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稀H2SO4、NaOH溶液和廢鋁為原料制取Al(OH)3,甲、乙、丙三位同學的制備途徑如下,請對此回答問題:
(1)在三個方案中,其中有一個的化學變化里涉及到兩種鹽在溶液中發(fā)生反應,寫出該化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
(2)從獲得同樣多的產(chǎn)品而原料用量最少的角度來看,三個方案中最理想的是________.在你認為不夠理想的方案中,除去原料消耗量的因素以外,還有方案不理想的理由是(任選一個方案談一個主要理由)________.
(3)在你認為理想的方案中,為了達到使一定質(zhì)量的廢鋁充分利用的目的,在方案實施之前,還要做的定量實驗是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 ||
2 |
3 |
| ||
| ||
2 |
3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50w |
9av |
50w |
9av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2009屆高三化學各地名校月考試題匯編-實驗探究(1) 題型:058
已知SiO2、SO2、CO2都是酸性氧化物,化學性質(zhì)具有一定的相似性;Mg和Na的化學性質(zhì)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提示:2Mg+CO22MgO+C)
Ⅰ、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Mg和SO2的實驗:
(1)選擇制取SO2的合適試劑________.
①10%的H2SO4溶液;
②80%的H2SO4溶液;
③Na2SO3固體;
④CaSO3固體
(2)寫出裝置B中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3)你認為該裝置是否有不足之處?________,如果有,請列出兩點:__________.
Ⅱ、某研究性學習小組進行了“實驗室制Si”的研究,它們以課本為基礎(chǔ),查閱資料后得到以下可供參考的信息:
①工業(yè)上在高溫時用C還原SiO2可制得Si;
②Mg在高溫的條件下即可與SiO2反應;
③金屬硅化物與稀H2SO4反應生成硫酸鹽和SiH4;
④Si和SiO2均不與稀H2SO4反應;
⑤SiH4在空氣中自燃.
他們在研究報告中記載著“……選用合適的物質(zhì)在適宜的條件下充分反應;再用足量稀H2SO4溶解固體產(chǎn)物;然后過濾、洗滌、干燥;最后稱量……在用稀H2SO4溶解固體產(chǎn)物時,發(fā)現(xiàn)有爆鳴聲和火花,其產(chǎn)率也只有預期值的63%左右”.
(4)該小組“實驗室制“Si”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
(5)你估計“用稀H2SO4溶解固體產(chǎn)物時,發(fā)現(xiàn)有爆鳴聲和火花”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2009屆高三化學各地名校月考試題匯編-碳硅及其化合物 題型:058
已知SiO2、SO2、CO2都是酸性氧化物,化學性質(zhì)具有一定的相似性;Mg和Na的化學性質(zhì)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提示:2Mg+CO22MgO+C)
Ⅰ、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Mg和SO2的實驗:
(1)選擇制取SO2的合適試劑________.
①10%的H2SO4溶液;
②80%的H2SO4溶液;
③Na2SO3固體;
④CaSO3固體
(2)寫出裝置B中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你認為該裝置是否有不足之處?________,如果有,請列出兩點:__________.
Ⅱ、某研究性學習小組進行了“實驗室制Si”的研究,它們以課本為基礎(chǔ),查閱資料后得到以下可供參考的信息:
①工業(yè)上在高溫時用C還原SiO2可制得Si;
②Mg在高溫的條件下即可與SiO2反應;
③金屬硅化物與稀H2SO4反應生成硫酸鹽和SiH4;
④Si和SiO2均不與稀H2SO4反應;
⑤SiH4在空氣中自燃.
他們在研究報告中記載著“……選用合適的物質(zhì)在適宜的條件下充分反應;再用足量稀H2SO4溶解固體產(chǎn)物;然后過濾、洗滌、干燥;最后稱量……在用稀H2SO4溶解固體產(chǎn)物時,發(fā)現(xiàn)有爆鳴聲和火花,其產(chǎn)率也只有預期值的63%左右”.
(4)該小組“實驗室制“Si”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
(5)你估計“用稀H2SO4溶解固體產(chǎn)物時,發(fā)現(xiàn)有爆鳴聲和火花”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