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我國某縣人口稠密,最冷月平均氣溫大于14 ℃,年降水量約1 600毫米,人均收入較低。下面為該縣耕地分布狀況示意圖和該地區(qū)1980—2012年土地利用方式的變化示意圖。

(1)推斷該縣地形的特點,并指出其對經濟發(fā)展的不利影響。

(2)分析該縣可能出現的主要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

(3)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為該縣設計脫貧致富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方案。

【答案】(1)特點: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地勢起伏大。影響:平地少,人均耕地少;地表崎嶇,交通不便。

(2)人口稠密,人口壓力大,陡坡墾荒、樵采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破壞植被,導致水土流失嚴重,(河流下游地區(qū))洪澇威脅加劇。

(3)因地制宜布局立體農業(yè),農、林、牧、漁綜合發(fā)展;退耕還林、還草,保護植被;利用資源和勞動力優(yōu)勢,發(fā)展農產品深加工;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業(yè)。

【解析】整體分析:該題以某縣耕地分布狀況示意圖和該地區(qū)1980—2012年土地利用方式的變化示意圖為材料,考查地形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和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措施。

第(1)題,根據氣候資料判斷該縣位于我國南部沿海地區(qū);根據耕地分布狀況看,該縣陡坡和有坡耕地比重大,無坡耕地比重小。結合土地利用方式的變化推斷,該縣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由此從對農業(yè)和交通的影響兩方面分析地形對經濟發(fā)展的不利影響。第(2)題,根據地形、氣候和土地利用方式變化可分析該縣可能出現的主要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第(3)題,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從農業(yè)結構、產業(yè)鏈、生態(tài)建設等角度為該縣設計脫貧致富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方案。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最大內陸淡水湖——新疆博斯騰湖,位于天山中段南緣及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每年某個季節(jié)湖泊的水面晝化夜凍,在風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現了“推冰”自然奇觀(如圖),其中以湖區(qū)西岸大河口景區(qū)和南岸白鷺洲景區(qū)最為壯觀。讀博斯騰湖區(qū)域圖,回答下列問題。

(1)推測博斯騰湖最有可能發(fā)生“推冰”奇觀的季節(jié),并說明理由。

(2)指出影響圖示兩景區(qū)“推冰”奇觀的主要風向。

(3)分析博斯騰湖近年來水位季節(jié)變化減小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涅瓦河三角洲地區(qū)原為大片叢林和泥潭,平均海拔僅1~2米。1703年,彼得大帝在兔子島上建設軍事碉堡——彼得堡羅要塞,此后克服重重障礙,逐步擴建為圣彼得堡市(位置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軍事碉堡選址于兔子島是因為該島(  )

A. 地質穩(wěn)固,便于建設防御工事

B. 資源豐富,適于布局大量兵力

C. 氣候適宜,適于長期屯兵駐扎

D. 四面環(huán)水,便于抵御外敵入侵

2除泥潭廣布外,圣彼得堡市政建設的推進過程中還需克服的障礙有(  )

A. 土層凍融 B. 地形復雜 C. 風大浪高 D. 叢林繁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科林斯運河在希臘南部科林斯地峽上,連接科林斯灣和薩羅尼克灣,接通伊奧尼亞海和愛琴海,是極少數在堅硬石區(qū)開鑿出來的運河之一(如下列右圖),它將伯羅奔尼撒半島與希臘大陸分割開來,使得伯羅奔尼撒半島實際上成為了一個島。科林斯運河于1881-1893年開鑿,長6.3km,深7.9m,河谷底寬21m,河面寬25m,縮短了從亞得里亞海到比雷埃夫斯320km的航程。目前,科林斯運河每天約有30條船經過,且大多數是擺渡船和旅游船。

(1)簡述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地形特征及河流水文特征。

(2)簡述伯羅奔尼撒半島鐵路線布局特征。

(3)分析影響科林斯運河開鑿的自然條件。

(4)科林斯運河已經喪失了其建造時的意義,試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灌區(qū)土壤次生鹽漬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過了臨界水位和強烈的自然蒸發(fā)作用,使得含有鹽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細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發(fā)后鹽分滯留在土壤表層。隨著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綠色覆蓋的密度增加),土壤表層的可溶性鹽分逐漸減小。下圖為甘肅秦王川地區(qū)不同綠色覆蓋下土壤鹽分垂直分布示意圖。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4—7月間,該地表層土壤鹽分的變化主要是由于

A. 地上生物量增加,根系吸收鹽分多 B. 地上生物量增加,抑制水鹽上升

C. 大氣降水多,淋溶作用強 D. 灌溉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

2若該地單一種植春小麥,春小麥收獲后(7月底),導致該地土地表層鹽分變化的主要氣候原因是

A. 光照強 B. 溫差大

C. 天氣炎熱 D. 多大風天氣

3若該地采取春小麥/毛苕子(牧草)套種的種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態(tài)效益是

A. 增加綠色覆蓋密度,防風固沙 B. 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

C. 充分利用光熱資源,發(fā)展多種經營 D. 延長綠色覆蓋時間,減輕表土鹽堿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是我國華北某地區(qū)統計資料。據此判斷下面小題。

我國北方某糧食產區(qū)1972年和2002年統計資料

12002年與1972年相比,糧食總產量( )

A. 略有下降 B. 略有上升 C. 沒有變化 D. 大幅度下降

2下列因素中,與該地糧食平均畝產量變化相關度最小的是( )

A. 森林覆蓋率下降 B. 河水含沙量明顯增多

C. 自然災害增多 D. 化肥、農藥使用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巖石圈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巖石圈指地殼部分

②巖石圈是地殼加地幔

③地核以上部分為巖石圈

④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合在一起稱為巖石圈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山藥是纏繞性藤本喜光植物,幼苗期不耐寒,宜在排水良好處種植。下圖為華北地區(qū)某山藥種植基地的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夏季最容易遭受泥石流災害威脅的是(  )

A. B. C. D.

2甲、乙、丙、丁四地中,種植山藥的自然條件最好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某湖泊位置。20世紀30~50年代,該湖流域大規(guī)模開墾。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據上圖信息判斷,該湖泊

A. 湖面少風浪 B. 北部湖水較南部淺

C. 冬季不結冰 D. 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2在該湖泊①②③④四湖區(qū)中,最適宜淡水魚生長的湖區(qū)是

A. B. C. D.

320世紀30~50年代,該湖水位下降加劇的主要原因是

A. 流域年降水量減少 B. 流域年蒸發(fā)量增大

C. 入湖河水量減少 D. 出湖河水量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