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0分)

(1)水循環(huán)A表示_______環(huán)節(jié),B表示_______環(huán)節(jié),C表示_______環(huán)節(jié)。
(2)①處的地質構造是_______,地表形態(tài)是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
(3)②處的地質構造是_______,判斷依據(jù)是_______。
(4)③處地質構造中地層的新老關系是_______。
(5)④屬于三大類巖石中的_______巖。
(1)蒸發(fā),水汽輸送,地表徑流。
(2)向斜,山地,向斜先成山后成谷。
(3)斷層,地層不連續(xù)。
(4)中心老兩翼新。
(5)巖漿

試題分析:(1)圖示A為海洋水汽蒸發(fā),B為海洋水汽輸送到陸地,即水汽輸送。C為地表徑流。(2)①處中間巖層向下凹,故判斷為向斜,地表形態(tài)中間高兩邊低,為山地,成因主要從向斜槽部的擠壓力作用分析。(3)②地巖層發(fā)生斷裂錯位,故判斷為斷層。(4)③處為背斜,巖層中心老兩邊新。(5)④處為巖漿活動而形成,故判斷為巖漿巖。
點評:本題難度低,基礎性試題,學生只要掌握水循環(huán)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和地質構造的基本判斷依據(jù),能結合巖層的彎曲和斷裂判斷地質構造,注意利用外力作用對地質構造的作用分析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圖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積巖層埋藏深度示意圖。巖層的埋藏深度(巖層距離地面的垂直距離)可以用來幫助恢復巖層的形態(tài),并確定地質構造。據(jù)此判斷圖中有:
A.3個背斜4個向斜B.4個背斜3個向斜
C.3個背斜2個向斜D.2個背斜3個向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讀板塊分布示意圖(甲圖)及板塊碰撞示意圖(乙圖),回答題。

小題1:喜馬拉雅山脈是圖中的______和_______板塊相撞而成的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④、⑤
小題2:乙圖屬于板塊交界處的一種類型,箭頭表示板塊的運動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圖表示板塊的生長邊界
B.臺灣島就處在乙圖所示的板塊邊界上
C.東非大裂谷的形成過程與乙圖相同
D.乙圖所示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穩(wěn)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讀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處為噴出巖,常含有化石
B.乙處為侵入巖,常常形成氣孔
C.甲處為花崗巖,又可以稱作變質巖
D.乙處為花崗巖,又可以稱為火成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我國廬山的地質構造類似于下圖中的:
A.①B.②C.③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造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作用是(  )
A.內(nèi)力作用B.變質作用C.侵蝕作用D.沉積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圖反映的地理現(xiàn)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a(chǎn)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某島國地處兩大板塊的交界地帶,讀圖完成題。

小題1:經(jīng)過該島國的板塊邊界類型及其東、西兩側的板塊名稱分別是
A.生長邊界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
B.生長邊界亞歐板塊美洲板塊
C.消亡邊界亞歐板塊 美洲板塊
D.消亡邊界太平洋板塊  印度洋板塊
小題2:該國的火山爆發(fā)造成火山灰籠罩歐洲上空,影響了歐洲的航空業(yè),導致歐洲機場關閉,遲遲不能恢復。在此次事件中受損失最大的是
A.肯尼亞的花農(nóng)  B.菲律賓的果農(nóng)
C.臺灣的蔗農(nóng) D.基多的花農(nóng)
小題3:從甲城市出發(fā)向正北方向到海岸的距離約為
A.420千米  B.340千米
C.220千米 D.90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組選項,均屬于內(nèi)力作用主要表現(xiàn)形式的是(   )
A.地質作用、巖漿活動、變質作用
B.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固結成巖作用
C.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
D.水平運動、升降運動、固結成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