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讀小尺度范圍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景觀示意圖(甲圖)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關系圖(乙圖),回答27~29題。
27.甲圖中為保護斜坡①處的土壤不被水沖走,不合理的措施是( )
A.植樹種草,恢復植被
B.修水平梯田,打壩淤地
C.采取措施保持③自然要素的穩(wěn)定
D.強化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識和法制觀念
28.下列敘述屬于乙圖中A環(huán)節(jié)的是( )
A.夏季降水集中,冬季溫和濕潤
B.植被破壞嚴重,容易形成紅色荒漠
C.夏季高溫多雨,有機質(zhì)分解快
D.河網(wǎng)稠密,徑流量大,水能豐富
29.甲、乙兩圖都能反映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 )
A.整體性規(guī)律
B.緯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
C.垂直分異規(guī)律
D.干濕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圖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帶的分布。讀圖回答23--26題。
23.圖①②③依次代表( )
A.高寒荒漠帶、山地落葉闊葉林帶、高山草原帶
B.高寒荒漠帶、積雪冰川帶、高山草原帶
C.積雪冰川帶、高寒荒漠帶、高山草原帶
D.高山草原帶、山地針葉林帶、高寒荒漠帶
24.決定該山山麓自然帶(基帶)的主導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山脈走向 D.山體坡度
25.決定該山垂直自然帶變化的主導因素是( )
A.降水量 B.大氣環(huán)流 C.熱量 D.太陽輻射
26.該山可能位于( )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極圈附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土地利用形式,屬合理經(jīng)營管理、用養(yǎng)結(jié)合的是( )
①南方紅壤區(qū)補充熟石灰,增施有機肥 ②黃土高原地區(qū),發(fā)展耕作業(yè)
③青藏高原地區(qū),大力發(fā)展灌溉農(nóng)業(yè) ④黃淮海地區(qū),小麥返青時,澆水施肥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人類遵循地質(zhì)構(gòu)造規(guī)律開展的實踐活動是( )
① 在背斜構(gòu)造的頂部開采石場
② 在向斜構(gòu)造盆地找地下水
③ 在汾河谷地修建大型水庫
④ 沿地下斷層線開挖地下隧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古詩云:“才從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睋(jù)此回答19---20題。
19. 從地理學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A. 緯度地帶性 B. 垂直地帶性
C. 經(jīng)度地帶性 D. 非地帶性
20. 從塞北到江南的景觀差異,產(chǎn)生的基礎是( )
A. 水分 B. 光照 C. 土壤 D. 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圖二表示某沿海地區(qū)一山地垂直自然帶分布圖,讀圖回答17—18題。
17.該山地可能位于
A. 北半球溫帶地區(qū)
B.北半球亞熱帶地區(qū)
C.南半球溫帶地區(qū)
D.南半球亞熱帶地區(qū)
18.若該山地山麓的夏季平均氣溫為12℃,則該山地的海拔不超過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讀右面兩幅圖,回答15~16題。
15.圖中四種氣候類型中,終年溫和多雨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6.圖中氣候類型的形成與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有關的是( )
A.乙、丙 B.乙、丁
C.丙、丁 D.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圖為“某地天氣系統(tǒng)和地質(zhì)構(gòu)造示意圖”。讀圖完成12~14題。
12.關于乙地天氣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受冷鋒影響,氣溫將降低 B.受暖鋒影響,氣溫將升高
C.受冷鋒影響,氣壓將降低 D.受暖鋒影響,氣壓將升高
13.有關地質(zhì)、地貌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圖示地區(qū)地質(zhì)構(gòu)造為褶皺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間有斷層
14.受侵蝕作用影響最強的地區(qū)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我國北方廣大地區(qū),秋季經(jīng)常出現(xiàn)“秋高氣爽”的好天氣,這是因為( )
① 受低壓的影響 ② 受高壓的影響 ③ 受氣旋的影響 ④ 受反氣旋的影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