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4屆甘肅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山區(qū)地震后,可能引發(fā)的次生自然災害有( )
①風暴潮 ②泥石流 ③山體崩塌 ④滑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甘肅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可能促使泥石流發(fā)生的人類活動是 ( )
A.圍湖造田 B.陡坡修筑梯田
C.墾殖草原 D.過度抽取地下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甘肅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某河流修建水庫前后徑流量變化示意圖,回答題。
1.修建水庫后( )
①河流徑流量增加 ②河流徑流量季節(jié)變化減小
③降水量季節(jié)變化增加 ④旱澇災害的發(fā)生機率減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可調節(jié)河流徑流量季節(jié)變化以降低洪澇災害發(fā)生的措施還有( )
①植樹造林 ②人工降雨 ③疏浚河道 ④退耕還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甘肅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我國旱澇災害分布示意圖,回答題。
1.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澇,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風進退異常 B.海陸位置不同
C.臺風影響 D.用水季節(jié)變化
2.我國旱澇災害都較嚴重的是( )
A.人口稀少地區(qū) B.經(jīng)濟落后地區(qū) C.東部平原地區(qū) D.盆地高原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甘肅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中國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因而防災減災的任務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艱巨。讀“我國自然災害區(qū)劃圖”,回答題。
1.下列災害中屬于氣象災害的有
①干旱②滑坡③臺風④風暴潮 ⑤寒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與其他地區(qū)相比,地區(qū)d分布最為集中的自然災害是
A.洪澇 B.臺風 C.泥石流 D.干旱
3.圖中a、b、c、d四個地區(qū),水土流失最嚴重的是
A.A B.b C.c D.d
4.針對我國自然災害頻繁發(fā)生的國情,開展防災減災活動,對我國的生產(chǎn)建設和人民生活意義重大。下列工程中,屬于防災減災設施建設的是
①興建長江三峽大型水利樞紐 ②興建長江、黃河中上游防護林工程
③修建“西氣東輸”管道、茉谘睾R粠藿ê7懒止こ
⑤興建廣東大亞灣和陽江核電站⑥加固長江、黃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甘肅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08年7月25日熱帶風暴“鳳凰”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后加強為強臺風,在福建登陸,沿海有14省市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據(jù)此回答題。
1.四幅圖中,能反映熱帶風暴“鳳凰”氣流運動特征的是( )
A 。隆 C D
2.臺風災害的破壞力主要來自( )
①海嘯 ②風暴潮 ③地震 ④狂風 ⑤暴雨 ⑥沙塵暴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3.目前對臺風最重要的監(jiān)測手段是( )
A.氣象衛(wèi)星 B.航天飛機 C.探測氣球 D.氣象臺人工監(jiān)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甘肅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面那種災害與水災、旱災一起并稱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三大自然災害”( )
A.地震 B.臺風 C.寒潮 D.蝗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甘肅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為了搞好滅鼠工作,我們應該( )
A.保護貓頭鷹、鷹等鼠類的天敵 B.使用“毒鼠強”等化學藥品滅鼠
C.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平衡的,對鼠害可以聽之任之 D.禁止藥物滅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甘肅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發(fā)生在我國東部地區(qū)的自然災害比發(fā)生在西部地區(qū)的自然災害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大的原因是( )
A.東部地區(qū)人口和經(jīng)濟密度大 B.東部地區(qū)距離海洋近
C.西部地區(qū)地形狀況復雜 D.東部地區(qū)平原面積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