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因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導致在地球上出現(xiàn)了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獨特的氣候區(qū)域,如在圖2中10°~20°N大陸西部地區(qū)以及30°~40°N大陸西部地區(qū)均屬這一情況。在30°~40°N大陸西部地區(qū),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降水較多。即使在常年受同一大氣環(huán)流控制地區(qū)內的不同地點,大氣環(huán)流也存在差異。下圖分別示意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北半球)和歐洲、非洲局部某時刻氣壓場分布。
(1)若此刻右圖氣壓形勢在這一季節(jié)屬于常態(tài),請判斷此刻北半球所處的季節(jié)是夏季還是冬季,并說明判斷理由。
(2)請判斷M地此刻最可能的風向,并說明判斷理由。
(3)請根據(jù)圖文材料,推測除文字材料中所述兩個地區(qū)外,右圖中理論上還可能出現(xiàn)因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區(qū),并加以具體說明。(只需舉一例進行說明即可)
(4)N、P兩地都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請從所處位置及大氣環(huán)流角度推測兩地年降水量的異同并簡要分析原因。
【答案】(1)冬季。理由:北大西洋為低壓區(qū)或亞歐大陸中部為高壓區(qū)。
(2)偏西風(或西南風)。理由:空氣沿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方向流動,受到北半球右偏的地轉偏向力影響而形成。
(3)北回歸線附近及偏南地區(qū)(副熱帶高氣壓帶中心控制區(qū)偏南)的大陸西部。說明:夏半年受來自內陸的東北信風控制,降水稀少,冬半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稀少。或:60°N附近(副極地低氣壓帶偏南)的大陸西部。說明:夏季受西風控制,降水較多,冬季受副極地低氣壓帶控制,降水較多。
或:70°N附近(副極地低氣壓帶偏北)的大陸西部。說明:夏季受副極地低氣壓帶控制,降水較多,冬季受極地東風帶控制,降水少。
(4)相同點及原因:位于北緯40°~60°大陸西岸,常年受西風控制,降水較多。不同點及原因:N地比P地緯度高,N地處于西風中心控制區(qū),P地位于西風邊緣控制區(qū),N地西風強于P地,N地年降水量大于P地。
【解析】
本題以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北半球)和歐洲、非洲局部某時刻氣壓場分布圖為材料背景,考查季節(jié)的判斷、風向的判斷、氣候類型的分布與形成以及降水差異的形成原因,綜合性較強,難度稍大,重在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和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
(1)根據(jù)右圖中等壓線分布狀況分析,此時亞歐大陸為高壓,說明陸地氣溫低于海洋,為北半球冬季。
(2)圖中M位于高壓中心北部,氣流由高壓流向低壓,在北半球受地轉偏向力右偏影響,形成西南風或偏西風。
(3)結合全球氣壓帶和風帶分布,因太陽直射點移動,使全球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出現(xiàn)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區(qū)。如北回歸線至30°N之間大陸西岸,夏季受信風影響,降水稀少;冬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降水少,形成熱帶沙漠氣候;或60°N附近大陸西部,夏季受西風帶影響,降水較多,冬季受副極地低氣壓帶影響,降水較多。
(4)N、P兩地位于大陸西岸,溫帶海洋性氣候是因終年受盛行西風影響,將大西洋暖濕氣流帶到陸地,兩地降水較多。不同及原因:N、P兩地雖都受西風影響,但西風影響強度不同,降水量多少有差別;N地緯度高于P地,受西風影響時間長,強度大,N地降水量多于P地。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中的數(shù)字表示內、外力作用的相互關系,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各數(shù)字與地質作用相對應正確的是( )
A. ①—固結成巖作用 B. ②—風化作用
C. ③—變質作用 D. ④—侵蝕作用
【2】④過程最終形成的巖石可能是( )
A. 石灰?guī)r B. 花崗巖 C. 大理巖 D. 砂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陰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陰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條經(jīng)線之間的間隔相等,箭頭表示地球自轉方向。據(jù)此完成下列各題。
【1】此時,A點的區(qū)時是
A. 7月8日12時 B. 7月7日24時
C. 7月8日6時 D. 7月8日16時
【2】此時,北京時間是
A. 7月8日15時 B. 7月8日14時
C. 7月8日20時 D. 7月8日18時
【3】有關A、B、C三點地球自轉角速度和線速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三點地球自轉角速度和線速度都相同
B.三點地球自轉角速度和線速度都不相同
C.三點角速度相同,線速度B點大于C點
D.三點線速度相同,角速度A點大于B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1956年、2006年和預測的2056年某國人口金字塔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表示1956年、2006年、2056年人口年齡結構的分別是
A. 甲、乙、丙 B. 丙、乙、甲
C. 乙、甲、丙 D. 丙、甲、乙
【2】根據(jù)圖示人口變化趨勢判斷,今后該國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務是
A. 增加就業(yè),吸引農(nóng)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遷移
B. 鼓勵生育,遏制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勢頭
C. 晚婚晚育,繼續(xù)保持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D. 依法管理,防止人口性別比例失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資料摘自聯(lián)合國2000年發(fā)布的預測報告,反映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趨勢。回答下列各題。
【1】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趨向是
A. 從發(fā)展中國家向發(fā)達國家遷移 B. 從北半球向南半球遷移
C. 從西半球向東半球遷移 D. 從內陸國家向沿海國家遷移
【2】移民外遷的主要動因是尋求
A. 更高的社會地位 B. 更多的休閑時間 C. 更高的收入 D. 更優(yōu)的自然環(huán)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等高線(單位:米)地形圖及MN之間擬建公路甲、乙線路方案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與方案甲相比,方案乙( 。
A. MN之間的相對高差更少 B. MN之間的坡度更緩
C. MN之間穿越的等高線更少 D. MN之間的距離更短
【2】MN之間的公路最終選定方案甲,主要原因是方案甲
A. 呈“之”字形彎曲 B. 可以提高行車安全
C. 可以避免建設橋梁 D. 可以避免開挖隧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中甲位于華北平原,乙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甲、乙兩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熱量 B. 海拔 C. 水分 D. 土壤
【2】甲、乙兩地共有的地理現(xiàn)象是( )
A. 廣泛種植水稻 B. 水運發(fā)達
C. 冬季河流結冰 D. 雨熱同期
【3】甲地樓房南北間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響因素主要是( )
A. 河流流向 B. 緯度位置 C. 海陸位置 D. 盛行風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某地區(qū)地貌類型比例表以及土地利用現(xiàn)狀扇形圖,回答下列各題。
【1】該地區(qū)最有可能是( )
A. 東北地區(qū) B. 東南地區(qū) C. 西北地區(qū) D. 西南地區(qū)
【2】該地平原面積小,但耕地比重高,其主要原因是( )
①開墾歷史悠久 ②地形平坦,便于開墾 ③人多地少,過度墾殖 ④土壤肥活,便于農(nóng)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影響該地區(qū)糧食作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熱量 B. 土壤 C. 光照 D. 農(nóng)業(yè)科技
【4】從可持續(xù)發(fā)展角度出發(fā),不屬于該地區(qū)今后農(nóng)業(yè)發(fā)展方向的是 ( )
A. 發(fā)展生態(tài)農(nóng)業(yè),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 B. 發(fā)展立體農(nóng)業(yè),充分利用土地和氣候資源
C. 調整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結構,積極發(fā)展多種經(jīng)營 D. 重點發(fā)展水稻種植業(yè),解決人多地少的矛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日本靠近日本海一側以及從本州北部到北海道地區(qū),由于經(jīng)常出現(xiàn)大雪天氣,因而在日語中被稱為"豪雪地帶"。日本“特別豪雪地帶”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但大雪天氣也會帶來自然災害。
材料二: 日本岐阜縣白川鄉(xiāng)是日本有名的“豪雪地帶”,曾經(jīng)有過積雪53cm的記錄,白川鄉(xiāng)有日本規(guī)模最大的“合掌造”村落,“合掌造”是日本一種獨特的傳統(tǒng)民居,為木造建筑物,不用一根釘子,但仍然十分牢固,屋頂以七八十厘米的茅草覆蓋,呈“人”字形,兩側約有60度夾角,如同雙手合十,因此得名。1995年12月“合掌造”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還被譽為“現(xiàn)實世界的童話屋”,每年吸引眾多游客去觀光。
(1)分析日本“豪雪地帶”降雪量“特別豪”的主要原因。
(2)簡述形成“合掌造”民居建筑特色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