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28243  28251  28257  28261  28267  28269  28273  28279  28281  28287  28293  28297  28299  28303  28309  28311  28317  28321  28323  28327  28329  28333  28335  28337  28338  28339  28341  28342  28343  28345  28347  28351  28353  28357  28359  28363  28369  28371  28377  28381  28383  28387  28393  28399  28401  28407  28411  28413  28419  28423  28429  28437  109140 

科目: 來源:2013-2014學年浙江省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質檢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讀渭河流域區(qū)域圖,回答問題。(10分)

(1)說出渭河谷地地質構造類型,并說明其形成過程。(3分)

(2)試分析說明渭河含沙量大的原因。(4分)

(3)描述圖示地區(qū)的城市分布特征。(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2014學年浙江省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質檢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圖為“我國漢江中游地區(qū)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9分)

(1)判斷漢水自P點至Q點流經地區(qū)的地形類型,并說明判斷的理由。(3分)

(2)Q點附近河床寬窄不穩(wěn)定,沙灘羅列(如圖左下角圖)。 試從外力作用角度解釋沙灘羅列的成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2014學年浙江省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質檢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尋找最佳避寒地”的課外研究中發(fā)現(xiàn),有“百里鋼城”之稱的攀枝花1月平均氣溫達13.6℃(昆明為7.7℃,成都為5.5℃),是長江流域冬季的“溫暖之都”。左下圖示意攀枝花在我國西南地區(qū)的位置,右下圖示意攀枝花周邊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氣溫較高的原因。(4分)

(2)小明建議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們冬季來此度假。小亮則從空氣質量角度提出質疑。試為小亮的質疑提出論據(jù)。(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2014學年浙江省高三上學期第三次統(tǒng)練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有關①地此時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盛行西南風    B. 盛行西北風     C. 炎熱干燥    D. 高壓脊控制

2. 有關圖中區(qū)域的天氣及天氣系統(tǒng)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③地為陰雨天氣   B.②地氣壓低于③地   

C.②地氣溫低于③地 D.a為冷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2014學年浙江省高三上學期第三次統(tǒng)練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甲、乙兩區(qū)域圖”, 回答下列問題。

1.甲、乙兩區(qū)域農業(yè)生產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

A.甲地以種植業(yè)為主,乙地以畜牧業(yè)為主

B.甲地以乳畜業(yè)為主,乙地東部以種植園農業(yè)為主

C.甲地以商品谷物農業(yè)為主,乙地以大牧場放牧業(yè)為主

D.甲地以乳畜業(yè)為主,乙地以游牧業(yè)為主

2.關于甲、乙兩區(qū)域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區(qū)域中的b城市形成的主要區(qū)位因素是交通

B.甲區(qū)域比乙區(qū)域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發(fā)展速度快

C.P是墨西哥灣暖流,Q洋流夏季是寒流,冬季是暖流

D.甲、乙兩區(qū)域所示湖泊的成因是一致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2014學年浙江省高三上學期第三次統(tǒng)練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平均年齡中位數(shù)是指用人口平均年齡除以2的得數(shù)。它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及其年齡結構特征。下表示意2010年部分國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齡中位數(shù)(單位:歲)。讀后,據(jù)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國家

日本

巴西

瑞典

尼日利亞

中國

韓國

世界

平均年齡中位數(shù)

44.6

28.9

41.7

15.2

35.2

37.9

28.4

1.從表中可分析得到的正確結論是

A.中國人口平均年齡為35.2歲,屬年輕型人口 

B.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比中國的高

C.日本的老齡人口數(shù)量(≥65歲)比中國的多     

D.表中各國,尼日利亞是人口最年輕的國家

2.中國已進入現(xiàn)代型人口增長階段,但當前乃至今后較長時期內勞動力就業(yè)形勢非常嚴峻。這是因為

A.改革開放來,大量承接產業(yè)轉移  

B.人口性別構成不合理,女性人口遠多于男性人口

C.平均年齡中位數(shù)較小             

D.引進外資,帶來外籍勞動力的大量涌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2014學年浙江省高三上學期第三次統(tǒng)練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浙江省永康方巖方山沿28°55′36″N剖面圖(左圖)”、方巖方山“赤壁丹崖”景觀圖(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丹霞地貌經歷了不一般的地質作用過程,其間孕育了絢麗多姿的丹霞地貌。以下地質作用過程排序正確的是

①紅色砂礫巖固結成巖  ②地殼水平運動         ③流水侵蝕搬運         ④重力崩塌

⑤差異風化            ⑥地殼抬升運動         ⑦變質作用             ⑧冰川作用

A. 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③④⑤⑥         C.②①⑦⑤④③        D.①⑥⑤④③

2.丹霞地貌典型的頂平、坡陡、麓緩組合可能是因為

A.頂平:受垂直巖層控制      B.坡陡:受水平節(jié)理控制

C.麓緩:受風化堆積物控制    D.麓緩:受流水侵蝕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2014學年浙江省高三上學期第三次統(tǒng)練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2002一2010年我國東部某市人口增長率變動 ”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示時期,該市人口狀況是:

A. 2010年該市人口數(shù)量最多B. 2009年人口增長最快 

C. 2006年后人口呈負增長   D. 人口持續(xù)減少

2.2005年后該市人口機械增長率開始明顯下降,其原因最有可能是該市:

A.人口自然增長率提高   B.城市居住用地緊張  

C.第三產業(yè)發(fā)展迅速     D.產業(yè)升級和轉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2014學年浙江省高三上學期第三次統(tǒng)練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地球上兩條相交的弧線,交點為A、B。一條AB為北半球某緯線的夜弧部分,另一條AB為晨昏線的一部分,A的經度為1200E,AB的經度差為900。若B的經度為30°E,則太陽直射點的坐標可能為

A.5°N、75°E         B.10°N, 75°W         C.15°N、105°E         D.20°N, 105°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2014學年浙江省高三上學期第三次統(tǒng)練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圖文資料,

回答問題。(30分)

材料一:農作物熟制:指一定時間內,作物正常生長收獲的次數(shù)。一年內,作物正常生長,只收獲一次的,叫一年一熟制,依此類推。下圖為我國局部地區(qū)農作物熟制分布圖。

材料二: 重慶市涪陵區(qū)是聞名遐邇的“榨菜之鄉(xiāng)”。而宜昌在19世紀末就成為中國第一個涪陵榨菜銷售市場,至今仍是主要集散市場。

材料三: 8000~10000年前的青藏高原,曾經水草豐美,古人類在廣闊的草原上過著狩獵生活,后來隨著高原的不斷隆起,氣候變得寒冷干燥,人類被迫遷出。一部分向東進入黃河流域,并逐步同化,形成了統(tǒng)一的漢民族;一部分向南進入“藏彝大走廊”,不斷地分化、演變形成了藏、彝、羌、怒、普米、獨龍、珞巴、門巴、哈尼、納西等數(shù)十個少數(shù)民族。其中摩梭人和扎巴人還較為完整地保留著母系社會形態(tài),納西族仍然保留著迄今為止世界上形態(tài)最原始的“東巴文”象形文字系統(tǒng)……(《中國國家地理》2004年7期)

材料四:“茶馬古道”是云南、四川與西藏之間的古代貿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葉與西藏的馬匹、藥材交易,以馬幫運輸,故稱“茶馬古道”。漢文史料中多有藏人“嗜茶如命”字樣;藏地民諺有“漢家飯果腹,藏家茶飽肚”之說。早在漢唐時,這條以馬幫運茶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發(fā)揮作用了。

材料五:如圖

(1)根據(jù)材料一,分析A地區(qū)農作物一年三熟的原因。(6分)

(2)根據(jù)材料一、二,概括宜昌形成榨菜集散市場的條件。(4分)

(3)讀材料,試根據(jù)茶樹的生長習性及西藏地區(qū)的氣候特征分析藏地不產茶的原因。結合藏民的主要農業(yè)活動和膳食結構特點分析藏民嗜茶的原因。(8分)

(4)從地理角度分析,藏彝走廊地區(qū)在人類遷徙過程中,為什么成了“少數(shù)民族的孵化器”。(4分)

(5)馬幫運輸很長時間以來成為茶馬古道所經地區(qū)較為單一的主要交通運輸方式,其原因有那些?(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