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光化學煙霧是排入大氣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氫化合物等受太陽紫外線作用產生的一種具有刺激性的淺藍色的煙霧。當遇逆溫或不利于擴散的氣象奈件時,煙霧會積聚不散。造成大氣
污染,危害人體健康。
20世紀40年代初發(fā)生在美國洛杉磯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是世界著名的公害事件之一。
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和人口劇增,洛杉礬在20世紀40年代初就有汽車250萬輛,每天消耗汽油1600萬升。由于汽車排放尾氣、汽油揮發(fā)、汽油不完全燃燒和汽車漏油,每天向城市上空排放大量石油烴廢氣、一氧化碳、氧化氯和鉛煙(當時所用汽油為含四乙基鉛的汽油)。這些排放物在陽光的作用下,特別是夏季和初秋季節(jié)強烈陽光的作用下,發(fā)生光化學反應,生成淡藍色光化學煙霧。這種煙霧中含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劑,滯留在市區(qū)上空經久不散。
(1)洛杉磯光化學煙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許多城市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你認為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來減少大氣污染造成的危害?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02年3月23日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降低對天氣和氣象極端事件的脆弱性”。該主題表達了對越來越頻繁的天氣、氣候災害及其給人類社會造成的危害的強烈關注和加強對天氣、氣候的監(jiān)測和預報,最大限度地降低天氣、氣候極端事件帶來的不利影響,減輕災害性天氣對人類社會的危害。
材料二:下表是2002年8月浙江舟山某地某日氣象觀測資料:
時間 | 氣溫(℃) | 氣壓(百帕) | 降水(毫米) | 風速(千米/小時) |
12時前后 | 25 | 1002 | 10 | 30 |
18時前后 | 30 | 990 | 50 | 240 |
24時前后 | 27 | 1004 | 10 | 50 |
(1)我國的主要氣象氣候災害有 、旱澇和 等。
(2)與材料二相對應的氣壓系統(tǒng)和天氣系統(tǒng)分別是( )
A 低氣壓、伏旱 B 低氣壓、寒潮 C 高氣壓、伏旱 D 低氣壓、臺風
(3)該天氣系統(tǒng)多形成于 ,其災害主要由 、 和風暴潮造成,
在 季節(jié)影響我國 地區(qū);
(4)在該天氣系統(tǒng)影響下的天氣特點是( )
A 狂風暴雨 B 陰雨綿綿 C 高溫晴好 D 寒冷少雨
(5)該日18時前后上海的風向為( )
A 東南風 B 西南風 C 西北風 D 東北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02年3月23日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降低對天氣和氣象極端事件的脆弱性”。該主題表達了對越來越頻繁的天氣、氣候災害及其給人類社會造成的危害的強烈關注和加強對天氣、氣候的監(jiān)測和預報,最大限度地降低天氣、氣候極端事件帶來的不利影響,減輕災害性天氣對人類社會的危害。
材料二:下表是2002年8月浙江舟山某地某日氣象觀測資料:
時間 | 氣溫(℃) | 氣壓(百帕) | 降水(毫米) | 風速(千米/小時) |
12時前后 | 25 | 1002 | 10 | 30 |
18時前后 | 30 | 990 | 50 | 240 |
24時前后 | 27 | 1004 | 10 | 50 |
(1)我國的主要氣象氣候災害有 、旱澇和 等。
(2)與材料二相對應的氣壓系統(tǒng)和天氣系統(tǒng)分別是( )
A 低氣壓、伏旱 B 低氣壓、寒潮 C 高氣壓、伏旱 D 低氣壓、臺風
(3)該天氣系統(tǒng)多形成于 ,其災害主要由 、 和風暴潮造成,
在 季節(jié)影響我國 地區(qū);
(4)在該天氣系統(tǒng)影響下的天氣特點是( )
A 狂風暴雨 B 陰雨綿綿 C 高溫晴好 D 寒冷少雨
(5)該日18時前后上海的風向為( )
A 東南風 B 西南風 C 西北風 D 東北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河南淇縣一中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06年8月10日下午17時25分“桑美”臺風在鎮(zhèn)江市蒼南縣馬站鎮(zhèn)登陸,成為建國以來登陸我國大陸的強度最大的臺風。給浙江、福建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巨大的財產損失。
材料二:據統(tǒng)計,我國自然災害中的85%為氣象災害,而干旱災害又占氣象災害的50%左右。
我國干旱災害頻次分布如右圖所示。
(1)試描述臺風眼地區(qū)的天氣狀況,并分析其成因?(3分)
(2)臺風“桑美”是50年來登陸中國大陸最強的臺風。請舉出兩個減輕臺風危害的非工程措施?(2分)
(3)圖中A地春旱嚴重,其還易引發(fā)的自然災害主要有 。分析B地降水稀少但旱災并不突出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吉林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萬里長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與瑞士國際文化保護組織——世界新七大奇跡基金會評為“新七大奇跡”之首。
材料二:中國古長城分布示意圖。
1.長城是我國首批世界文化遺產,下列位于長城沿線的世界文化遺產是________。
A.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B.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C.云岡石窟
D.九寨溝風景名勝區(qū)
2.坐火車從長春到山海關旅游,應選擇________鐵路線。
3.2009年“五·一”假期,八達嶺長城景區(qū)共接待游客17.9萬人次,嘉峪關景區(qū)接待游客26488人次。造成兩地游客數量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湖北省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24分)全球氣候變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嚴峻、深遠的挑戰(zhàn)之一。但是,目前國際氣候談判的進程離真正保護全球氣候的目標還差的很遠,談判各方在關鍵問題上的分歧還很嚴重。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下圖為“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氣溫距平變化”
材料二 下表為2007年全球CO2排放總量排行前10位的國家及其人口總數
(1)材料一中最后五十年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相差約 ℃,據材料一概括百多年來世界氣溫變化特點是 。引起材料中全球氣溫變化的人為原因主要是 。
(2)材料二中,2007年美國人均CO2排放約是中國人均排放的 倍。材料顯示全球CO2排放主要集中在 (發(fā)達國家或發(fā)展中國家)。
(3)大氣中CO2濃度變化與全球氣溫變化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4)目前面對人類共同的生存危機,世界各國心態(tài)各異,其原因在于全球氣候變化對不同國家和地區(qū)帶來的影響和收益大不相同。下列關于保護全球氣候的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①海平面上升會導致小島嶼國家出現生存危機,所以參與行動的意愿高。
②全球氣候變化影響西歐冬暖夏涼氣候,西歐國家對此非常消極。
③美國能源消費模式是奢侈和浪費型,對強制性減排一向持比較消極的態(tài)度。
④石油輸出國輸出石油為其經濟命脈,堅決反對抑制二氧化碳排放。
⑤俄羅斯是高緯度國家不僅從全球氣候變化中受益,而且自身又是資源和能源大國,因此持積極立場。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5)中國國家海洋局在2007年1月12日發(fā)布的《2006年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2003年至2006年,我國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2.5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1.8毫米/年的上升速率。沿海地區(qū)的人居環(huán)境和經濟建設將面臨比洪水、海嘯、風暴潮危害更大的風險。下列措施對抑制海平面上升可行的有 (多項選擇)
A.控制人口增長 B.改善能源消費結構 C.關閉工廠,大力發(fā)展農業(yè)生產
D.大力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 E.建設海岸防護堤壩
F.提高生產和生活的能源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