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3.運用化學反應原理研究合成氨反應有重要意義,請完成下列探究.
(1)生產氫氣:將水蒸氣通過紅熱的炭即產生水煤氣.C(s)+H2O(g)?H2(g)+CO(g)△H=+131.3kJ•mol-1,△S=+133.7J•mol-1•K-1
①該反應在低溫下不能(填“能”或“不能”)自發(fā)進行.
②寫出該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k=$\frac{c(CO)c({H}_{2})}{c({H}_{2}O)}$.
(2)已知在400℃時,N2(g)+3H2(g)?2NH3(g)的K=0.5.
①在400℃時,2NH3(g)?N2(g)+3H2(g)的K′=2(填數值).
②400℃時,在0.5L的反應容器中進行合成氨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N2、H2、NH3的物質的量分別為2mol、1mol、2mol,則此時反應v(N2)正= v(N2)逆(填“>”、“<”、“=”或“不能確定”).
③若在恒溫、恒壓條件下向平衡體系中通入氬氣,則合成氨反應的平衡向左移動(填“向左”、“向左”或“不”);使用催化劑,反應的△H不改變(填“增大”、“減小”或“不改變”).
(3)水煤氣轉化反應CO(g)+H2O(g)?CO2(g)+H2(g)在一定溫度下達到化學平衡.現將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別通入到體積為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得到如表兩組教據:
 實驗組溫度/℃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達到平衡所需時間/min
 H2O CO H2 CO
 1650 1.6 2.4 
 2900 0.4 1.6 3
①實驗l中以CO2表示的反應速率為v(CO2)=0.16mol/(L•min);
②實驗1的平衡常數K1大于實驗2的平衡常數K2 (填“大于””小于,“等于”“不能確定”).
③該反應正方向為放 (填“吸”或‘放”)熱反應.

分析 (1)①根據反應能否自發(fā)進行的判據:△H-T△S<0,反應自發(fā)進行,代入數據來計算;
②k=$\frac{c(CO)c({H}_{2})}{c({H}_{2}O)}$;
(2)①互為逆反應的化學反應平衡常數互為倒數;
②根據濃度熵和平衡常數之間的關系來判斷反應的狀態(tài);
③恒壓條件下向平衡體系中通入氬氣,體積增大,平衡向逆方向移動;催化劑對反應熱不影響;
(3)①已知平衡時c(H2)=1.6mol,所以c(CO2)=1.6mol,根據公式求出v(CO2
②CO(g)+H2O(g)?CO2(g)+H2(g)
起始(c)  2                 1             0                 0
變化          0.8             0.8            0.8             0.8
平衡          1.2             0.2             0.8             0.8,k1=$\frac{0.8×0.8}{1.2×0.2}$=2.7,
               CO(g)+H2O(g)?CO2(g)+H2(g)
起始(c)  1               0.5             0                 0
變化          0.2             0.2            0.2               0.2
平衡          0.8             0.3             0.2            0.2,k2=$\frac{0.2×0.2}{0.8×0.3}$=0.17,故K1 的平衡常數大于K2;
③第二組溫度比第一組高,反應物物質的量比第一組減半,但是平衡時H2的物質的量比第一組的一半少,表明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解答 解:(1)①△H-T△S=131.3KJ/mol-T×133.7×0.001KJ/(K•mol),在低溫下,該值一定是大于0的,所以不能在低溫下自發(fā)進行,
故答案為:不能;
②k=$\frac{c(CO)c({H}_{2})}{c({H}_{2}O)}$,
故答案為:k=$\frac{c(CO)c({H}_{2})}{c({H}_{2}O)}$;
(2)①反應2NH3(g)?N2 (g)+3H2(g)和反應N2 (g)+3H2(g)?2NH3(g)是互為可逆反應,平衡常數互為倒數,故此反應的平衡常數是2,
故答案為:2;
②一段時間后,當N2、H2、NH3的物質的量分別為4mol/L、2mol/L、4mol/L時,Qc=$\frac{{4}^{2}}{4×{2}^{3}}$=0.5=K1,所以該狀態(tài)是平衡狀態(tài),正逆反應速率相等,
故答案為:=;
③恒壓條件下向平衡體系中通入氬氣,體積增大,平衡向逆方向移動;加入催化劑,只改變反應的活化能,但反應熱不變;
故答案為:向左;不改變;
(3)①已知平衡時c(H2)=1.6mol,所以c(CO2)=1.6mol,v(CO2)=$\frac{\frac{1.6mol}{2L}}{5min}$=0.16mol/(L•min),
故答案為:0.16mol/(L•min);
②CO(g)+H2O(g)?CO2(g)+H2(g)
起始(c)  2                 1             0                 0
變化          0.8             0.8            0.8             0.8
平衡          1.2             0.2             0.8             0.8,k1=$\frac{0.8×0.8}{1.2×0.2}$=2.7,
               CO(g)+H2O(g)?CO2(g)+H2(g)
起始(c)  1               0.5             0                 0
變化          0.2             0.2            0.2               0.2
平衡          0.8             0.3             0.2            0.2,k2=$\frac{0.2×0.2}{0.8×0.3}$=0.17,故K1 的平衡常數大于K2,
故答案為:大于;
③第二組溫度比第一組高,反應物物質的量比第一組減半,但是平衡時H2的物質的量比第一組的一半少,表明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故答案為:放;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有關化學平衡的有關知識,主要涉及反應能否自發(fā)進行,平衡常數的計算及表示方法,平衡移動等,可以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回答,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1.00 L 1.00 mol·L-1H2SO4溶液與2.00 L 1.00 mol·L-1 NaOH溶液完全反應,放出114.6 kJ熱量,該反應的中和熱為____________,表示其中和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重慶市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根據下列化合物:①NaCl、②NaOH、③HCl、④NH4Cl、⑤CH3COONa、⑥CH3COOH、⑦NH3·H2O、⑧H2O。回答下列問題。

(1)NH4Cl溶液顯________性,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原因______________,其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

(2)常溫下,pH=11的CH3COONa溶液中,水電離出來的c(OH-)=__________mol/L,在pH=3的CH3COOH溶液中,水電離出來的c(H+)=__________mol/L。

(3)已知純水中存在如下平衡:H2O+H2OH3O++OH- △H>0,現欲使平衡向右移動,且所得溶液顯酸性,可選擇的方法是______(填字母序號)。

A.向水中加入NaHSO4固體 B.向水中加Na2CO3固體

C.加熱至100℃ D.向水中加入(NH4)2SO4固體

(4)若將等pH、等體積的②NaOH和⑦NH3·H2O分別加水稀釋m倍、n倍,稀釋后兩種溶液的pH仍相等,則m______n(填“<”、“>”或“=”)。

(5)除④⑦⑧外,若其余5種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相同,則這5種溶液按pH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部分有機物分子會產生互變異構,如苯與棱晶烷、降冰片二烯與四環(huán)烷均能發(fā)生互變異構體:

棱晶烷和四環(huán)烷的二氯代物的同分異構體數目分別為( 。
A.2,7B.2,8C.3,7D.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在由水電離產生的H+的濃度為1×10-13mol/L的溶液中,離子組①K+、Cl-、SO32-、NO3-②Na+、Fe2+、I-、SO42-
③K+、Cl-、NO3-、SO42-④Na+、Ca2+、Cl-、HCO3-⑤k+、Ba2+、Cl-、NO3-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組是( 。
A.①③B.③⑤C.③④D.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產生白色沉淀;再加入過量NaHSO4溶液,沉淀消失
B.在稀硫酸中加入銅粉,銅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體,銅粉仍不溶解
C.將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飽和,無沉淀產生;再通入SO2,產生沉淀
D.純鋅與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的速率較慢;再加入少量CuSO4固體,速率不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5.取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H2O2溶液分別進行下列實驗,研究外界條件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序號條件
溫度/℃催化劑
140FeCl3溶液
220FeCl3溶液
320MnO2
420
(1)實驗1、2研究的是溫度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實驗3、4研究的是催化劑對H2 O2分解速率的影響.
(2)實驗中可以判斷該反應速率快慢的現象是產生氣泡的快慢.
(3)有同學認為,若把實驗3中的催化劑改成CuSO4進行如圖操作,看到反應速率為①>②,一定可以說明Fe3+比Cu對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你認為此同學的結論是否正確?不正確(填“正確”或“不正確”),理由是因為實驗可能受到陰離子的干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氮化鋁(AlN)具有耐高溫、抗沖擊、導熱性好等優(yōu)良性質,被廣泛應用于電子工業(yè)、陶瓷工業(yè)等領域.在一定條件下,氮化鋁可通過如下反應合成:Al2O3+N2+3C═2AlN+3CO
①在化學方程式上用“雙線橋法”標出該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②在該反應中,氧化劑是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將Cu投入足量的FeCl3的水溶液中,兩者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2FeCl3+Cu═2FeCl2+CuCl2
(1)請用雙線橋法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2)當有0.3mol電子發(fā)生轉移時,發(fā)生反應的Cu的質量為9.6g.
(3)請將以上反應改寫為離子方程式2Fe3++Cu=2Fe2++Cu2+
(4)配平下列方程式:2FeCl2+1H2O2+2HCl-2FeCl3+2H2O
(5)高錳酸鉀和氫溴酸溶液可以發(fā)生下列反應:2KMnO4+16HBr═5Br2+2MnBr2+2KBr+8H2O,若消耗15.8g氧化劑KMnO4,則被氧化的還原劑的質量是40.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