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該圖為“我國沿海某城市及周邊地區(qū)示意圖”(海拔:m),讀圖回答問題。

1.該市最可能位于?      (   )

A.四川  B.湖北 C.山東  D.廣西?

2.圖中城市形成時最突出的自然因素是?                    (   )

A.地形    B.河流交匯?C.鐵路    D.礦產資源?

3.如果考慮規(guī)劃建科技園區(qū),最合理的地點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D

2.B

3.C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區(qū)域地理。

1.根據該地的主要農作物有甘蔗,且位于我國沿海地區(qū),故判斷可能位于廣西。

2.圖示城市形成早期的交通運輸可能為水運,城市位于河流交匯處。

3.③地處湖泊附近,環(huán)境優(yōu)美,又有高速公路通過,可建科技園區(qū)。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屆浙江省寧波萬里國際學校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圖為我國東部沿海某城市年降水量分布圖,全市山地占陸城面積的24.9%,丘陵占25.2%,臺地占1.5%,谷地占8.1%,平原占40.3%。全市總人口560萬人,其中市區(qū)人口210萬人。完成第問題。

【小題1】該城市的地勢是

A.西高東低B.西南高,東北低
C.東高西低D.東北高、西南低
【小題2】該城市年降水量空間分布特點是 
A.由南向北遞減
B.由西向東遞減
C.平原多,山地少
D.由西南部山區(qū)向東北部平原呈現遞減趨勢
【小題3】有關該地農業(yè)生產的敘述為 
A.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
B.甘蔗種植面積大
C.農田中,蔬菜、花卉種植比例大
D.農田主要種植水稻等糧食作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浙江省寧波萬里國際學校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為我國東部沿海某城市年降水量分布圖,全市山地占陸城面積的24.9%,丘陵占25.2%,臺地占1.5%,谷地占8.1%,平原占40.3%。全市總人口560萬人,其中市區(qū)人口210萬人。完成第問題。

1.該城市的地勢是

    A.西高東低   B.西南高,東北低  

    C.東高西低   D.東北高、西南低

2.該城市年降水量空間分布特點是 

A.由南向北遞減    

B.由西向東遞減

C.平原多,山地少  

D.由西南部山區(qū)向東北部平原呈現遞減趨勢

3.有關該地農業(yè)生產的敘述為 

A.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              

B.甘蔗種植面積大

C.農田中,蔬菜、花卉種植比例大    

D.農田主要種植水稻等糧食作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年江西省高一5月月考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圖是我國某沿海地區(qū)示意圖,圖中河流中游有棉花生產基地,下游有未開發(fā)的風景區(qū)。鐵路從B延長鋪設到C城市后,B城市的經濟結構開始發(fā)生轉變。據圖回答下列各題。

1.關于A、B、C三城市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A城的主導工業(yè)部門是棉紡織工業(yè)            ②B城市原有的經濟結構以旅游業(yè)為主

③B城的工業(yè)部門主要是鋼鐵工業(yè)和機械制造工業(yè)④C城因鐵路建設而興起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為促進該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完善交通運輸網,準備新修建交通線路,下列線路設計及理由合理的是(   )

①鐵路連接E—C,理由是輸出鋼材、鐵礦石、機械產品等 

②高速公路連接E—C,理由是擴大E港口的腹地 

③鐵路連接C—F—G,理由是建設新的出海通道 

④高速公路連接C—F—G,理由是發(fā)展旅游業(yè)

A.①②    B.②③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圖為我國東部沿海某城市年降水量分布圖,全市山地占陸城面積的24.9%,丘陵占25.2%,臺地占1.5%,谷地占8.1%,平原占40.3%。全市總人口560萬人,其中市區(qū)人口210萬人。完成問題。


1.該城市的地勢是


  1. A.
    西高東低
  2. B.
    西南高,東北低
  3. C.
    東高西低
  4. D.
    東北高、西南低

2.該城市年降水量空間分布特點是 


  1. A.
    由南向北遞減
  2. B.
    由西向東遞減
  3. C.
    平原多,山地少
  4. D.
    由西南部山區(qū)向東北部平原呈現遞減趨勢

3.有關該地農業(yè)生產的敘述為 


  1. A.
    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
  2. B.
    甘蔗種植面積大
  3. C.
    農田中,蔬菜、花卉種植比例大
  4. D.
    農田主要種植水稻等糧食作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地處東南的廣東、福建歷來都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

材料一:下圖為我國古代某時期對外交往情況

(1)請依據圖中歷史信息判斷是哪一時期的對外交往?簡要說明理由。用相關史實說明廣州在我國歷史上對外關系中的重要地位。

材料二:乾隆二十二年(1757),撤銷江海關,浙海關和閩海關,規(guī)定外國番商“將來只許在廣東收泊交易”。

——《清高宗實錄》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喚醒了,長城內外;春輝啊暖透了,大江兩岸。啊,中國,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走進萬象更新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歌詞

(2)比較分析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政策及其產生的后果。以史為鑒,你得到什么認識?

材料四:下圖為我國東南沿海圖

注:D所處省份是我國有色金屬大省,其中有生產電腦一元件所需的主要金屬材料。

(3)上圖中E、F兩地有相似的歷史和現狀,E、F兩地分別是                       。上圖中T公司初期在A地建廠生產電腦硬件,產品主要銷往歐美。其后T公司將生產廠遷至B地,隨即又在C地和D地建了新廠。試分析該公司工業(yè)布局變化的原因?

材料五:珠三角地區(qū)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qū),30年前,由于經濟發(fā)展水平低,大量引進外資,發(fā)展工業(yè),地區(qū)生產總值1998年超過新加坡,2007年超過臺灣地區(qū),趕超亞洲“四小龍”的目標已經完成大半。但工業(yè)發(fā)展超過環(huán)境負荷,珠三角從機械污染、化學污染過渡到多種污染并存局面。

(4)下圖中變化劇烈的曲線是霧還是霾?結合所學地理知識和材料說明理由。

廣州地區(qū)霧或霾的變化趨勢

注:①霧主要是低溫下由水滴凝結成的,而霾主要是由干粒子組成的。

②廣東2006年開始推行綠色GDP核算標準。

(5)結合材料五,運用發(fā)展的觀點說明如何從工業(yè)文明走向生態(tài)文明?

材料六:十七大報告提出,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海峽西岸經濟區(qū)以福建為主體,面對臺灣,鄰近港澳,北承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連內陸,是一個有獨特優(yōu)勢、輻射集聚的經濟區(qū)域。海峽西岸將形成規(guī)模產業(yè)群、港口群、城市群,成為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發(fā)達區(qū)域,成為服務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前沿平臺。從全國布局來看,對中部崛起和西部開發(fā)也有拉動作用。

(6)從政治常識角度分析海峽西岸經濟區(qū)建設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