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物質(zhì)的沸點由高到低排列的順序是 ( )
①CH3(CH2)2CH3 ②CH3(CH2)3CH3 ③(CH3)3CH ④(CH3)2CHCH2CH3 ⑤(CH3CH2)2CHCl.
A.⑤②④①③
B.④②⑤①③
C.⑤④②①③
D.②④⑤③①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把V L含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兩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鎂離子完全沉淀為氫氧化鎂;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離子完全沉淀為硫酸鋇。則原混合溶液中鉀離子的濃度為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ClO2是一種高效、廣譜、安全的殺菌、消毒劑,易溶于水.制備方法如下:
(1)步驟Ⅰ:電解食鹽水制備氯酸鈉.用于電解的食鹽水需先除去其中的Ca2+、Mg2+、SO42﹣等雜質(zhì).在除雜操作時,往粗鹽水中先加入過量的(填化學式),至沉淀不再產(chǎn)生后,再加入過量的和NaOH,充分反應后將沉淀一并濾去.
(2)步驟Ⅱ:將步驟Ⅰ得到的食鹽水在特定條件下電解得到氯酸鈉(NaClO3),再將它與鹽酸反應生成ClO2與Cl2 , ClO2與Cl2的物質(zhì)的量比是 .
(3)學生擬用圖1所示裝置模擬工業(yè)制取并收集ClO2 , 用NaClO3和草酸(H2C2O4)恒溫在60℃ 時反應制得.
反應過程中需要對A容器進行加熱,加熱的方式為;加熱需要的玻璃儀器除酒精燈外,還有;
(4)反應后在裝置C中可得亞氯酸鈉(NaClO2)溶液.已知NaClO2飽和溶液在溫度低于38℃ 時,析出的晶體是NaClO23H2O,在溫度高于38℃時析出的是NaClO2 . 根據(jù)圖2所示NaClO2的溶解度曲線,請完成從NaClO2溶液中制得NaClO23H2O的操作步驟: ①;②;③洗滌;④干燥.
(5)目前我國已成功研制出利用NaClO2制取二氧化氯的新方法,將Cl2通入到NaClO2溶液中.現(xiàn)制取270kg二氧化氯,需要亞氯酸鈉的質(zhì)量是 .
(6)ClO2和Cl2均能將電鍍廢水中的劇毒CN﹣氧化為無毒物質(zhì),自身被還原為Cl﹣ . 處理含CN﹣相同量的電鍍廢水,所需Cl2的物質(zhì)的量是ClO2的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烴類化合物A,其蒸汽對氫氣的相對密度是42,紅外光譜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核磁共振氫譜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種類型的氫.
(1)A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 名稱為 .
(2)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處于同一平面?(填“是”或“不是”);A分子是否存在順反異構(gòu)體(填“是”或“否”).
(3)已知A、B、C有如下轉(zhuǎn)化關系:A B 則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反應的類型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機物分子中,當某個碳原子連接著四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時,這種碳原子稱為“手性碳原子”.例如,如圖有機物分子中帶“*”碳原子就是手性碳原子.該有機物分別發(fā)生下列應,生成的有機物分子中仍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
A.催化劑作用下與H2反應
B.與NaOH水溶液反應
C.發(fā)生銀鏡反應
D.與乙酸發(fā)生酯化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按要求填空
(1)根據(jù)官能團的不同對下列有機物進行分類:(填序號)
①CH3CH2OH② ③CH3CH2Br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屬于芳香烴的是 ;屬于鹵代烴的是 ;屬于醇的是 ;屬于酚的是 ;屬于醛的是 ;屬于酮的是 ;屬于羧酸的是 ;屬于酯的是 .
(2)有機化學中的反應類型較多,將下列反應歸類:(填序號)
①乙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②由乙烯制備聚乙烯
③甲烷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的反應 ④由乙炔制氯乙烯
屬于取代反應的是 ;屬于加成反應的是 ;屬于加聚反應的是 ;屬于氧化反應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實現(xiàn)環(huán)保世博、生態(tài)世博目標,下列做法中不符合這一目標的是( )
A.部分國家的展館使用可降解的建筑材料
B.把世博會期間產(chǎn)生的垃圾焚燒或深埋處理
C.某些館的外殼使用非晶硅薄膜,以充分利用太陽能
D.停車場安裝了催化光解設施,用于處理汽車尾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