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題目】關于我國首都北京(40°N,116°E)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位于北半球,中緯度 B. 位于東半球,高緯度

C. 位于西半球,中緯度 D. 位于南半球,高緯度

【答案】A

【解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學者評價某畫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打破了自文藝復興以來就一直流行的作品中的連貫性,并沉浸在愛因斯坦的世界里,將時間和空間同時表現在一個相對的關系中。這位畫家最有可能是

A.凡·

B.列賓

C.莫奈

D.畢加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huán)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下圖是我國西北某城市依“海綿城市”原理建設的道路綠化帶及“城市某小區(qū)雨水開發(fā)應用排放模式”與“傳統(tǒng)雨水排放模式”比較示意圖。完成

【1】下列對圖中城市道路綠化帶設計的評價,正確的是

A.綠化帶高度過低,不能發(fā)揮隔離車輛作用

B.排水設施過多,使綠化面積大大減少

C.裸露地面鋪設砂石易造成揚沙天氣并堵塞下水管道

D.下凹式綠化帶利于雨水收集,減少內澇

【2】關于傳統(tǒng)雨水排放模式雨水開發(fā)應用排放模式敘述正確的是

A.兩個模式都增加了水資源利用率

B.前者可增加城市大氣降水

C.下雨時,后者的地表徑流量更少

D.后者可解決城市內澇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人站立點的南是南半球,北是北半球,東是東半球,西是西半球.他站立點是( )

A. ( 30°N,0°) B. ( 0°,20°W)

C. ( 0°,160°E) D. ( 23.5°S,1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

(1)指出圖中白水河的流向是 。

(2)按氣溫垂直遞減率計算,A橋梁與龍山之間的溫差范圍是 。

(3)某學校兩組同學進行登山比賽,出發(fā)地設在A點,分別沿B、C線路攀登龍山和虎山。有的同學提出質疑,感覺不夠公平合理,試說明理由。

(4)依據圖中提供的信息,說明甲、乙兩村所處位置的相同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某年世界部分國家的人口狀況。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人口自然增長數量(

A. 德國大于英國 B. 印度小于尼日利亞

C. 美國大于法國 D. 中國小于巴基斯坦

2對人口增長模式的判斷,正確的是(

A. 發(fā)達國家——傳統(tǒng)型 B. 印度——傳統(tǒng)型

C. 發(fā)展中國家——現代型 D. 印度尼西亞——原始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經緯網和中國著名山脈的疊加圖,圖中經緯線間隔度數相等,四個小黑點為中國領土四至點。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四至點分屬于我國的 ( )

A. 一個行政區(qū) B. 兩個行政區(qū)

C. 三個行政區(qū) D. 四個行政區(qū)

2圖中山脈( )

A. ①是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分界線

B. ②是黃河的發(fā)源地

C. ③是農耕區(qū)與牧區(qū)的分界線

D. ④是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的分水嶺

3圖中山脈③的東西兩側分別是( )

A. 華北平原、內蒙古高原 B. 河北省、山西省

C. 落葉林帶、草原帶 D. 外流區(qū)、內流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白鶴灘水電站是金沙江下游四個梯級水電站中的第二級,上接烏東德梯級下游為溪洛渡梯級和向家壩梯級水電站,是我國實施西電東送戰(zhàn)略部署的重點工程。下圖表示大壩建成100年內庫區(qū)河床淤積情況(數字模型),水庫長約190千米。白鶴灘水庫干流庫區(qū)河床不同時期淤積縱斷面圖回答

【1】有關在白鶴灘水電站建壩,錯誤的敘述是

A.河流流量較大 B.峽谷地帶建壩工程量小

C.第二、三級階梯交界處,落差大 D.發(fā)揮本地區(qū)水能豐富優(yōu)勢

【2】有關白鶴灘水庫的說法,正確的是

A.河床主要淤積區(qū)在庫區(qū)中段偏下游處 B.河床主要淤積季節(jié)在冬春

C.大壩建成前期河床淤積嚴重 D.4~5月該水電站發(fā)電效益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與流水作用相關的地貌類型是

A. 長江口崇明島的面積還在擴大 B. 我國黃土高原的黃土堆積

C. 新疆塔里木盆地戈壁 D. 東非大裂谷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