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對農(nóng)作物危害最大的季節(jié)發(fā)生在
A.秋季和春季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D.初冬和初春
A

本題考查大氣的受熱過程和大氣的保溫作用。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具有選擇性(大氣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紅外線),而對太陽輻射中能量最強的可見光吸收很少,太陽輻射不是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地面輻射:為長波輻射,除少部分透過大氣返回宇宙空間外,絕大部分為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大氣逆輻射:大氣在增溫的同時,也向外放出紅外輻射,也是長波輻射,其大部分輻射向地面,稱大氣逆輻射,補充地面熱量的損失,對地面起到了保溫作用。秋季和春季農(nóng)作物處于生長期,受寒潮的降溫影響大。所以本題選擇A選項。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臺風在臺灣東部沿海登陸。讀圖5,回答3l~33題。

小題1:臺風登陸時,花蓮的風向最可能是
A.西北風B.東北風C.西南風D.東南風
小題2:8日0l時花蓮風速突然降低是因為
A.臺風減弱B.臺風中心經(jīng)過
C.臺風消失D.臺風停滯不前
小題3:目前對臺風最重要的監(jiān)測手段是
A.人工監(jiān)測B.探測氣球C.氣象衛(wèi)星D.航天飛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當?shù)貢r間2004年10月23日17時56分左右發(fā)生里氏6.8級地震,地震至少造成21人死亡,2000人受傷,591棟住宅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2005年10月8日8時52分,一場里氏7.6級的強烈地震襲擊了南亞次大陸的城市和村莊,造成8萬多人死亡,250萬人無家可歸,地震的震中位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以東約95公里,震源距地表約10公里。據(jù)此回答:
小題1:關于此次地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不屬于自然災害     B.屬于孕災環(huán)境  C.屬于致災因子   D不屬于自然異變
小題2:材料中兩次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數(shù)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致災因子強度不同B.人口密度不同C.抗災救災投入不同D.太陽高度不同
小題3:在此次地震中不易受損害的人群是:
A.婦女、老人B.青少年、兒童C.殘障人D.青壯年男性
小題4:2005年南亞大地震造成8萬多人死亡,成為南亞史上死亡人數(shù)最多的災難之一。主要自然原因是:
A.震中位于人口稠密區(qū)B.震源淺C.震源深D.發(fā)生在晚上無法躲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綜合讀圖題

北京時間2010年2月27日14時34分在智利發(fā)生了8.8級的地震,震中位于35.8°S,72.7°W。(10分)

1.智利地震發(fā)生在美洲板塊和         板塊的交界處,該處板塊作     運動。
2.地震發(fā)生地屬于      氣候,當月的氣候特點是      
        ,該地所處的自然帶是        帶。
3.布宜諾斯艾利斯所處的自然帶是        帶,這種自然帶在我國主要分布于                                。
4.造成上述兩地自然帶分異的主要原因是              
                                                                                                       。
5.在圖中線段上畫出箭頭表示沿岸洋流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綜合讀圖題

根據(jù)持續(xù)無有效降水日數(shù)干旱指標監(jiān)測,2010年3月22日,亞洲多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氣象干旱。讀圖回答問題。

2010年3月22日亞洲干旱監(jiān)測圖
小題1:從圖中可見,除我國外,3月22日亞洲旱情嚴重地區(qū)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島和          半島,該半島此季節(jié)的盛行風源地是                           。
小題2:今年,我國西南五。ㄊ校┰遇了多年不遇的大旱,在旱區(qū)圖中的景象處處可見。

除此之外,旱災對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和居民造成的影響還有                            。為及時了解災情,可運用           技術(shù)監(jiān)測該地區(qū)。
小題3:一般情況下,與陰天相比,晴朗少云的白天土壤更易失水,其根本原因是          
                                                                        
小題4:圖中A、B、C三地也是我國旱災多發(fā)地區(qū),其中A地旱災多出現(xiàn)在     季,B地旱災多見于     月,C地則常遭遇秋旱。上述地區(qū)旱災頻發(fā)的主要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綜合讀圖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青海省玉樹縣發(fā)生里氏7.1級地震。讀圖2,完成第4~6題。

小題1:地震發(fā)生時,某地的區(qū)時為13日15 時49分,則該地的經(jīng)度可能是     
A.0°B.30°WC.90°WD.120°W
小題2:此次地震                         
A.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
B.位于大陸內(nèi)部斷裂帶
C.由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張裂所致
D.由于下地幔地應力的強烈釋放所致
小題3:此次地震震后救援難度大是因為該地                  
①高寒缺氧   
②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   
③正值多雨季節(jié)   
④交通不便
⑤缺乏預警機制
A.①②B.①④C.②⑤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暴雨過后易產(chǎn)生
A 區(qū)域水土保持  B 區(qū)域內(nèi)洪澇災害
C 水資源過剩導致的區(qū)域間的調(diào)配  D 水庫蓄水的大好時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2010年新年以來,渤海和黃海北部出現(xiàn)30年來最嚴重海冰冰情,下圖(圖5)為我國海洋局發(fā)布的2010年1月22日—26日海冰警報示意圖,回答9~10題

9.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渤海海冰的分布特點是
A.從南向北海冰面積遞增
B.由東向西海冰厚度遞增
C.海冰的厚度隨海水深度而增加  D.海灣處海冰的分布面積大于其他地區(qū)
10.下列區(qū)域,不易形成海冰的是:
A.淡水注入的河口  B.風浪較大的岬角
C.風平浪靜的海灣  D.深度不大的淺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