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肇慶一模)消除汽車尾氣是減少城市空氣污染的熱點研究課題.
(1)汽車內(nèi)燃機工作時發(fā)生的反應N2(g)+O2(g)?2NO(g),生成的NO是汽車尾氣的主要污染物.T℃時,向5L密閉容器中充入6.5molN2和7.5molO2,在5min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此時容器中NO的物質的量是5mol(不考慮后續(xù)反應).則:
①5min內(nèi)該反應的平均速率ν(NO)=
0.2mol?L-1?min-1
0.2mol?L-1?min-1
;在T℃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
1.25
1.25

②反應開始至達到平衡的過程中,容器中下列各項發(fā)生變化的是
cd
cd
(填序號).
a.混合氣體的密度         b.混合氣體的壓強
c.正反應速率                d.單位時間內(nèi),N2和NO的消耗量之比
(2)用H2或CO催化還原NO可以達到消除污染的目的.
已知:2NO(g)=N2(g)+O2(g)△H=-180.5kJ?mol-1
2H2O(l)=2H2(g)+O2(g)△H=+571.6kJ?mol-1
則H2(g)與NO(g)反應生成N2(g)和H2O(l)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2H2(g)+2NO(g)=N2(g)+2H2O(l)△H=-752.1kJ?mol-1
2H2(g)+2NO(g)=N2(g)+2H2O(l)△H=-752.1kJ?mol-1

(3)當質量一定時,增大固體催化劑的表面積可提高化學反應速率.如圖表示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反應2NO(g)+2CO(g)?2CO2(g)+N2(g)
中,NO的濃度[c(NO)]隨溫度(T)、催化劑表面積(S)和時間(t)的變化曲線.
①該反應的△H
0 (填“>”或“<”).
②若催化劑的表面積S1>S2,在圖中畫出c(NO) 在T1、S2條件下達到平衡過程中的變化曲線(并作相應標注).
分析:(1)①根據(jù)v=
△n
V
△t
計算v(NO);
利用三段式計算平衡時各組分的物質的量,由于反應前后氣體的化學計量數(shù)相等,故可以利用物質的量代替濃度代入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計算;
②a.混合氣體的總質量不變,容器的體積不變,據(jù)此判斷;
b.混合氣體總的物質的量不變,容器體積不變,據(jù)此判斷;
c.隨反應進行,反應物濃度降低,正反應速率逐漸降低;
d.隨反應進行,反應物濃度降低,正反應速率逐漸降低,生成物的濃度增大,逆反應速率增大,故單位時間內(nèi),N2的消耗量減小,NO的消耗量增大;
(2)根據(jù)蓋斯定律,由已知熱化學方程式乘以適當?shù)南禂?shù)進行加減構造目標熱化學方程式,反應熱也乘以相應的系數(shù)進行相應的計算;
(3)①根據(jù)到達平衡的時間,判斷溫度高低,再根據(jù)不同溫度下到達平衡時NO的濃度高低,判斷溫度對平衡的影響,據(jù)此判斷反應熱效應;
②催化劑的表面積S1>S2,則催化劑S1到達平衡的時間比催化劑S2短,催化劑不影響平衡移動,平衡時NO的濃度相同,據(jù)此作圖.
解答:解:(1)①5min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此時容器中NO的物質的量是5mol,則v(NO)=
5mol
5L
5min
=0.2 mol?L-1?min-1,
            N2(g)+O2(g)?2NO(g),
開始(mol):6.5     7.5      0
變化(mol):2.5     2.5      5
開始(mol):4       5        5
由于反應前后氣體的化學計量數(shù)相等,故可以利用物質的量代替濃度計算平衡常數(shù),故化學平衡常數(shù)k=
52
4×5
=1.25,
故答案為:0.2 mol?L-1?min-1;1.25;
②a.混合氣體的總質量不變,容器的體積不變,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故a不符合;
b.混合氣體總的物質的量不變,容器體積不變,混合氣體的壓強不變,故b不符合;
c.隨反應進行,反應物濃度降低,正反應速率逐漸降低,故c符合;
d.隨反應進行,反應物濃度降低,正反應速率逐漸降低,生成物的濃度增大,逆反應速率增大,故單位時間內(nèi),N2的消耗量減小,NO的消耗量增大,單位時間內(nèi),N2和NO的消耗量之比減小,故d符合;
故答案為:cd;
(2)已知:①、2NO(g)=N2(g)+O2(g)△H=-180.5kJ?mol-1
②2H2O(l)=2H2(g)+O2(g)△H=+571.6kJ?mol-1
根據(jù)蓋斯定律,①-②得2H2(g)+2NO(g)=N2(g)+2H2O(l)△H=-752.1 kJ?mol-1
故答案為:2H2(g)+2NO(g)=N2(g)+2H2O(l)△H=-752.1 kJ?mol-1
(3)①、溫度T2到達平衡的時間短,反應速率快,故溫度T2>T1,溫度越高,平衡時NO的濃度越高,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移動,故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即△H<0,
故答案為:<;
②、催化劑的表面積S1>S2,則催化劑S1到達平衡的時間比催化劑S2短,催化劑不影響平衡移動,平衡時NO的濃度相同,故c(NO) 在T1、S2條件下達到平衡過程中的變化曲線為:,故答案為: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化學反應速率、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化學平衡圖象以及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等,難度不大,(3)中注意根據(jù)“先拐先平數(shù)值大”原則判斷溫度高低是關鍵,作圖時注意到達平衡的時間與平衡時NO的濃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肇慶一模)關于常溫下pH=12的NaOH溶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肇慶一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肇慶一模)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肇慶一模)下列實驗操作、現(xiàn)象與結論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與結論
A 向盛有Fe(NO32溶液的試管中加入0.1mol?L-1 H2SO4溶液 試管口出現(xiàn)紅棕色氣體.則溶液中NO3-被Fe2+還原為NO2
B 向樣品溶液中先滴加過量的稀鹽酸,再滴加BaCl2溶液 先滴加稀鹽酸無現(xiàn)象,滴加BaCl2后出現(xiàn)白色沉淀.說明樣品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向0.1mol?L-1 Na2CO3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顯淺紅色,微熱 紅色加深.說明鹽類水解是吸熱反應
D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熱幾分鐘,冷卻后再加入新制Cu(OH)2懸濁液,加熱 無磚紅色沉淀生成.表明淀粉沒有水解生成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