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位于太平洋西岸的環(huán)渤海地區(qū)是日益活躍東北亞經濟區(qū)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國歐亞大陸橋東部起點之一,新時期中國北方經濟結構調整集中在以京津冀為核心的環(huán)渤海地區(qū),將與日本、韓國產業(yè)繼續(xù)向外轉移形成互動,其聯合趨勢將為環(huán)渤海經濟區(qū)發(fā)展提供更多的機會。
材料二:環(huán)渤海及東北亞部分地區(qū)圖
材料三:2009年3月17日朝鮮內閣總理金英日訪問山東。中朝兩國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今年是中朝建交六十周年,也是中朝友好年,山東將以此為契機,加快與朝鮮在文化、漁業(yè)、礦產等領域的通力合作。
(1)比較圖中M、N兩城市冬夏季的降水差異并說明原因。
(2)分析環(huán)渤海地區(qū)內河航運不夠發(fā)達的自然原因。
(3)環(huán)渤海地區(qū)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____,朝鮮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____,分析朝鮮主要糧食作物與環(huán)渤海地區(qū)不同的自然原因。
(4)分析山東與朝鮮在資源開發(fā)和經濟合作方面的有利區(qū)位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讀自然帶與水熱條件關系圖,A~H表示不同的自然帶,R為年輻射差額,即熱量收入;Lr為干燥指數(多年平均蒸發(fā)量與降水量之比),指數越大,表示越干燥。據此完成:
關于圖中自然帶的描述,正確的是
A.A→B→C→D自然帶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帶變化
B.A→B→C→D自然帶的更替主要體現了水分條件的分異
C.C→F→G→H自然帶的更替主要體現了熱量條件的分異
D.C→F→G→H自然帶的更替主要體現了干濕度地帶性分異
圖中H自然帶是
A.熱帶雨林帶 B.溫帶草原帶 C.溫帶荒漠帶 D.熱帶草原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材料:12月26日5時26分,圖中甲地發(fā)生6.3級地震,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我國某報記者從首都機場乘飛機前往災區(qū)做現場報道,到達時,北京時間為19時40分。完成題。
甲地地震產生的原因是
A.位于板塊邊緣碰撞帶 B.位于板塊張裂帶
C.位于板塊內部的斷裂帶 D.位于大洋海溝處
乙、丙兩地未來的變化趨勢是
A.距離越來越近 B.距離越來越遠
C.距離不會有變化 D.形成高大山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地球處于一種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之中指的是
①太陽很穩(wěn)定 ②八大行星公轉方向一致
③八大行星公轉軌道幾乎處于同一平面上 ④宇宙間的各天體各行其道
A. ① B. 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讀圖,回答下題。
地球上陸地最集中的地區(qū)是 ( )
A.東半球赤道以南地區(qū) B.西半球赤道以南地區(qū)
C.東半球赤道以北地區(qū) D.西半球赤道以北地區(qū)
關于非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是一個“熱帶大陸” B.是“冰雪覆蓋”的大陸
C.是面積最大的大陸 D.是面積最小的大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據科學測算,1926—1933年間,歐洲與美洲之間的距離平均每年增加65厘米。這說明( )
A.大西洋在擴張 B.美洲在向東漂移
C.地中海在消亡 D.太平洋在擴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黃河流域太陽年總輻射量分布圖。
材料二: 黃河流域侵蝕強度分布圖。
材料三 蘭州——鄭州沿線地形剖面圖
材料四 黃土高原的形成有“風化殘積說”、“水積說”和“風成說”。多數科學家認為,黃土高原位于我國西北內陸地區(qū),那里氣候干燥,地面的巖石在風化作用下,不斷破碎成為粗細不等的顆粒,每遇到大風,往往風卷沙塵,遮天蔽日,當大風減弱或遇到秦嶺,大行山等高山阻擋時,便降落下來。經過幾百萬年不斷地積累和環(huán)境的演變,逐漸形成了黃土高原。
(1)簡述黃河流域太陽年總輻射量的分布規(guī)律。
(2)黃河流域侵蝕強度最大區(qū)域主要集中在哪一河段,試分析其原因。
(3)依據材料三、四為“風成說”提供證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