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黃河流域地形剖面示意圖,回答14—15題。

 
 


14.2006年3月17日,①河段突然決堤泛濫,原因是                    

    A.上游河段河冰解凍,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B.上游河段河水結(jié)冰,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C.下游河段河冰解凍,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D.下游河段河水結(jié)冰,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15.③河段幾乎沒有支流,主要原因是                                    

    A.氣候干旱、降水稀少               B.氣溫高,蒸發(fā)旺盛

    C.沿岸生產(chǎn)、生活大量用水           D.河床過高,地表徑流無法匯入

練習(xí)冊(cè)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山東省聊城市水城中學(xué)2011-2012學(xué)年高二下學(xué)期階段測(cè)試(二)地理試題 題型:013

讀黃河流域地形剖面示意圖,回答下題。

(1)

2006年3月17日,①河段突然決堤泛濫,原因是

[  ]

A.

上游河段河冰解凍,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B.

上游河段河水結(jié)冰,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C.

下游河段河冰解凍,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D.

下游河段河水結(jié)冰,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2)

③河段幾乎沒有支流,主要原因是

[  ]

A.

氣候干旱、降水稀少

B.

氣溫高,蒸發(fā)旺盛

C.

沿岸生產(chǎn)、生活大量用水

D.

河床過高,地表徑流無法匯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山東省高二下學(xué)期階段性測(cè)試(二)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黃河流域地形剖面示意圖,回答14—15題。

1.2006年3月17日,①河段突然決堤泛濫,原因是

A.上游河段河冰解凍,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B.上游河段河水結(jié)冰,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C.下游河段河冰解凍,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D.下游河段河水結(jié)冰,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2.③河段幾乎沒有支流,主要原因是

A.氣候干旱、降水稀少

B.氣溫高,蒸發(fā)旺盛

C.沿岸生產(chǎn)、生活大量用水

D.河床過高,地表徑流無法匯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安徽省高一下學(xué)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含解析) 題型:選擇題

讀黃河流域地形剖面示意圖,回答14—15題。

1.2006年3月17日,①河段突然決堤泛濫,原因是

A.上游河段河冰解凍,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B.上游河段河水結(jié)冰,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C.下游河段河冰解凍,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D.下游河段河水結(jié)冰,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2.③河段幾乎沒有支流,主要原因是

A.氣候干旱、降水稀少

B.氣溫高,蒸發(fā)旺盛

C.沿岸生產(chǎn)、生活大量用水

D.河床過高,地表徑流無法匯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讀黃河流域地形剖面示意圖,回答問題。


1.2006年3月17日,①河段突然決堤泛濫,原因是


  1. A.
    上游河段河冰解凍,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2. B.
    上游河段河水結(jié)冰,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3. C.
    下游河段河冰解凍,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4. D.
    下游河段河水結(jié)冰,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2.③河段幾乎沒有支流,主要原因是


  1. A.
    氣候干旱、降水稀少
  2. B.
    氣溫高,蒸發(fā)旺盛
  3. C.
    沿岸生產(chǎn)、生活大量用水
  4. D.
    河床過高,地表徑流無法匯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黃河流域地形剖面示意圖,回答1—2題。

 

 

 

 

 

 

 

1.2006年3月17日,①河段突然決堤泛濫,原因是( )    

  A.上游河段河冰解凍,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B.上游河段河水結(jié)冰,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C.下游河段河冰解凍,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D.下游河段河水結(jié)冰,冰凌阻塞水流而造成的

2.③河段幾乎沒有支流,主要原因是( )             

  A.氣候干旱、降水稀少      B.氣溫高,蒸發(fā)旺盛

  C.沿岸生產(chǎn)、生活大量用水    D.河床過高,地表徑流無法匯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c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