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學利用鋁盒、海綿、蠟燭、水等材料設計了一個模擬地球板塊運動的實驗。實驗中發(fā)現(xiàn)蠟燭加熱區(qū)的水流上升,兩塊海綿向左右兩側方向運動。讀圖回答題
1.該實驗模擬的板塊運動和板塊邊界分別為( )
a碰撞擠壓 b張裂作用 c生長邊界 d消亡邊界
A.a(chǎn)c B.bc
C.a(chǎn)d D.bd
2.下列地理現(xiàn)象與該模擬實驗原理相似的是( )
A.渭河谷地的形成
B.日本地震的發(fā)展
C.青藏高原的隆起
D.東非裂谷帶的形成
1.B
2.D
【解析】
試題分析:
1.實驗中蠟燭加熱區(qū)的水流上升,兩塊海綿向左右兩側方向運動,由此可知該實驗模擬的板塊運動為張裂作用,板塊邊界為生長邊界。
2.下列地理現(xiàn)象與該模擬實驗原理相似的是東非裂谷帶的形成。東非大裂谷是由于板塊張裂形成的。
考點:本題考查板塊構造學說對應知識點。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板塊的邊界類型,與部分典型地貌形態(tài)的成因。
【知識小結】板塊構造學說與地表基本面貌(重、難點)
1.板塊構造學說的內(nèi)容:全球的巖石圈分為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共六大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上幾乎完全是海洋,其余五大板塊都包括大塊陸地和大面積海洋。大板塊還可劃分成若干次一級的小板塊。這些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之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一般說來,板塊內(nèi)部的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的交界處是地殼比較活躍的地帶,地殼不穩(wěn)定,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這一地帶。
2.板塊邊界與地貌
(1)生長邊界(海嶺、斷層)——板塊張裂——形成裂谷(如東非大裂谷)、海洋(如紅海、大西洋等)、海嶺(即大洋中脊、海底山脈,冰島位于大西洋海嶺之上)。
(2)消亡邊界(海溝、造山帶)——板塊擠壓——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形成海溝(如馬里亞納海溝)、島弧鏈(如西太平洋島弧鏈)、海岸山脈(如落基山脈、安第斯山脈);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形成巨大褶皺山系(如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五校高一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利用鋁盒、海綿、蠟燭、水等材料設計了一個模擬地球板塊運動的實驗。實驗中發(fā)現(xiàn)蠟燭加熱區(qū)的水流上升,兩塊海綿向左右兩側方向運動。讀圖回答題
【小題1】該實驗模擬的板塊運動和板塊邊界分別為( )
a碰撞擠壓 b張裂作用 c生長邊界 d消亡邊界
A.a(chǎn)c | B.bc |
C.a(chǎn)d | D.bd |
A.渭河谷地的形成 |
B.日本地震的發(fā)展 |
C.青藏高原的隆起 |
D.東非裂谷帶的形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利用鋁盒、海綿、蠟燭、水等材料設計了一個模擬地球板塊運動的實驗(圖10)。實驗中發(fā)現(xiàn)蠟燭加熱區(qū)的水流上升,兩塊海綿向左右兩側方向運動。讀圖10回答23-24題
23、該實驗模擬的板塊運動和板塊邊界分別為( )
a碰撞擠壓 b張裂作用 c生長邊界 d消亡邊界
A、ac B、bc
C、ad D、bd
24、下列地理現(xiàn)象與該模擬實驗原理相似
的是( )
A、渭河谷地的形成
B、日本地震的發(fā)展
C、青藏高原的隆起
D、東非裂谷帶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