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已知反應(yīng)①:CO(g)+CuO(s)CO2(g)+Cu(s)和反應(yīng)②:H2(g)+CuO(s)Cu(s)+H2O(g)在相同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分別為K1和K2 , 該溫度下反應(yīng)③: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數(shù)為K.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yīng)①的平衡常數(shù)K1=
B.反應(yīng)③的平衡常數(shù)K=
C.對于反應(yīng)③,恒容時,若溫度升高,H2的濃度減小,則該反應(yīng)的焓變?yōu)檎?/span>
D.對于反應(yīng)②,恒溫恒容時,若加入CuO,平衡向正向移動,H2的濃度減小
【答案】B
【解析】A.反應(yīng)①的平衡常數(shù)K1= ,故A不符合題意;
B.由蓋斯定律可知,①﹣②得到③,則反應(yīng)③的平衡常數(shù)K= ,故B符合題意;
C.升高溫度,H2的濃度減小,可知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可知正反應(yīng)為放熱反應(yīng),△H<0,故C不符合題意;
D.恒溫恒容時,若加入CuO,平衡不移動,H2的濃度不變,故D不符合題意;
所以答案是:B.
【考點精析】通過靈活運用化學(xué)平衡的計算,掌握反應(yīng)物轉(zhuǎn)化率=轉(zhuǎn)化濃度÷起始濃度×100%=轉(zhuǎn)化物質(zhì)的量÷起始物質(zhì)的量×100%;產(chǎn)品的產(chǎn)率=實際生成產(chǎn)物的物質(zhì)的量÷理論上可得到產(chǎn)物的物質(zhì)的量×100%即可以解答此題.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海洋是資源的寶庫,含有豐富的化學(xué)元素。
(1)在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實驗中,陽極產(chǎn)物的檢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從海水中提溴(Br 2 )大致有以下步驟。
①向濃縮的海水中通入Cl2,將海水中的 Br- 氧化為 Br2 。
②用熱空氣將 Br 2 從上述溶液中吹出,并由濃 Na 2 CO 3 溶液吸收,轉(zhuǎn)變?yōu)?NaBr、NaBrO 3和CO2 。吸收1 moL Br 2 需消耗 Na2CO3 ________moL。
③再將所得混合溶液用稀硫酸酸化,得到濃度較高的溴水,配平該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____Br— +____ BrO3— +____H + →____ Br2 +____H2O
(3)碘主要從海帶中提取,某課外興趣小組的同學(xué)用海帶為原料制得少量碘水之后,欲用CCl4從碘水中萃取碘,請簡述能用CCl4從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同溫同濃度的Na2CO3溶液、NaHCO3溶液,PH大小順序為________ 。NaHCO3溶液中滴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溶液中c(CO32-)_______(填變大或變小),請用平衡理論解釋發(fā)生這種變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溫度時,在2L密閉容器中,A、B、C三種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
由圖中數(shù)據(jù)
(1)該反應(yīng)的反應(yīng)物是___________。
(2)該反應(yīng)是否可逆反應(yīng)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寫出該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應(yīng)開始至2min,用C表示化學(xué)平均反應(yīng)速率為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CH4、CH3OH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是未來重要的能源物質(zhì)。
(1)將1.0 mol CH4和2.0 mol H2O(g) 通入容積為2L的反應(yīng)室,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yīng)CH4(g)+H2O(g) CO(g)+3H2(g),測得在5 min時達到平衡,CH4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為40%。則0~5 min內(nèi),用H2O表示該反應(yīng)的平均反應(yīng)速率為_________。
(2)一定條件下,將1.0 mol CH4與2.0 mol H2O(g)充入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yīng)CH4(g)+H2O(g) CH3OH(g)+H2(g),下列措施可以提高化學(xué)反應(yīng)速率的是___________(填選項序號)。
a.恒容條件下充入He b.增大體積
c.升高溫度 d.投入更多的H2O(g)
(3)在恒容條件下進行反應(yīng)CO2(g)+3H2(g)CH3OH(g)+H2O(g),則下列實驗事實可以作為判斷該反應(yīng)達到平衡狀態(tài)標志的是___________(填選項序號)。
a.消耗1 mol CO2同時生成1 mol CH3OH b.容器內(nèi)壓強保持不變
c.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 d.CH3OH(g)的濃度保持不變
(4)以KOH為電解質(zhì)的甲醇-空氣燃料電池是一種高效、輕污染的車載電池,其工作原理如圖。 回答下列問題:
①該原電池的正極是____(填“甲”或“乙”),電解過程中乙電極附近pH____(填“增大”或“減小”);
②負極的電極反應(yīng)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廚房垃圾發(fā)酵液可通過電滲析法處理,同時得到乳酸的原理如圖所示(圖中HA表示乳酸分子,A—表示乳酸根離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通電后,陽極附近pH增大
B. 電子從負極經(jīng)電解質(zhì)溶液回到正極
C. 通電后,A—通過陰離子交換膜從陰極進入濃縮室
D. 當電路中通過2 mol電子的電量時,會有1 mol的O2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按電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劃分成5個區(qū),以下元素屬于p區(qū)的是( )
A. Fe B. Mg C. P D. 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X、Y為兩種元素的原子,X的陰離子與Y的陽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jié)構(gòu),由此可知 ( )
A. X的原子半徑大于Y的原子半徑
B. X的電負性小于Y的電負性
C. X的氧化性小于Y的氧化性
D. X的第一電離能大于Y的第一電離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原電池原理的發(fā)現(xiàn)是儲能和供能技術(shù)的巨大進步,是化學(xué)對人類的項重大貢獻。
(1)某課外實驗小組欲探究鋁和銅的金屬性(原子失電子能力)強弱,同學(xué)們提出了如下實驗方案:
A.比較鋁和銅的硬度和熔點
B.比較二者在稀硫酸中的表現(xiàn)
C.用鋁片、銅片、硫酸鋁溶液、硫酸銅溶液,比較二者的活動性
D.分別做鋁片、銅片與NaOH溶液反應(yīng)的實驗
E.將鋁片、銅片用導(dǎo)線連接后共同投入稀鹽酸中接入電流計,觀察電流方向
上述方案中能達到實驗?zāi)康牡氖?/span>_____________。
(2)現(xiàn)有如下兩個反應(yīng):A.NaOH+HCl=NaCl+H2O B.Zn+H2SO4=ZnSO4+H2↑。上述反應(yīng)中能設(shè)計成原電池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號),作負極的物質(zhì)發(fā)生了___反應(yīng)(填“氧化”或“還原”)。
(3)將純鋅片和純銅片按如圖所示方式插入100mL相同濃度的稀硫酸一段時間,回答下列問題:
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號)。
A.甲、乙均為化學(xué)能轉(zhuǎn)變?yōu)殡娔艿难b置 B.乙中銅片上沒有明顯變化
C.甲中銅片質(zhì)量減少、乙中鋅片質(zhì)量減少 D.兩燒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②在相同時間內(nèi),兩燒杯中產(chǎn)生氣泡的速度:甲___乙(填“>”、“<”或“=”)。原因是______。
③當甲中產(chǎn)生1.12L(標準狀況)氣體時,將鋅、銅片取出,再將燒杯中的溶液稀釋至1L,測得溶液中c(H+)=0.1mol/L(設(shè)反應(yīng)前后溶液體積不變)。試確定原稀硫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500mL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6.0molL﹣1 , 用石墨作電極電解此溶液,當通電一段時間后,兩極均收集到22.4L氣體(標準狀況),假定電解后溶液體積仍為500m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原混合溶液中c(K+)為2molL﹣1
B.上述電解過程中共轉(zhuǎn)移2mol電子
C.電解得到銅的物質(zhì)的量為0.5mol
D.電解后溶液中c(H+)為2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