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題
0 47029 47037 47043 47047 47053 47055 47059 47065 47067 47073 47079 47083 47085 47089 47095 47097 47103 47107 47109 47113 47115 47119 47121 47123 47124 47125 47127 47128 47129 47131 47133 47137 47139 47143 47145 47149 47155 47157 47163 47167 47169 47173 47179 47185 47187 47193 47197 47199 47205 47209 47215 47223 109140
科目:
來源: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地理適應性模擬題
題型:021
|
2005年10月,由國內(nèi)一家地理雜志社發(fā)起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揭曉,入選新十大名山的有西藏南迦巴瓦峰、四川貢嘎山、西藏珠穆朗瑪峰、云南梅里雪山、安徽黃山、四川仙乃日(稻城三神山)、新疆喬戈里峰、西藏岡仁波齊峰、山東泰山、四川峨眉山。而華山、廬山等自古聞名的“名山”卻遺憾落榜。據(jù)此回答下題。
| (1) |
新入選的“十大名山”共同具備的優(yōu)勢條件有。
|
A. |
山的相對高度較大,自然植物帶比較多
|
B. |
沒有遭到人為的破壞,原生態(tài)環(huán)境比較好
|
C. |
都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
D. |
交通通達度高,區(qū)位條件優(yōu)越
|
|
(2) |
導致某些“名山”落選的原因可能有。
|
A. |
自然觀賞性不高
|
B. |
地區(qū)接待能力有限
|
C. |
景區(qū)過度開發(fā),原生態(tài)被破壞
|
D. |
現(xiàn)代人更注重追求回歸自然的山水觀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地理適應性模擬題
題型:021
|
讀下圖回答題下題。
| (1) |
下列屬于利用區(qū)內(nèi)自然資源優(yōu)勢,重點發(fā)展的產(chǎn)業(yè)是。
|
A. |
制茶業(yè)
|
B. |
石油化學工業(yè)
|
C. |
棉紡織業(yè)
|
D. |
稀土冶煉業(yè)
|
|
(2) |
該區(qū)域在進一步開發(fā)利用中應
|
A. |
在沿海各地圍海造田
|
B. |
增加水稻種植面積
|
C. |
注重中低產(chǎn)田的改造
|
D. |
保護和恢復沿海濕地
|
|
(3) |
從c城市乘火車至d城市需要經(jīng)過的鐵路(走最近路線)有。
|
A. |
京滬線
|
B. |
京哈線
|
C. |
京九線
|
D. |
膠濟線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地理適應性模擬題
題型:021
|
青海湖資源豐富,有鳥類資源、魚類資源、旅游資源等。這里還有已經(jīng)加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鳥島濕地資源。濕地素有“自然之腎”的關(guān)譽,這是重要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之一。保護濕地資源目前已引起全球關(guān)注。據(jù)此回答下題。
| (1) |
下列資源中,與濕地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是。
|
A. |
森林
|
B. |
草原
|
C. |
湖泊
|
D. |
海洋
|
|
(2) |
青海湖地區(qū)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是。
|
A. |
荒漠化
|
B. |
水土流失
|
C. |
鹽堿化
|
D. |
洪澇災害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地理適應性模擬題
題型:021
|
讀北半球天氣系統(tǒng)示意圖,回答下題。
| (1) |
甲、乙兩圖中,處于相同位置的點是。
|
A. |
①和b
|
B. |
②和a
|
C. |
③和c
|
D. |
④和d
|
|
(2) |
兩圖中受暖氣團控制的點是。
|
A. |
④和a
|
B. |
③和d
|
C. |
①和d
|
D. |
④和c
|
|
(3) |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
甲圖中①地氣溫最高
|
B. |
乙圖中城市盛行上升氣流
|
C. |
甲圖中④地未來受暖氣團控制
|
D. |
乙圖中四地均存在連續(xù)性降水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7年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調(diào)研測試地理卷
題型:021
|
下圖為甲、乙、丙、丁四國城市化水平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題。
| (1) |
四國城市化的共同特點有
|
A. |
城市人口不斷增加
|
B. |
非農(nóng)用地不斷擴大
|
C. |
城市化速度趨緩
|
D. |
出現(xiàn)逆城市化現(xiàn)象
|
|
(2) |
30近年來引起丁國城市化水平變化的主要原因有
|
A. |
鄉(xiāng)村基礎(chǔ)設(shè)施的完善
|
B. |
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
|
C. |
農(nóng)村剩余勞力的轉(zhuǎn)移
|
D. |
城市中心區(qū)的萎縮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7年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調(diào)研測試地理卷
題型:021
|
下圖為我國某區(qū)域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題。
| (1) |
圖中等溫線分布特點有
|
A. |
受緯度影響,大致與緯線走向一致
|
B. |
受季風影響,大致與經(jīng)線走向一致
|
C. |
受地形影響,大致與等高線走向一致
|
D. |
受海洋影響,大致與海岸線走向一致
|
|
(2) |
該區(qū)域城市主要分布在
|
A. |
山麓地帶
|
B. |
河流沿岸
|
C. |
沿海地區(qū)
|
D. |
礦產(chǎn)地
|
|
(3) |
發(fā)揮當?shù)刭Y源優(yōu)勢,緩解供電緊張狀況的途徑有
|
A. |
開發(fā)小水電
|
B. |
開發(fā)風電
|
C. |
建設(shè)核電站
|
D. |
開采煤礦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7年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調(diào)研測試地理卷
題型:021
|
下圖為地殼物質(zhì)循環(huán)簡圖。讀圖完成下題。
| (1) |
內(nèi)力作用形成的巖石有
|
A. |
甲
|
B. |
乙
|
C. |
丙
|
D. |
丁
|
|
(2) |
形成煤層和大理巖的地質(zhì)作用分別是
|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7年高考模擬沖刺卷——地理
題型:021
|
讀某區(qū)域等高線圖,回答下題。
| (1) |
影響圖示地區(qū)公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有
|
A. |
城鎮(zhèn)布局
|
B. |
地形起伏
|
C. |
河流流向
|
D. |
礦產(chǎn)分布
|
|
(2) |
丁城建港的區(qū)位條件有
|
A. |
緯度低,港口水域全年不凍
|
B. |
位于河流入?,長年不淤
|
C. |
地形平坦,便于港口建設(shè)
|
D. |
水陸聯(lián)運便利,腹地較廣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7年高考模擬沖刺卷——地理
題型:021
|
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工程壩址位于湖北宜昌境內(nèi)的西陵峽三斗坪,距下游的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千米,是一座具有防洪、發(fā)電、航運、養(yǎng)殖和供水等巨大綜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據(jù)此回答下題。
| (1) |
關(guān)于三峽水利樞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
三峽水利樞紐壩址在湖北省,庫區(qū)主要在重慶市
|
B. |
三峽水利樞紐建成后,可大大緩解長江中下游的洪水威脅
|
C. |
三峽水利樞紐建成后,萬噸級輪船可以上溯至宜賓
|
D. |
三峽水利樞紐建成后,其電力可輸送到東北、西北各地
|
|
(2) |
下列關(guān)于三峽工程對長江航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
從根本上改善荊江航運條件
|
B. |
萬噸級船隊可從上海直達重慶
|
C. |
長江航運運輸量可增加三分之一
|
D. |
可發(fā)揮“低成本、大通量”的黃金水道的作用
|
|
(3) |
三峽工程不同目標因素對三峽水庫正常蓄水位要求不同,正常蓄水位越高有利于
|
A. |
防洪與供水
|
B. |
發(fā)電與航運
|
C. |
移民與投資
|
D. |
泥沙與生態(tài)環(huán)境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7年高考模擬沖刺卷——地理
題型:021
|
下圖是我國南方某地等溫線圖,回答下題。
| (1) |
關(guān)于d點和e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
D點溫度可能是8.5℃
|
B. |
D點溫度可能是9.2℃
|
C. |
e點溫度可能是6.9℃
|
D. |
e點溫度可能是7.8℃
|
|
(2) |
為了達到良好的通風效果,在不同的坡面,建筑物分布是不一樣的。ab與ac坡面上建筑物布局合理的是
|
A. |
|
B. |
|
C. |
|
D. |
|
|
(3) |
建筑物的間距愈小愈能節(jié)約用地,為了保證山坡上是建筑物底層有日光照射,山坡上的建筑物應有合理的距離,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
在向陽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間距越小
|
B. |
在向陽坡,坡度越小,建筑物間距越小
|
C. |
在陰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間距越大
|
D. |
在陰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間距越小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