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下左圖為茶馬古道路線及周邊區(qū)域簡圖。下右圖為昆明準靜止鋒形成示意圖。

材料二 土的抗剪強度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其影響因素主要為土的組分、原始密度、孔隙比及含水量等。土的抗剪強度越大,土越穩(wěn)定,2019年7月23日,貴州省水城縣因暴雨引發(fā)了特大山體滑坡。

(1)圖示天氣系統(tǒng)主要形成于 (季節(jié)),該天氣系統(tǒng)的成因是 ,其位于昆明和貴陽之間的走向是 。

(2)此時段,貴陽與昆明相比氣溫日較差 (大、。Y合大氣熱力作用原理說明其原因。

(3)從氣候角度說明滇藏間的馬幫商隊在一年中大多選擇4-5月通過滇西進藏的理由。

(4)請分析暴雨易誘發(fā)滑坡的發(fā)生機制。

【答案】(1)冬季 冬季風帶來的冷氣團和來自西南地區(qū)的暖氣團形成鋒面,受云貴高原地形阻滯位置相對靜止。 西北-東南

(2)小 貴陽陰雨連綿,昆明多晴天,白天多云,反射太陽輻射,使得氣溫不太高,夜晚多云大氣逆輻射強,起到保溫作用,所以貴陽氣溫日較差小于昆明。

(3)春季(4—5月),茶馬古道上的冬季積雪已經消融,雨季尚未來臨,降水相對較少,道路易通行。

(4)降雨滲透進入土體孔隙或石縫,提高了土壤的含水率,使土石的抗剪強度降低;滲透水補給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或地下水壓增加,對巖土體產生浮托作用,土體軟化、飽和,結果也造成抗剪強度的降低。所以,降雨對滑坡可起到誘發(fā)或促進作用,是產生滑坡的主要外因。

【解析】

本題考查我國西南地區(qū)昆明準靜止鋒成因及對貴陽、昆明氣候的影響、西南氣候對茶馬古道商貿的影響及西南的地質災害原因等知識點。

(1)云貴高原東部海拔較低處,受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影響,西部海拔較高處,仍受西南暖濕氣流控制。冷暖氣流在貴陽與昆明之間的地帶相接觸,勢均力敵,移動緩慢,形成著名的“昆明準靜止鋒”一般出現在冬季。據圖可以看出其位于昆明和貴陽之間的走向是西北-東南。

(2)此時段,貴陽經常在靜止鋒籠罩之下,多陰雨潮濕天氣,因此有“天無三日晴”之說,白天反射太陽輻射,使得氣溫不太高,貴陽夜晚多云,大氣逆輻射強,還給地面的熱量多,起到保溫作用;而昆明在單一暖氣團控制之下,碧空如洗,多晴朗溫暖天氣。因此貴陽與昆明相比氣溫日較差小。

(2)春季(4—5月),茶馬古道上的冬季積雪已經消融,雨季尚未來臨,降水相對較小,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相對較少。氣溫不高,瘟疫、疾病不易流行。夏季多雨,道路泥濘。氣溫高,瘟疫、疾病流行。冬季較高海拔地區(qū)大雪封山,天冷路滑,難以通行。

(4)斜坡體前有滑動空間,兩側有切割面。例如中國西南地區(qū),特別是西南丘陵山區(qū),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體眾多,山勢陡峻,土壤結構疏松,易積水,溝谷河流遍布于山體之中,與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眾多的具有足夠滑動空間的斜坡體和切割面。廣泛存在滑坡發(fā)生的基本條件,滑坡災害相當頻繁。從斜坡的物質組成來看,具有松散土層、碎石土、風化殼和半成巖土層的斜坡抗剪強度低,容易產生變形面下滑;堅硬巖石中由于巖石的抗剪強度較大,能夠經受較大的剪切力而不變形滑動。但是如果巖體中存在著滑動面,特別是在暴雨之后,由于水在滑動面上的浸泡,使其抗剪強度大幅度下降而易滑動。暴雨導致大量的水分下滲,致使斜坡上的土石層飽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層上積水,從而增加了滑體的重量,降低土石層的抗剪強度,導致滑坡產生。一般暴雨會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滑坡地質災害。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昆明城市邊界變化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概述1984-2014年昆明城市空間范圍的變化特點,說出昆明城市空間進一步拓展的限制性自然因素。

“斗南國際花卉產業(yè)園”是亞洲最大的鮮花生產和交易中心,日上市鮮花66個大類,300多個品種。每日有近百噸鮮花從這里銷往日本、韓國等地。

(2)簡述斗南花卉大量銷往日本、韓國的原因。

近年來昆明的城市定位由制造業(yè)中心向國際貿易、會展中心轉變。大量制造業(yè)企業(yè)向周邊地區(qū)轉移,帶動了周邊地區(qū)的發(fā)展。

(3)說明昆明產業(yè)結構調整給周邊地區(qū)帶來的積極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非洲被稱為高原大陸和熱帶大陸,下圖示意非洲北部降水類型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Ⅰ與Ⅲ地區(qū)降水季節(jié)分配不同的主導因素是( )

A.洋流B.海陸位置

C.地形地勢D.大氣環(huán)流

2圖示Ⅳ沿岸地區(qū)多霧的原因是( )

A.海洋水汽來源充足B.加那利寒流流經沿岸

C.氣溫晝夜變化較大D.寒冷冬季風勢力強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2019年1月3日發(fā)布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19》稱,中國人口負增長時代將在2027年到來。2019年1月5日發(fā)行了己亥年豬年郵票(下圖)引發(fā)了人們的遐想與議論。

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我國人口的低速增長甚至負增長對未來經濟社會的影響有

A. 為提高國民素質與人力資本質量提供機會

B. 使得我國至2070年人口減少到相當于1967年的規(guī)模

C. 制造業(yè)用工成本會大大降低,經濟發(fā)展迎來新的高峰

D. 人口向城市流動減少,城市的產業(yè)水平將停止或緩慢下降

2為了緩解人口負增長帶來的不利影響,今后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 優(yōu)化投資環(huán)境,縮小城鄉(xiāng)差別B. 鼓勵勞務輸出

C. 延緩實施延長退休政策D. 適時出臺開放三胎的政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簽問題。

材料一 第19-22屆世界杯足球賽的舉辦地和舉辦時間。

材料二 下圖為第19-22屆世界杯足球賽舉辦國家(部分)首都的氣候資料統(tǒng)計圖。

(1)試比較甲、乙所代表的氣候類型特征的差異,并說明造成兩地降水差異的因素是 。

(2)材料二中,甲、乙、丙三種氣候類型對應的城市分別是 、 、 。

(3)巴西利亞的氣候類型是 ,世界杯舉辦期間該地氣候特征是 。

(4)材料中的四屆世界杯足球賽舉辦期間,舉辦國所處季節(jié)明顯不同于其他三屆的是 (填國家名稱),試分析選擇此季節(jié)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據媒體報道2017年,一場在武漢、成都、西安等新一線城市間爆發(fā)的“人才爭奪戰(zhàn)”打響。2018年初北京、上海、天津等老一線城市也紛紛加入,“搶人大戰(zhàn)”日趨激烈。與此同時,我國廣大農村正承受人才流失之痛,空心化和老齡化嚴重。對此,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成略”,著力通過產業(yè)發(fā)展、改善人居、建設生態(tài)文明等政策,平衡城鄉(xiāng)發(fā)展。

材料二 借助“大學生憑身份證和學生證即可在線落戶”的寬松政策,西安市“搶人”戰(zhàn)績不俗:僅2018年1-3月,西安市取計新遷入人口21萬,直逼2017年遷入人口總和。有的網友直言不看好西安,認為京滬若放開落戶限制,人才將再次回流。

材料三“2018年我固跨省流動人口地區(qū)構成情況和流動人口城鄉(xiāng)結構”表

(1)據材料三說明我國近年來人口流動的特點是 。

(2)鄉(xiāng)村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有

(3)結合材料分析短期內大量人口遷入給西安可能帶來哪些不利影響。

(4)你若作為一名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畢業(yè)生,不聽從網友的意見而想去西安,你怎樣說服自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氣象學上的秋季是指連續(xù)五日日均溫從開始低于22到開始低于10之間的時段。下圖示意20191016日我國秋冬進程。

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此時,我國東部地區(qū)秋冬進程差異較大,其主要影響因素為

A.降水B.地形C.緯度D.洋流

2下列城市秋季時間最長的可能是

A.沈陽B.烏魯木齊C.上海D.成都

3民諺“秋后北風干到底”中“干到底”的形成原因是

A.受副熱帶高氣壓帶長時間控制B.長期位于冷鋒鋒前

C.東南季風攜帶的水汽不斷減少D.長期受冷氣團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地理考察小組在沙漠地區(qū)利用“日光蒸餾法”取水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該方法揭示了水循環(huán)的主要動力包括

①風力

②地球重力

③太陽能

④溫室效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該方法可以模擬水循環(huán)的環(huán)節(jié)主要有

①蒸發(fā)

②水汽輸送

③大氣降水

④地下徑流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某中學學生于暑假赴日本北海道交流訪問,發(fā)現北海道地形多山地丘陵,島嶼的東西兩側氣候差異明顯。有很多牧場,在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的掩映下,成群的奶牛悠閑地吃草。據當地人介紹,每年春季偏南風初起,北海道東北部海域薄霧隨之彌漫。北海道除海運外,陸地新干線網從北海道出發(fā)可至南部九州島。

(1)簡析地形對北海道氣溫空間差異的影響。

(2)分析北海道畜牧業(yè)比重大于種植業(yè)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