食后,合中送數(shù)軸簡紙,啟視之,皆他人書簡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傳》)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出應(yīng)天府知:主持、掌管
B.曹利用惡曾己上,嘗怏怏不悅班:等級、次第
C.人莫敢以私干:求取
D.太后大怒,曾為之解:解決
【小題2】下列句子編為四組,都能直接表現(xiàn)王曾的品行修養(yǎng)的一項是(   )
①夫執(zhí)政者,恩欲歸己,怨使誰歸?
②在朝廷,進(jìn)止皆有常處,平居寡言笑。
③明揚士類,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獨少此耳。
④利用素恃恩,臣故嘗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惡,則非臣所知也。
⑤契丹使者往還,斂車徒而后過,無敢嘩者。
⑥曾令夜開里門敢倡言者即捕乏,卒無妖。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②④D.②④⑥
【小題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宋代咸平年間,王曾參加會試和殿試,都考了第一。宰相寇準(zhǔn)看了他的文賦,慨嘆道:
“這真是王佐之材啊 !”認(rèn)為他是奇才。
B.陜西轉(zhuǎn)運使以地方特產(chǎn)醋來謀利并且請求朝廷在全國推行這一辦法的行為,被王曾上
奏廢止,表現(xiàn)了王曾的愛民思想。
C.大臣曹利用與王曾的個人感情上有嫌隙,王曾對他的專橫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
關(guān)鍵時刻卻沒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權(quán)勢和胸懷坦蕩。
D.王曾之所以贏得朝廷內(nèi)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華、為政
能力之外,還因為他穩(wěn)重的性格和公正無私、愛民、勤儉的品質(zhì)。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見卿,卿勿以我為慢也。(4分)
(2)河決奏未至,第民間妖言爾,不足慮也。(3分)
(3)人樂其政,為畫像而生祠之。(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英語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桓公問治民于管子。管子對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憂之以德,勿懼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對曰:“質(zhì)信極忠,嚴(yán)以有禮,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被腹唬骸罢埪勂湔f。”管仲對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懷之;嚴(yán)也者,民畏之;禮也者,民美之。語曰,澤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堅中外正,嚴(yán)也;質(zhì)信以讓,禮也!被腹唬骸吧圃!”
桓公又問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時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對曰:“可!惫唬骸鞍彩级?”管子對曰:“始于愛民!惫唬骸皭勖裰滥魏危俊惫茏訉υ唬骸肮薰,家修家族,使相連以事,相及以祿,則民相親矣。放舊罪,修舊宗,立無后,則民殖矣。省刑罰,薄賦斂,則民富矣。鄉(xiāng)建賢士,使教于國,則民有禮矣。出令不改,則民正矣。此愛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見。立有間,有二鴻飛而過之;腹珖@曰:“仲父,今彼鴻鵠有時而南,有時而北,有時而往,有時而來,四方無遠(yuǎn),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對。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對?”管子對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對。”桓公曰:“仲父胡為然?盍不當(dāng)言,寡人其有鄉(xiāng)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猶飛鴻之有羽翼也,若濟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將安聞道而得度哉?”管子對曰:“君若將欲霸王舉大事乎?則必從其本事矣。”桓公變躬遷席,拱手而問曰:“敢問何謂其本?”管子對曰:“齊國百姓,公之本也。人甚憂饑,而稅斂重;人甚懼死,而刑政險;人甚傷勞,而上舉事不時。公輕其稅斂則人不憂饑;緩其刑政則人不懼死;舉事以時,則人不傷勞!被腹唬骸肮讶寺勚俑钢源巳,聞命矣,不敢擅也,將薦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筆。明日,皆朝于太廟之門朝,定令于百吏。使稅者百一鐘,孤幼不刑,澤梁時縱,關(guān)譏而不征,市書而不賦,近者示之以忠信,遠(yuǎn)者示之以禮義。行此數(shù)年,而民歸之如流水。
(節(jié)選自《管子》,《四部叢刊》本,有刪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齊國國相。②干時:謀求定時會盟諸侯。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勿。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澤命不,信也 渝:堅持
C.公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
D.若大水有舟楫也濟:渡過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是以能通其意天下乎 故燕王欲結(jié)
B.拱手問曰 朝濟夕設(shè)版焉
C.緩其刑政人不懼死 三人行必有我?guī)?/td>
D.寡人聞仲父言此三者孔子云:何陋
【小題3】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信”“仁”“嚴(yán)”“禮”是為政的重要原則,也就是國君要對百姓講究信用,施行仁愛,嚴(yán)肅法紀(jì),提倡禮儀。
B.齊桓公想通過修明政事,提高齊國的政治地位,達(dá)到會盟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認(rèn)可和輔佐。
C.對于桓公稱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為進(jìn)的策略,明確表達(dá)了反對意見,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張。
D.齊桓公有抱負(fù),能納諫,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應(yīng)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擁護。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1) 勿懼以罪,勿止以力。(2分)
(2) 出令不改,則民正矣。(2分)
(3) 君若將欲霸王、舉大事乎?則必從其本事矣。(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英語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15分)
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須眉交白,被發(fā)揄袂,行原以上,距陸而止,左手據(jù)膝,右手持頤以聽。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
客指孔子曰:“彼何為者也?”子路對曰:“魯之君子也!笨蛦柶渥濉W勇穼υ唬骸白蹇资!笨驮唬骸翱资险吆沃我?”子路未應(yīng),子貢對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義,飾禮樂,選人倫。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齊民,將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庇謫栐唬骸坝型林c?”子貢曰:“非也!薄昂钔踔襞c?” 子貢曰:“非也!笨湍诵Χ,行言曰:“仁則仁矣,恐不免其身?嘈膭谛我晕F湔。嗚呼!遠(yuǎn)哉其分于道也!”
子貢還,報孔子?鬃油魄俣穑唬骸捌涫ト伺c!”乃下求之,至于澤畔,方將杖拏而引其船,顧見孔子,還鄉(xiāng)而立?鬃臃醋,再拜而進(jìn)。
客曰:“子將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緒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謂,竊待于下風(fēng),幸聞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笨驮唬骸拔!甚矣,子之好學(xué)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學(xué),以至于今,六十九歲矣,無所得聞至教,敢不虛心!”
客曰:“同類相從,同聲相應(yīng),固天之理也。吾請釋吾之所有而經(jīng)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離位,而亂莫大焉。官治其職,人憂其事,乃無所陵。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賦不屬,妻妾不和,長少無序,庶人之憂也;能不勝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祿不持,大夫之憂也;廷無忠臣,國家昏亂,工技不巧,貢職不美,春秋后倫,不順天子,諸侯之憂也;陰陽不和,寒暑不時,以傷庶物,諸侯暴亂,擅相攘伐,以殘民人,禮樂不節(jié),財用窮匱,人倫不飭,百姓淫亂,天子有司之憂也。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而擅飾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不泰多事乎!”
(節(jié)選自《莊子·漁父》)
【小題1】下列對劃線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行仁義身:親自B.顧見孔子,還鄉(xiāng)而立鄉(xiāng):故鄉(xiāng)
C.孔氏者何也治:研習(xí)D.人憂其事,乃無所陵:侵?jǐn)_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休坐杏壇之上胡為惶惶欲何之
B.行原上,距陸而止去六月息者也
C.圣人與如土石何
D.下求之幽武置大窖中
【小題3】對加點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而擅飾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不泰多事乎!
B.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而擅飾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不泰多事乎!
C.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而擅飾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不泰多事乎!
D.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而擅飾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不泰多事乎!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左手據(jù)膝,右手持頤以聽。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
(2)幸聞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英語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求諫
吳兢
太宗威容儼肅,百僚進(jìn)見者,皆失其舉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見人奏事,必假顏色,冀聞諫諍,知政教得失。貞觀初,嘗謂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藉忠臣。主若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敗,豈可得乎?故君失其國,臣亦不能獨全其家。至于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虞世基等,尋亦誅死。前事不遠(yuǎn),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須極言規(guī)諫!
貞觀元年,太宗謂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nèi)可安。朕雖不明,幸諸公數(shù)相匡救,冀憑直言鯁議,致天下太平。”諫議大夫王珪對曰:“臣聞,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爭臣七人,言而不用,則相繼以死。陛下開圣慮,納芻蕘,愚臣處不諱之朝,實愿罄其狂瞽!碧诜Q善,詔令自是宰相入內(nèi)平章國計,必使諫官隨入,預(yù)聞?wù)。有所開說,必虛己納之。
貞觀五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則濫賞無功,怒則濫殺無罪。是以天下喪亂,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嘗不以此為心,恒欲公等盡情極諫。公等亦須受人諫語,豈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護短不納?若不能受諫,安能諫人?”
貞觀八年,太宗謂侍臣曰:“朕每閑居靜坐,則自內(nèi)省,恒恐上不稱天心,下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諫,欲令耳目外通,下無怨滯。又比見人來奏事者,多有怖懾,言語致失次第。尋常奏事,情猶如此,況欲諫諍,必當(dāng)畏犯逆鱗。所以每有諫者,縱不合朕心,朕亦不以為忤。若即嗔責(zé),深恐人懷戰(zhàn)懼,豈肯更言!”
貞觀十六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自知者明,信為難矣。如屬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謂己長,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詆訶,蕪詞拙跡,于是乃見。由是言之,人君須得匡諫之臣,舉其愆過。一日萬機,一人聽斷,雖復(fù)憂勞,安能盡善?常念魏征隨事諫正,多主朕失,如明鏡鑒形,美惡必見!币蚺e觴賜玄齡等數(shù)人勖之。   (《貞觀政要》)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因舉觴賜玄齡等數(shù)人之。 勖:勉勵
B.亦誅死尋:不久
C.如屬文之士屬文:叮囑寫文章
D.言語致失次第次第:(言語的)順序、先后
【小題2】下列各句中,劃線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皆失舉措若是,孰能御之
B.愚臣處不諱朝師道不傳也久矣
C.言不用臣誠恐見欺于王負(fù)趙
D.又比見人來奏事乃使從衣褐
【小題3】下列各項,均能表現(xiàn)唐太宗“廣開言路,虛心納諫”的一項是( )
①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須極言規(guī)諫
②詔令自是宰相入內(nèi)平章國計,必使諫官隨人,預(yù)聞?wù)?br />③公等亦受人諫語,豈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護短不納
④所以每有諫者,縱不合朕心,朕亦不以為忤
⑤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圣
A.① ② ④B.② ③ ④C.① ③ ⑤D.① ② ⑤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2分)
(1)朕雖不明,幸諸公數(shù)相匡救,冀憑直言鯁議,致天下太平。(4分)
(2)所以每有諫者,縱不合朕心,朕亦不以為忤。(4分)
(3)常念魏征隨事諫正,多中朕失,如明鏡鑒形,美惡必見。 (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