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一定溫度下的恒容密閉容器中,當下哪些物理量不再發(fā)生變化時,表明下述反應:As+2BgCg+Dg)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

混合氣體的壓強

混合氣體的密度

③B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

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

物質(zhì)C的百分含量

各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

A. ②③⑤⑥⑦ B. ①②③⑥⑦ C. ②③④⑤⑥ D. ①③④⑤⑦

【答案】A

【解析】試題分析:該反應是反應前后氣體體積沒有變化的反應,所以容器中的壓強不再發(fā)生變化,不能證明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錯誤;該容器的體積保持不變,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知,反應前后混合氣體的質(zhì)量會變,所以當容器中氣體的質(zhì)量不再發(fā)生變化時,能表明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正確;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平衡時各種物質(zhì)的濃度等不再發(fā)生變化,所以各氣體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不再變化時,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正確;該反應是反應前后氣體體積沒有變化的反應,所以氣體總物質(zhì)的量不變,不能表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錯誤;容器中的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M=m/n,反應前后混合氣體的質(zhì)量會變化,該反應是一個反應前后物質(zhì)的量不變的反應,所以當M不再發(fā)生變化時,表明已經(jīng)平衡,正確;物質(zhì)C的百分含量,說明各物質(zhì)的量不變,反應達平衡狀態(tài),正確;各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不變,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達平衡狀態(tài),正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能量轉換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動物體內(nèi)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熱能轉變成化學能的過程

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燒時放出的能量均來源于太陽能

C.煤燃燒是化學能轉化為熱能的過程

D.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CO2轉化為葡萄糖是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僅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可區(qū)分苯和甲苯

B.僅用氯化鐵溶液可區(qū)分苯酚稀溶液和甘油

C.僅用硝酸和硝酸銀溶液可驗證鹵代烴中鹵原子的種類

D.僅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可區(qū)別液態(tài)的植物油和動物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些保健品中含有的鍺元素(Ge)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IVA族。有關鍺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鍺的原子序數(shù)為24 B. 鍺的金屬活動性應比硅強

C. Ge可以生成化學式為Na2GeO3的鹽 D. 單質(zhì)鍺是半導體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zhì)的保存方法正確的是( )

A. 用橡皮寒把液溴密封于玻璃瓶中

B. 用磨口玻璃塞把氫氟酸密封于棕色試劑瓶中

C. 把氯氣加壓液化后密封于鋼瓶中

D. 氯水通常保存于無色試劑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組物質(zhì)間反應可能包括多步反應,其總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 NaClO(aq)中通入過量SO2:ClO-+SO2+H2O=HClO+HSO3-

B. FeC12在空氣中被氧化:4Fe2++O2+2H2O=4Fe3++4OH-

C. AlCl3(aq)中投入少量Na:Al3++4Na+2H2O=AlO2-+4Na++2H2

D. FeBr2溶液與等物質(zhì)的量的Cl2反應:2Fe2++2Br-+2Cl2=2Fe3++4Cl-+B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下列變化大氣固氮硝酸銀分解實驗室制取氨氣中,按氮元素被氧化、被還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還原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反應中,反應后面體物質(zhì)增重的是( )

A.氫氣通過灼熱的CuO粉末 B.二氧化碳通過Na2O2粉末

C.鋁與Fe2O3發(fā)生鋁熱反應 D將鋅粒投入Cu(NO3)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按要求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反應方程式。

(1)用FeCl3溶液腐蝕敷有銅箔的線路板:

(2)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SO2

(3)將Na投入到Ca(HCO3)2溶液中,反應后生成正鹽溶液:

(4)明礬溶液中加入Ba(OH)溶液,沉淀質(zhì)量最大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