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為“江蘇沿海海岸線變遷圖”,讀圖完成11~13題。

11.造成江蘇海岸線古今位置變遷的主要原因是(  )

A.圍海墾殖                             B.泥沙淤積

C.氣候變化                             D.地殼抬升

12.跟蹤研究江蘇海岸線變遷,常用的地理信息技術(shù)主要有(  )

①RS、贕PS、跥IS、軘(shù)字地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為了可持續(xù)開發(fā)利用江蘇沿海灘涂資源,應(yīng)(  )

A.圍海造田,擴大棉花種植面積

B.興修水利,建設(shè)旱澇保收農(nóng)田

C.營造紅樹林,保護灘涂生態(tài)

D.發(fā)展灘涂養(yǎng)殖,打造濕地經(jīng)濟

解析:江蘇沿海海岸是淤泥質(zhì)海岸,江蘇海岸線不斷向海洋方向延伸,主要是河流攜帶的泥沙不斷沉積而形成,因此選擇B項。

答案:B

解析:跟蹤研究江蘇海岸線變遷,獲得信息利用遙感技術(shù),而研究需利用計算機處理信息,即地理信息系統(tǒng),選擇①③。

答案:B

解析:江蘇沿海灘涂資源的可持續(xù)開發(fā)利用,圍海造田,發(fā)展種植業(yè),破壞灘涂生態(tài)環(huán)境;紅樹林分布在熱帶地區(qū),該地不宜種植;利用灘涂資源,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有利于保護濕地生態(tài),因此選擇D項。

答案: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江蘇省揚州中學2012屆高三最后沖刺熱身地理試題 題型:069

[海洋地理]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江蘇的海岸線長954千米,海域面積約375萬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積37%,沿海灘涂面積約5100平方千米。

  材料二 下圖為江蘇沿海海岸線變遷圖

  材料三 灌河是蘇北地區(qū)最大的入海潮汐河流,北依連云港,是蘇北唯一在干流上沒有建閘的黃金入海通道,具備河海相通、江河相通、河陸相通的良好集散條件,堪稱蘇北的黃埔江,具有很大的開發(fā)潛力,是難得的萬噸級港口群建造地。

(1)造成江蘇海岸線古今位置變遷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這種海岸類型特點是________。

(2)江蘇沿海海岸開發(fā)利用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

(3)江蘇省北部有著名的淮北鹽場,分析其發(fā)展曬鹽業(yè)的主要有利自然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響蘇北萬噸級港口群建設(shè)的主要社會經(jīng)濟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圖為我國海域赤潮發(fā)生次數(shù)及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沿海赤潮發(fā)生次數(shù)從20世紀_______年代開始快速增長。

(2)從各海域分布看,_______海發(fā)生赤潮次數(shù)最多,_______海發(fā)生赤潮次數(shù)最少。

(3)下圖為赤潮形成的主要環(huán)境條件示意圖。據(jù)圖分析我國南方海域赤潮比北方海域嚴重的原因。_______

(4)江蘇省海岸線較長,且較為平直,其海岸類型主要屬于_______,從成因看屬于_______作用形成的。在江蘇沿海地區(qū)的開發(fā)中,這類海岸適合發(fā)展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江蘇省南京市2010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地理B卷 題型:綜合題

下圖為我國海域赤潮發(fā)生次數(shù)及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沿海赤潮發(fā)生次數(shù)從20世紀_______年代開始快速增長。
(2)從各海域分布看,_______海發(fā)生赤潮次數(shù)最多,_______海發(fā)生赤潮次數(shù)最少。
(3)下圖為赤潮形成的主要環(huán)境條件示意圖。據(jù)圖分析我國南方海域赤潮比北方海域嚴重的原因。_______

(4)江蘇省海岸線較長,且較為平直,其海岸類型主要屬于_______,從成因看屬于_______作用形成的。在江蘇沿海地區(qū)的開發(fā)中,這類海岸適合發(fā)展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江蘇模擬題 題型:材料分析題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江蘇的海岸線長954千米,海域面積約3.75萬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積37%,沿海灘涂面積約5100平方千米。
材料二下圖為江蘇沿海海岸線變遷圖
材料三灌河是蘇北地區(qū)最大的入海潮汐河流,北依連云港,是蘇北唯一在干流上沒有建閘的黃金入海通道,具備河海相通、江河相通、河陸相通的良好集散條件,堪稱“蘇北的黃埔江”,具有很大的開發(fā)潛力,是難得的萬噸級港口群建造地。
(1)造成江蘇海岸線古今位置變遷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這種海岸類型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蘇沿海海岸開發(fā)利用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蘇省北部有著名的淮北鹽場,分析其發(fā)展曬鹽業(yè)的主要有利自然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響蘇北萬噸級港口群建設(shè)的主要社會經(jīng)濟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模擬題 題型:材料分析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江蘇海岸線約954千米,海域面積約3.75 萬平方千米,約占全省土地面積的37%。有各類島嶼16 個,島嶼岸線長68千米;面積68平方千米。海洋資源種類繁多,沿海灘涂面積約5100平方千米。
材料二:下圖為某年江蘇沿海海域污染分布圖。
(1)江蘇沿海海岸資源開發(fā)利用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江蘇沿海嚴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城市名稱)一帶。
(3)試分析江蘇沿海海域污染物的主要來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簡述加強江蘇省海洋環(huán)境保護的對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