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某學習小組為研究電化學原理,設計如圖裝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K與M、N均斷開時,該裝置中無反應發(fā)生
B、K與M、N均斷開時,Zn表面有Cu析出
C、K與M相連時,Cu2+往Zn極移動
D、K與N相連時,Zn溶解,Cu片質量增加
考點: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工作原理
專題:電化學專題
分析:鋅比銅或活潑,K與M、N均斷開時,鋅可與硫酸銅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K與M相連時,為銅鋅原電池反應,鋅為負極,銅為正極,K與N相連時,銅為陽極,鋅為陰極,以此解答.
解答: 解:A、B.K與M、N均斷開,發(fā)生的是化學腐蝕,鋅和氯化銅反應生成銅,Zn+Cu2+=Cu+Zn2+,Zn表面有Cu析出,故A錯誤、B正確;
C.K與M相連時,為銅鋅原電池反應,鋅為負極,銅為正極,陽離子向正極移動,故C錯誤;
D.與N相連時,銅為陽極,鋅為陰極,則銅片質量減小,鋅片質量增加,為電鍍銅的裝置,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綜合考查了原電池和電解質知識,為高頻考點,側重于電解池原理的分析判斷,電極判斷和電極反應等知識,注意把握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工作原理,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化合物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82.5,其分子組成可以表示為CxHyOCl.有關轉化關系如圖所示:
C在一定條件下可發(fā)生反應,生成一種高分子化合物E,E的結構簡式為,其中R、R′為烴基.請回答以下問題:

(1)A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團的名稱是
 
;③的反應類型為
 

(2)已知含有烴基R的有機物R-OH含氧50%,則A的化學式為
 
;
(3)已知E中R′的兩個取代基呈對位,則E的結構簡式為
 
;
(4)寫出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
 
;
(5)D在濃硫酸、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F(C11H12O2),F(xiàn)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fā)生加聚反應,寫出該加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6)在B的多種同分異體中,寫出分子結構中含有 ,且屬于酯的所有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檢驗下列溶液所用試劑的序號填入相應的橫線上.
①檢驗葡萄糖溶液
 
;②檢驗淀粉溶液
 
;③檢驗蛋白質溶液
 

A.KI溶液   B.碘水   C.濃硝酸   D.稀硫酸  E.新制的Cu(OH)2懸濁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是一些常見有機物的轉化關系,以下有關反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反應①是加成反應
B、反應②是加聚反應
C、反應③是消去反應
D、反應④⑤⑥是取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依據(jù)相關實驗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A、向某溶液中滴加鹽酸,無現(xiàn)象,再加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則該溶液中一定含SO42-
B、若向氯水中加入少量CaCO3固體,會使溶液的pH減小,HClO濃度增大
C、將某氣體通入溴水中,溴水顏色褪去,該氣體一定是二氧化硫
D、向某溶液中加入稀鹽酸,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該溶液一定是碳酸鹽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實驗室中,下列除去雜質的方法正確的是(  )
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蕩,再用汽油萃取
B、硝基苯中混有濃硝酸和濃硫酸,將其倒入到NaOH溶液中,靜置,分液
C、乙烷中混有乙烯,通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使乙烯轉化為乙烷
D、乙烯中混有SO2和CO2,將其先后通入NaOH和KMnO4溶液中洗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NH3(g)+HCl(g)═NH4Cl(s)在室溫下可自發(fā)進行,則該反應的△H<0
B、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體,CO32-水解程度減小,溶液的pH減小
C、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氣體生成
D、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顯中性,兩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芳香烴主要來源于分餾煤焦油和石油的催化重整
B、苯的同系物均可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
C、含苯環(huán)的烴都是芳香烴
D、用分子篩固體催化劑工藝生產乙苯,可大幅度降低對環(huán)境的污染,提高環(huán)境效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離子,在pH=0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Al3+、S2-、Br-、SO32-
B、Mg2+、Cu2+、SO42-、Br-
C、Na+、Fe2+、I-、MnO4-
D、NH4+、K+、HS-、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