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某段緯線所經地區(qū)不同深度震源的頻度示意圖》(P點以西為大陸,PQ為海洋,QR為島嶼,R點以東為海洋),回答小題。
【小題1】當X地分別受震源a、震源b、震源c和震源d引發(fā)的4次地震影響時,下列有關該地所受破壞程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a、b震源淺,其所引發(fā)的地震震級高,對X地造成的破壞程度大 |
B.X地離a引發(fā)地震震中最近,其受災程度最嚴重 |
C.4次地震對X地的破壞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序a>b>c>d |
D.4次地震震級相同時,震源a對X地的破壞性最大 |
A.位于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 |
B.位于美洲板塊與亞歐板塊間的生長邊界 |
C.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間的消亡邊界 |
D.震源排列成一條從海嶺到大陸方向由淺入深的傾斜帶 |
【小題1】D
【小題2】C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影響地震波烈度的因素包括震級、震源深淺、震中距遠近、地質構造、建筑物抗震強度等。分析烈度大小要綜合諸因素加以考慮才行。閱讀圖示可知,a、b震源淺,地震震級未必高,對X地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能確定,A項錯誤。X地離a引發(fā)地震震中最近,但地震震級未必高,其受災程度未必最嚴重,B項錯誤。四次地震震級為確定,四地烈度大小也不能確定,C項錯誤。當四次地震震級相同時,由于a地震源淺,X地恰好位于震中,震源a對X地的破壞性最大。故D為正確選項。
考點:地震烈度的影響因素
點評:該題難度一般,屬于能力性題目,主要考查同學們對地震烈度影響因素的認知與分析能力。
【小題2】試題分析:閱讀圖示可知,該圖示反映的是緯度44°附近區(qū)域,據“P點以西為大陸,PQ為海洋,QR為島嶼,R點以東為海洋”結合圖示經度分布可知,該區(qū)域位于北太平洋西北部地區(qū),Q、R之間為日本北海道島,該地區(qū)地震震源分布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之間的消亡邊界上。故C為正確選項。
考點:地震帶的分布
點評:該題難度一般,屬于基礎性題目,主要考查同學們閱讀圖示對地震帶分布的認知與分析能力。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某段緯線所經地區(qū)不同深度震源的頻度示意圖”(P點以西為大陸,PQ為海洋,QR為島嶼,R點以東為海洋),完成下列問題。
(1)當X地分別受震源a、震源b、震源c和震源d引發(fā)的4次地震影響時,下列有關該地所受破壞程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a、b震源淺,其所引發(fā)的地震震級高,對X地造成的破壞程度大
B. X地離震源a引發(fā)的地震震中最近,其受災程度最嚴重
C. 4次地震對X地的破壞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b>c>d
D. 4次地震震級相同時,震源a對X地的破壞性最大
(2)下列有關該地區(qū)地震震源分布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位于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
B.位于美洲板塊與亞歐板塊間的生長邊界
C.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間的消亡邊界
D.震源排列成一條從海嶺到大陸方向由淺入深的傾斜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年魯教版高中地理選修四2.1地質災害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某段緯線所經地區(qū)不同深度震源的頻度示意圖》(P點以西為大陸,PQ為海洋,QR為島嶼,R點以東為海洋),回答小題。
1.當X地分別受震源a、震源b、震源c和震源d引發(fā)的4次地震影響時,下列有關該地所受破壞程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a、b震源淺,其所引發(fā)的地震震級高,對X地造成的破壞程度大
B.X地離a引發(fā)地震震中最近,其受災程度最嚴重
C.4次地震對X地的破壞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序a>b>c>d
D.4次地震震級相同時,震源a對X地的破壞性最大
2.下列有關該地區(qū)地震震源分布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位于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
B.位于美洲板塊與亞歐板塊間的生長邊界
C.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間的消亡邊界
D.震源排列成一條從海嶺到大陸方向由淺入深的傾斜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