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7.分別寫出一個能實現下列離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Cu2++2OH-═Cu(OH)2↓:CuCl2+2NaOH=Cu(OH)2↓+2NaCl.
(2)CuO+2H+═Cu2++H2O:CuO+2HCl=CuCl2+H2O.

分析 (1)Cu2++2OH-═Cu(OH)2↓表示可溶性銅鹽與強堿反應生成生成沉淀的反應;
(2)CuO+2H+═Cu2++H2O表示CuO與強酸反應生成可溶性銅鹽和水的反應.

解答 解:(1)Cu2++2OH-═Cu(OH)2↓表示可溶性銅鹽與強堿反應生成生成沉淀的反應,如CuCl2+2NaOH=Cu(OH)2↓+2NaCl,
故答案為:CuCl2+2NaOH=Cu(OH)2↓+2NaCl;
(2)CuO+2H+═Cu2++H2O表示CuO與強酸反應生成可溶性銅鹽和水的反應,如CuO+2HCl=CuCl2+H2O,故答案為:CuO+2HCl=CuCl2+H2O.

點評 本題考查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為高頻考點,把握離子反應的意義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高鐵酸鉀(K2FeO4)是一種集強氧化性、吸附、絮凝于一體的新型多功能水處理劑,生產工藝如下:
已知:
①溫度較低時:2KOH+Cl2=KCl+KClO+H2O
②溫度較高時:6KOH+3Cl2=5KCl+KClO3+3H2O
③Fe(NO33+KClO+KOH→K2FeO4+KNO3+KCl+H2O(未配平)
(1)該生產應在溫度較低的情況下進行(填“較高”或“較低”);
(2)請配平反應③:
2Fe(NO33+3KClO+10KOH→2K2FeO4+6KNO3+3KCl+5H2O
(3)K2FeO4具有強氧化性的原因為Fe元素化合價為+6價,價態(tài)高,易得電子;
(4)在“反應液I”中加KOH固體的目的是AB;
A.為下一步反應提供反應物
B.與“反應液I”中過量的Cl2繼續(xù)反應,生成更多的KClO
C.KOH同體溶解時會放出較多的熱量,有利于提高反應速率
D.使副產物KClO3轉化為KClO
(5)從“反應液Ⅱ”中分離出K2FeO4晶體后,可以得到的副產品有KNO3、KCl(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轉化過程需要加入還原劑的是( 。
A.Cu→Cu2+B.CO32-→CO2C.NH3→NOD.MnO4-→M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向一定體積的0.1摩/升的醋酸溶液中加入等體積的蒸餾水后,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溶液的pH值變小
B.醋酸的電離度增大
C.溶液的導電能力減弱
D.中和此溶液所需的0.1摩/升NaOH溶液的體積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關于0.2mol•L-1的NaCl溶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100mL該溶液中含1.17gNaCl
B.該溶液中Na+的物質的量濃度是0.2mol•L-1
C.1000mL該溶液中約含0.2×6.02×1023個Na+
D.配制含1L水的該溶液,需NaCl的質量為11.7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由硫酸鉀、硫酸鋁和硫酸組成的混合溶液中,c(H+)=0.2mol•L-1,c(Al3+)=0.4 mol•L-1,c( SO${\;}_{4}^{2-}$)=0.8 mol•L-1,則c(K+)為( 。
A.0.15 mol•L-1B.0.2 mol•L-1C.0.3 mol•L-1D.0.4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49gH2SO4的物質的量為0.5mol,所含氧原子的質量為3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研究物質變化時,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來認識物質變化時所引起的化學鍵及能量變化.據此判斷以下敘述中錯誤的是( 。
A.金屬鈉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后,其結構的穩(wěn)定性增強,體系的能量升高
B.物質燃燒可看成“儲存”在物質內部的能量(化學能)轉化為熱能釋放出來
C.現在人們使用的能源正向多元化發(fā)展,許多新能源不斷被開發(fā)利用,其中氫能和太陽能均屬于清潔能源
D.需加熱才能發(fā)生的反應不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由Na、Mg、Al、Zn、Cu五種金屬中的兩種組成的混合物共17克,跟足量鹽酸反應,產生0.5g H2,由此可判斷混合物中必定含有Cu   (用元素符號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