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題目】2012年7月18日,中國第五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極地科考船穿過北極圈,開始實施北冰洋科學考察。結合我國極地科考站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

(1)南極中山站(69°22′24″S,76°22′40″E)是昆侖站(80°25′01″S,77°06′58″E)的物資補給中轉站,其與昆侖站的直線距離約為 (  )

A.820千米 B.1 020千米

C.1 220千米 D.1 420千米

(2).比較甲乙兩圖比例尺,甲____乙。12月22日,兩圖中四個科考站晝長相等的是_____。

(3)運送物資的飛機從長城站(62°13′S,58°57′W)飛往中山站,其最短的航線是______(飛行方向)。

(4)圖示的四個科考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黃河站位于中山站的_____方向,昆侖站位于長城站的__________方向。

【答案】(1)C (2)小于 中山站、昆侖站(3)先向東南方向飛,再向東北方向飛 (3)長城站 西北 東南

【解析】

本題考查了經緯度的判斷,方向的判斷,最短距離的航行,屬于綜合考查題目,難度較大,因此學生掌握這部分的知識以及能夠聯(lián)系在一起是解題的關鍵。

(1)本題主要考查經緯網的應用。中山站與昆侖站的緯度差為11°02′37″,每度相差111千米,所以其直線距離應約為1220千米。故選C。

(2)兩圖的圖幅相同,甲圖中代表的實際范圍更大,乙圖代表的實際范圍更小,因此甲圖的比例尺小于乙圖。12月22日,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晝現象,晝長為24小時,中山站、昆侖站都位于極圈以內,因此, 12月22日兩科考站晝長相等。

(3)從長城站到中山站的最短航線應為過兩站的大圓劣弧的距離,所以其飛行方向應是先向東南方向飛,過緯度最高點時,再向東北方向飛。

(4)西半球的范圍是從20°W向西到160°E,所以長城站位于西半球;根據圖中經緯網可判斷方向,根據題意,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因此黃河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向,昆侖站在長城站的東南方向。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大陸31個省份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0-14歲人口占16.60%;15-59歲占70.14%;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萬人,增長5.84%,年平均增長0.57%,預計將在2032年前后達到人口零增長。

材料二 我國隔5年的65歲及以上人口增長示意圖(65歲及以上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7%,則出現人口老齡化)。

(1)根據材料一可知我國人口增長模式的特點。

(2)材料二反映出我國人口發(fā)展中存在的何種人口問題?從圖中判斷該問題產生的大約時間并分析導致該問題產生的原因。

(3)下面漫畫反映出我國面臨的人口問題,“長大以后問題就更明顯了”表現在哪些方面?

(4)結合上述材料,你認為我國人口政策的制定應包括哪些內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北海道島冬季氣候寒冷,每年 12 月至次年 3 月有積雪,最深達 4 米,北海道森林 資源豐富,既是日本主要的糧食基地又是世界著名的滑雪圣地。當地傳統(tǒng)民居多是質地較 輕、外墻體配有雙層木墻板的尖頂木屋。

材料二 下圖中甲圖為北海道島地區(qū)示意圖,乙圖為北海道傳統(tǒng)民居圖。

(1)說明冬季積雪對北海道農業(yè)生產的有利影響。

(2)結合北海道的地理環(huán)境特點,分析尖頂木屋建筑的優(yōu)點。

(3)分析北海道成為著名滑雪圣地的自然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地的夜晚北極星的仰角同為60°,甲、乙兩地經度如下圖所示。結合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甲地位于乙地的( )

A. 東方 B. 西方

C. 西北方向 D. 東南方向

2甲、乙兩地的距離大約是( )

A. 20 000千米 B. 15 000千米

C. 10 000千米 D. 5 000千米

3一架飛機從甲地(40°N,116°E)出發(fā),以1110千米/小時的速度向北方向繞經線圈飛行,若不考慮地球自轉的影響,9小時后到達乙地,則乙地為( )

A. 40°N,64°W B. 50°N,64°W

C. 40°N,64°E D. 50°N,116°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甲、乙兩圖,回答下面兩題。

1有關圖甲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等溫線①的數值大于② B. 等溫線①的數值小于②

C. 圖示區(qū)域為海洋 D. 不能確定圖示區(qū)域是海洋還是陸地

2圖甲所示日期,圖乙中處于多雨的是(  )

A. M地 B. N地 C. P、Q地 D. 只有Q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的人口流動可以分為縣級行政區(qū)內、縣級行政區(qū)際—省級行政區(qū)內、省級行政區(qū)際三種。讀我國人口流動結構的空間差異圖,完成下面小題。

12000—2010年間(  )

A. 縣級行政區(qū)內人口流動比重中部增長最快

B. 省級行政區(qū)際人口流動數量中部基本無變化

C. 省級行政區(qū)際人口流動比重東部降低得最多

D. 西部的省級行政區(qū)際人口流動比重有所降低

2關于我國人口流動結構的空間差異,理解正確的是(  )

A. 縣級行政區(qū)內人口流動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

B. 目前我國省級行政區(qū)際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是國家政策

C. 大學生跨省級行政區(qū)求學會增加縣級行政區(qū)內人口流動比重

D. “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一定會導致省級行政區(qū)際人口流動比重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5年以來,難民潮困擾歐洲。讀難民遷移路徑圖,回答下面小題。

1引起2015年難民潮的根本原因是(  )

A. 收入下降 B. 災害頻繁 C. 戰(zhàn)爭威脅 D. 就業(yè)困難

2這次難民潮給歐洲帶來的地理影響是(  )

A. 緩解勞動力不足的矛盾 B. 有利于提高歐洲的環(huán)境人口容量

C. 推動歐洲各國城市化進程 D. 提高歐洲國家社會保障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全國流動人口約為2.21億人(不包括市轄區(qū)內人戶分離的人口)。下圖為我國1982—2010年流動人口統(tǒng)計圖。(未包括港、澳、臺數據)

材料二 下表為我國八大經濟板塊吸收的流動人口占全國流動人口比重。

(1)據材料一分析我國流動人口的特點。

(2)據材料二,說出我國吸收流動人口最多的地區(qū),并分析人口大量涌入給該地區(qū)帶來的主要影響。

(3)從2005年到2010年,我國中西部地區(qū)吸收的流動人口不斷增多,試分析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龍卷風是大氣中強烈的渦旋現象,濕熱氣團強烈抬升,產生了攜帶正電荷的云團,一旦正電荷在云團局部大量積聚,吸引攜帶負電荷的地面大氣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圍的超強低氣壓,帶動匯聚的氣流高速旋轉,形成龍卷風。下圖示意美國本土龍卷風發(fā)生頻次的分布。在美國龍卷風多發(fā)區(qū),活躍著“追風人”,他們尋找、追逐、拍攝龍卷風,為人們提供龍卷風的相關信息。

(1)讀圖,指出龍卷風多發(fā)區(qū)濕熱氣團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氣流發(fā)生旋轉的原因。

(2)分析美國中部平原在龍卷風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3)解釋美國中部平原龍卷風春季高發(fā)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