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湘教版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三北”防護林和長江上中游防護林的主要作用分別是
A.防御寒潮和臺風 B.防治風沙和水土流失
C.防御干旱和泥石流 D.防治洪澇和滑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湘教版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試卷 題型:選擇題
關于臺風的敘述,正確的是
A.臺風對我國沿海地區(qū)造成的災害損失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B.西北太平洋是臺風的唯一源地
C.臺風一年四季都有發(fā)生,尤以7-11月最為頻繁
D.臺風能減緩我國華北地區(qū)伏旱的旱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湘教版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試卷 題型:綜合題
讀我國輪廓圖,填寫下列表格的各項要求。
地 區(qū) |
主要氣象或水文災害 |
多發(fā)季節(jié) |
防御措施 |
D、E |
|
|
|
C、B |
|
|
|
A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湘教版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試卷 題型:綜合題
讀我國自然災害分布圖,分析回答:
(1)寒潮發(fā)生時,農作物受害最嚴重的是什么季節(jié)?哪兩個地區(qū)幾乎不受寒潮影響?
(2)暴雨洪澇主要發(fā)生在我國哪些地區(qū),為什么?
(3)廣東省的主要自然災害有哪些,并簡要分析其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湘教版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試卷 題型:綜合題
讀海河水系示意圖,分析回答:
(1)永定河發(fā)源于 (地形區(qū))。
(2)請從地形、氣候、水系等三方面簡要分析海河流域易發(fā)生水災的自然原因。
(3)海河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哪些?這些措施能否全部用于黃河的治理,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湘教版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試卷 題型:綜合題
2004年12月26日由地震引發(fā)的大海嘯襲擊了東南亞和南亞多個國家。根據下列圖文資料,分析回答:
材料一:新浪網2005年1月7日消息:印度洋海嘯遇難總人數已上升至16萬5千人。
材料二:世界衛(wèi)生組織專家稱:災后疫病流行可能導致死亡人數會急劇增加。
(1)B島的地勢特點是 ,判斷的依據是: 。
(2)地震引發(fā)海嘯后,該地區(qū)災后疫情嚴重,其疫情嚴重的自然原因是: ;社會原因是 。
(3)地震災害的發(fā)生具有__ 性,地震引起海嘯,海嘯又導致疾病流行,說明了自然災害的 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湘教版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試卷 題型:綜合題
圖(一)、(二)、(三)是“我國部分災害分布”示意圖,圖(四)是“我國自然災害區(qū)劃”示意圖。讀圖填空并回答:
將下列自然災害的英文字母代號填入第(1)(2)小題的相應空格內:
A.洪水 B.風暴潮 C.干旱 D.水土流失 E.泥石流 F.臺風
(1)圖示的各自然災害中,在我國分布地區(qū)最廣的是 、 。在圖(四)中,地區(qū)I與地區(qū)III共有的自然災害是 (多項選擇);在地區(qū)II內 、 災害的分布地區(qū)最廣;與其它地區(qū)相比,地區(qū)Ⅳ 災害的分布最為集中。
(2)(多項選擇)按所在的地球圈層與災害成因分類,在圖示的各自然災害中,發(fā)生在巖石圈中的是 ,發(fā)生在大氣圈中的是 ,發(fā)生在水圈中的是 。
(3)針對我國自然災害頻繁發(fā)生的國情,開展防災減災活動,對我國的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意義重大。寫出我國加強防災設施建設的具體實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湛江一中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一地理 題型:選擇題
人口增長模式的變化過程大致是
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 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
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長率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湛江一中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一地理 題型:選擇題
縱觀世界人口的發(fā)展歷史,總趨勢是人口不斷增長。讀世界人口增長示意圖,判斷下題。
1.每年凈增加人口最多的時間段是
A.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1770年 B.公元1770年到1950年
C.1950年到1990年 D.1999年到2008年
2.1770年前世界人口發(fā)展的特點大致與下圖哪個區(qū)域一致?
A.a B.b C.c D.a向b過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湛江一中2009-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一地理 題型:選擇題
許多美國老年人在退休以后向美國南部的“陽光地帶”遷移,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氣候 B.土壤 C.地形 D.礦產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