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25℃時,在10 mL濃度均為0.1 mol/L 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鹽酸,下列有關(guān)溶液中粒子濃度關(guān)系正確的是
A.未加鹽酸時:c(OH-)>c(Na+)=c(NH3·H2O)
B.加入10 mL鹽酸時:c(NH)+c(H+)=c(OH-)
C.加入鹽酸至溶液pH=7時:c(Cl-)=c(Na+)
D.加入20 mL鹽酸時:c(Cl-)=c(NH)+c(Na+)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A、混合溶液中,氫氧化鈉和一水合氨的混合比例未知,故無法判斷c(Na+)= c(NH3·H2O),A錯誤;B、加入10mL鹽酸時,c(Cl-)=c(Na+),又根據(jù)電荷守恒得到:c(NH4+) +c(H+) + c(Na+)=c(OH-)+c(Cl-),所以c(NH4+) +c(H+) = c(OH-),B正確;C、根據(jù)電荷守恒得到:c(NH4+) +c(H+) + c(Na+)= c(OH-)+c(Cl-),pH=7時,即c(H+) = c(OH-),所以c(NH4+) + c(Na+)=c(Cl-),c(Cl-) >c(Na+),C錯誤;D、加入20mL鹽酸時,c(Cl-)=2 c(Na+),由于銨根離子的水解,c(NH4+)﹤c(Na+),所以c(Cl-)>c(NH4+)+c(Na+),D錯誤,答案選B。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圖示與對應(yīng)的敘述不相符的是
A. 圖甲表示反應(yīng):4CO(g)+2NO2(g)N2(g)+4CO2(g)ΔH <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改變起始物CO的物質(zhì)的量對此反應(yīng)平衡的影響,則有T1>T2,K1>K2
B. 圖乙表示壓強(qiáng)對可逆反應(yīng)2A(g)+2B(g)3C(g)+D(g)的影響,乙的壓強(qiáng)比甲的壓強(qiáng)大
C. 圖丙表示的反應(yīng)是吸熱反應(yīng),該圖表明催化劑不能改變化學(xué)反應(yīng)的焓變
D. 圖丁表示等量NO2在容積相同的恒容密閉容器中,不同溫度下分別發(fā)生反應(yīng):2NO2(g)N2O4(g),相同時間后測得NO2含量的曲線,則該反應(yīng)的△H<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guān)于氧化還原反應(yīng)說法正確的是( )
A.肯定有一種元素被氧化,另外一種或多種元素被還原
B.某元素從化合態(tài)變成游離態(tài),該元素一定被還原
C.氧化還原反應(yīng)的本質(zhì)是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改變
D.在反應(yīng)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價都發(fā)生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化學(xué)反應(yīng)能用離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
A.硫酸氫鈉溶液與氫氧化鉀溶液反應(yīng)
B.稀硫酸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yīng)
C.稀硝酸與氫氧化銅反應(yīng)
D.醋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yī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隨著人們生活質(zhì)量的不斷提高,廢電池必須進(jìn)行集中處理的問題被提到議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
A.利用電池外殼的金屬材料
B.防止電池中汞、鎘和鉛等重金屬離子對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電池中滲漏的電解液腐蝕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石墨電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久置的氯水最終會變成稀鹽酸
B.硅酸鈉的水溶液俗稱“水玻璃”,是工業(yè)常用的黏合劑、阻燃劑、防腐劑
C.漂白粉在空氣中容易變質(zhì),應(yīng)密封保存
D.液氯可用鋼瓶貯存,所以氯氣與金屬不反應(yī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含淀粉、NaCl、Na2SO4、CaCl2的混合溶液,選擇適當(dāng)?shù)脑噭┖头椒◤闹刑峒兂鯪aCl晶體,相應(yīng)的實驗過程如下:
(1)操作①是利用膠體不能通過__________而把淀粉膠體和溶液進(jìn)行分離。
(2)寫出上述實驗過程中所用試劑的化學(xué)式:試劑①__________;試劑③__________。
(3)判斷試劑①已過量的操作是:靜置,向上層清液中_____________。
(4)控制試劑③適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操作④的名稱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同溫同壓下,下列各組熱化學(xué)方程式中,△H1>△H2的是
A.2H2 (g)+O2 (g)═2H2O (l) △H1 ;2H2 (g) +O2 (g)═2H2O (g) △H2
B. △H1 ;C (s) +O2 (g) ═ CO2 (g) △H2
C.S (g) + O2 (g) ═ SO2 (g) △H1 ;S (s)+O2(g)═SO2(g) △H2
D.H2 (g) +Cl2 (g)═2HCl (g) △H1 ; △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