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六大板塊示意圖”,完成(1)~(3)題。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板塊名稱: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6分)
(2)下列關于板塊理論的說法,正確的是(  )(2分)
A.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是由大小一致的六大板塊拼合而成的
B.地球表層的六大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并且運動方向和速度都相等
C.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不同板塊的交界地帶
D.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活躍,板塊和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穩(wěn)定
(3)有人說,喜馬拉雅山脈還在不斷的長高,而紅海在幾千萬年以后將成為新的大洋。請你用板塊運動的觀點解釋其原因。(4分)

(1)亞歐板塊 南極洲板塊 美洲板塊(6分)
(2)C(2分)
(3)喜馬拉雅山脈是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隆起形成的褶皺山脈;紅海是印度洋板塊和非洲板塊張裂形成,屬生長邊界。(4分)

試題分析:
(1)六大板塊的名稱及分布。A:亞歐板塊,B:南極洲板塊,C:美洲板塊。
(2)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是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的,六大板塊大小不同,所以A是錯誤的;地球表層的六大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運動方向和速度是不同的,所以B是錯誤的;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和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所以D是錯誤的。
(3)喜馬拉雅山脈位于消亡邊界;紅海位于生長邊界。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六大板塊的分布、生長邊界和消亡邊界等相關知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面各圖反映的地理現(xiàn)象中,表現(xiàn)為地殼運動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造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作用是(  )
A.內力作用B.變質作用C.侵蝕作用D.沉積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巖漿沿著巖層裂隙或斷層侵入所形成的板狀巖體稱為“巖墻”。讀不同時代互相穿插的巖墻圖,完成題。

關于圖示地質構造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巖墻①②③屬沉積巖
B.圖中地質構造為外力作用所致
C.巖墻在地貌上通常表現(xiàn)為山脊或溝谷
D.圖中不可能含有變質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某島國地處兩大板塊的交界地帶,讀圖完成題。

小題1:經過該島國的板塊邊界類型及其東、西兩側的板塊名稱分別是
A.生長邊界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
B.生長邊界亞歐板塊美洲板塊
C.消亡邊界亞歐板塊 美洲板塊
D.消亡邊界太平洋板塊  印度洋板塊
小題2:該國的火山爆發(fā)造成火山灰籠罩歐洲上空,影響了歐洲的航空業(yè),導致歐洲機場關閉,遲遲不能恢復。在此次事件中受損失最大的是
A.肯尼亞的花農  B.菲律賓的果農
C.臺灣的蔗農 D.基多的花農
小題3:從甲城市出發(fā)向正北方向到海岸的距離約為
A.420千米  B.340千米
C.220千米 D.90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讀赤道上六大板塊的分布示意圖,回答題。

小題1:⑥板塊是
A.亞歐板塊B.太平洋板塊C.南極洲板塊D.美洲板塊
小題2:根據(jù)板塊構造理淪,②、③兩大板塊碰撞而形成的山脈是
A.喜馬拉雅山脈B.安第斯山脈C.落基山脈D.阿爾卑斯山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應用板塊構造理論對地質地貌現(xiàn)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
A.安第斯山脈是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相撞產生
B.紅海處于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生長邊界處
C.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D.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溝和弧狀島鏈是新大洋地殼的誕生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20世紀50年代,我國地礦程人員在黑龍江松嫩平原某地區(qū)經多年地質勘探,判定本地區(qū)為大型背斜構造,儲油的可能性極大。后經開采,原油噴出。本地區(qū)地質剖面如右圖所示。據(jù)此完成題。

小題1:該地區(qū)為大型背斜構造的判定依據(jù)是在地表由甲至乙一線多點采集巖石標本,經同位素方法測定,巖石年齡分布為
A.老—新—老B.新—老—新C.無規(guī)律D.新—較新—較老—老
小題2:圖中的E.F.G分別代表的是
A.氣、水、油B.氣、油、水C.水、氣、油D.油、氣、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事象屬于地質構造的是(       )
A.褶皺和斷層?B.火山噴發(fā)?C.地震?D.泥石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