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某;瘜W實驗小組探究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并測定和KI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進行如下實驗探究:
【實驗原理】
和KI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1)
平均反應速率的計算式為。
實驗時,向、和淀粉指示劑混合溶液中加入溶液,不斷攪拌。
在反應(1)進行的同時,發(fā)生反應:
(2)
反應(1)生成的立即與反應,生成無色的和。耗盡時,反應(1)繼續(xù)生成的才與淀粉作用呈現(xiàn)藍色。從加入溶液到出現(xiàn)藍色的時
間為。
【實驗內容】
(1)實驗小組設計的實驗記錄表和數(shù)據記錄如下,請將表中字母表示的空格填上。
實驗編號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
試劑] 用量 (mL) | 0.20 mol·L(NH4)2S2O8 溶液 | 20.0 | 10.0 | b | 20.0 | 20.0 |
0.20 mol·LKI溶液 | 20.0 | 20.0 | 20.0 | 10.0 | 5.0 | |
0.010 mol·LNa2S2O3溶液 | a | 8.0 | 8.0 | 8.0 | 8.0 | |
0.2%淀粉溶液 | 2.0 | 2.0 | 2.0 | 2.0 | 2.0 | |
0.20 mol·LKNO3溶液 | 0 | 0 | 0 | 10.0 | c | |
0.20 mol·L(NH4)2SO4 溶液 | 0 | 10.0 | 15.0 | 0 | 0 | |
20℃時,反應時間 | 32 | 67 | 130 | 66 | 135 | |
為了使溶液的離子強度和總體積保持不變,減少的(NH4)2S2O8溶液或KI溶液的用量,分別用(NH4)2SO4溶液或KNO3溶液補足;溶液混合后體積不變 |
(2)為了使反應充分進行,減少數(shù)據誤差,實驗過程中應該不斷進行的操作是 。
(3)第①組實驗的 mol·(L·s)。
(4)根據上表數(shù)據分析,可以得到的結論有(寫出一條即可) 。
II.實驗小組查資料得知,向含有NaCO3的Na2S溶液中通入SO2,可以制備上述實驗所需的Na2S2O3。反應如下:
該小組根據上述原理設計如圖19所示
裝置制備。
(1)實驗應避免有害氣體排放到空氣中。
裝置①、②中盛放的試劑依次是① ;
② 。
(2)實驗過程中,隨著氣體的通入,裝置①中有大量黃色固體析出,繼續(xù)通入氣體,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3)反應結束后,從制得的稀溶液中得到晶體的主要操作包括: 。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I.某;瘜W實驗小組探究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并測定和KI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進行如下實驗探究:
【實驗原理】
和KI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1)
平均反應速率的計算式為。
實驗時,向、和淀粉指示劑混合溶液中加入溶液,不斷攪拌。在反應(1)進行的同時,發(fā)生反應:
(2)
反應(1)生成的立即與反應,生成無色的和。耗盡時,反應(1)繼續(xù)生成的才與淀粉作用呈現(xiàn)藍色。從加入溶液到出現(xiàn)藍色的時間為。
【實驗內容】
(1)實驗小組設計的實驗記錄表和數(shù)據記錄如下,請將表中字母表示的空格填上。
實驗編號 | ①[來源:Z。xx。k.Com] | ② | ③ | ④ | ⑤ | |
試劑[來源:學&科&網Z&X&X 用量 (mL) | 0.20 mol·L(NH4)2S2O8 溶液 | 20.0 | 10.0[ | b | 20.0 | 20.0 |
0.20 mol·LKI溶液 | 20.0 | 20.0 | 20.0 | 10.0 | 5.0 | |
0.010 mol·LNa2S2O3溶液 | a | 8.0 | 8.0 | 8.0 | 8.0 | |
0.2%淀粉溶液 | 2.0 | 2.0 | 2.0 | 2.0 | 2.0 | |
0.20 mol·LKNO3溶液 | 0 | 0 | 0 | 10.0 | c | |
0.20 mol·L(NH4)2SO4 溶液 | 0 | 10.0 | 15.0 | 0 | 0 | |
20℃時,反應時間 | 32 | 67 | 130 | 66 | 135 | |
為了使溶液的離子強度和總體積保持不變,減少的(NH4)2S2O8溶液或KI溶液的用量,分別用(NH4)2SO4溶液或KNO3溶液補足;溶液混合后體積不變 |
(2)為了使反應充分進行,減少數(shù)據誤差,實驗過程中應該不斷進行的操作是 。
(3)第①組實驗的 mol·(L·s)。
(4)根據上表數(shù)據分析,可以得到的結論有(寫出一條即可) 。
II.實驗小組查資料得知,向含有NaCO3的Na2S溶液中通入SO2,可以制備上述實驗所需的Na2S2O3。反應如下:
該小組根據上述原理設計如圖19所示裝置制備。
(1)實驗應避免有害氣體排放到空氣中。裝置①、②中盛放的試劑依次是① ;
② 。
(2)實驗過程中,隨著氣體的通入,裝置①中有大量黃色固體析出,繼續(xù)通入氣體,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3)反應結束后,從制得的稀溶液中得到晶體的主要操作包括: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I.某校化學實驗小組探究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并測定和KI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進行如下實驗探究:
【實驗原理】
和KI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1)
平均反應速率的計算式為。
實驗時,向、和淀粉指示劑混合溶液中加入溶液,不斷攪拌。
在反應(1)進行的同時,發(fā)生反應:
(2)
反應(1)生成的立即與反應,生成無色的和。耗盡時,反應(1)繼續(xù)生成的才與淀粉作用呈現(xiàn)藍色。從加入溶液到出現(xiàn)藍色的時間為。
【實驗內容】
(1)實驗小組設計的實驗記錄表和數(shù)據記錄如下,請將表中字母表示的空格填上。
實驗編號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
試劑 用量 (mL) | 0.20 mol·L(NH4)2S2O8 溶液 | 20.0 | 10.0 | b | 20.0 | 20.0 |
0.20 mol·LKI溶液 | 20.0 | 20.0 | 20.0 | 10.0 | 5.0 | |
0.010 mol·LNa2S2O3溶液 | a | 8.0 | 8.0 | 8.0 | 8.0 | |
0.2%淀粉溶液 | 2.0 | 2.0 | 2.0 | 2.0 | 2.0 | |
0.20 mol·LKNO3溶液 | 0 | 0 | 0 | 10.0 | c | |
0.20 mol·L(NH4)2SO4 溶液 | 0 | 10.0 | 15.0 | 0 | 0 | |
20℃時,反應時間 | 32 | 67 | 130 | 66 | 135 | |
為了使溶液的離子強度和總體積保持不變,減少的(NH4)2S2O8溶液或KI溶液的用量,分別用(NH4)2SO4溶液或KNO3溶液補足;溶液混合后體積不變 |
(2)為了使反應充分進行,減少數(shù)據誤差,實驗過程中應該不斷進行的操作是 。
(3)第①組實驗的 mol·(L·s)。
(4)根據上表數(shù)據分析,可以得到的結論有(寫出一條即可) 。
II.實驗小組查資料得知,向含有NaCO3的Na2S溶液中通入SO2,可以制備上述實驗所需的Na2S2O3。反應如下:
該小組根據上述原理設計如圖19所示裝置制備。
(1)實驗應避免有害氣體排放到空氣中。裝置①、②中盛放的試劑依次是① ;② 。
(2)實驗過程中,隨著氣體的通入,裝置①中有大量黃色固體析出,繼續(xù)通入氣體,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3)反應結束后,從制得的稀溶液中得到晶體的主要操作包括: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3分)I.某;瘜W實驗小組探究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并測定(NH4)2S2O8和KI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進行如下實驗探究:
【實驗原理】
(NH4)2S2O8和KI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S2O82- + 2I-= 2SO42- + I2 (1)
平均反應速率的計算式為v(S2O82-)= 。
實驗時,向KI、Na2S2O3和淀粉指示劑混合溶液中加入(NH4)2S2O8溶液,不斷攪拌。
在反應(1)進行的同時,發(fā)生反應:2S2O32-+ I2 = S4O62-+ 2I- (2)
反應(1)生成的I2立即與S2O32-反應,生成無色的S4O62-和I-。S2O32-耗盡時,反應(1)繼續(xù)生成的I2才與淀粉作用呈現(xiàn)藍色。從加入(NH4)2S2O8溶液到出現(xiàn)藍色的時間為Δt。
【實驗內容】
(1)實驗小組設計的實驗記錄表和數(shù)據記錄如下,請將表中字母表示的空格填上。
實 驗 編 號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
試劑 用量 (mL) | 0.20 mol·L-1 (NH4)2S2O8溶液 | 20.0 | 10.0 | b | 20.0 | 20.0 |
0.20 mol·L-1 KI溶液 | 20.0 | 20.0 | 20.0 | 10.0 | 5.0 | |
0.010 mol·L-1 Na2S2O3溶液 | a | 8.0 | 8.0 | 8.0 | 8.0 | |
0.2% 淀粉溶液 | 2.0 | 2.0 | 2.0 | 2.0 | 2.0 | |
0.20 mol·L-1KNO3溶液 | 0 | 0 | 0 | 10.0 | c | |
0.20 mol·L-1(NH4)2SO4溶液 | 0 | 10.0 | 15.0 | 0 | 0 | |
20 ℃時,反應時間Δt(s) | 32 | 67 | 130 | 66 | 135 | |
為了使溶液的離子強度和總體積保持不變,減少的(NH4)2S2O8溶液或KI溶液的用量,分別用(NH4)2SO4溶液或KNO3溶液補足;溶液混合后體積不變 |
(2)為了使反應充分進行,減少數(shù)據誤差,實驗過程中應該不斷進行的操作是 。
(3)第①組實驗的v(S2O82-)= mol·(L·s)-1。
(4)根據上表數(shù)據分析,可以得到的結論有(寫出一條即可)
。
II.實驗小組查資料得知,向含有Na2CO3的Na2S溶液中通入SO2,可以制備上述實驗所需的Na2S2O3。反應如下:Na2CO3+ SO2= Na2SO3 + CO2;2Na2S + 3SO2= 2Na2SO3 + 3S↓;
Na2SO3 + S= Na2S2O3。該小組根據上述原理設計下圖所示裝置制備Na2S2O3。
(1)實驗應避免有害氣體排放到空氣中。裝置①、②中盛放的試劑依次是
① ;
② 。
(2)實驗過程中,隨著氣體的通入,裝置①中有氣泡產生,還有大量黃色固體析出,繼續(xù)通入氣體,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3)反應結束后,從制得的Na2S2O3稀溶液中得到Na2S2O3·5H2O晶體的主要操作包括: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0-2011年云南省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13分)I.某;瘜W實驗小組探究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并測定(NH4)2S2O8和KI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進行如下實驗探究:
【實驗原理】
(NH4)2S2O8和KI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S2O82- + 2I-= 2SO42- + I2 (1)
平均反應速率的計算式為v(S2O82-)= 。
實驗時,向KI、Na2S2O3和淀粉指示劑混合溶液中加入(NH4)2S2O8溶液,不斷攪拌。
在反應(1)進行的同時,發(fā)生反應:2S2O32-+ I2 = S4O62-+ 2I- (2)
反應(1)生成的I2立即與S2O32-反應,生成無色的S4O62-和I-。S2O32-耗盡時,反應(1)繼續(xù)生成的I2才與淀粉作用呈現(xiàn)藍色。從加入(NH4)2S2O8溶液到出現(xiàn)藍色的時間為Δt。
【實驗內容】
(1)實驗小組設計的實驗記錄表和數(shù)據記錄如下,請將表中字母表示的空格填上。
實 驗 編 號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
試劑 用量 (mL) |
0.20 mol·L-1 (NH4)2S2O8溶液 |
20.0 |
10.0 |
b |
20.0 |
20.0 |
0.20 mol·L-1 KI溶液 |
20.0 |
20.0 |
20.0 |
10.0 |
5.0 |
|
0.010 mol·L-1 Na2S2O3溶液 |
a |
8.0 |
8.0 |
8.0 |
8.0 |
|
0.2% 淀粉溶液 |
2.0 |
2.0 |
2.0 |
2.0 |
2.0 |
|
0.20 mol·L-1KNO3溶液 |
0 |
0 |
0 |
10.0 |
c |
|
0.20 mol·L-1(NH4)2SO4溶液 |
0 |
10.0 |
15.0 |
0 |
0 |
|
20 ℃時,反應時間Δt(s) |
32 |
67 |
130 |
66 |
135 |
|
為了使溶液的離子強度和總體積保持不變,減少的(NH4)2S2O8溶液或KI溶液的用量,分別用(NH4)2SO4溶液或KNO3溶液補足;溶液混合后體積不變 |
(2)為了使反應充分進行,減少數(shù)據誤差,實驗過程中應該不斷進行的操作是 。
(3)第①組實驗的v(S2O82-)= mol·(L·s)-1。
(4)根據上表數(shù)據分析,可以得到的結論有(寫出一條即可)
。
II.實驗小組查資料得知,向含有Na2CO3的Na2S溶液中通入SO2,可以制備上述實驗所需的Na2S2O3。反應如下:Na2CO3 + SO2= Na2SO3 + CO2;2Na2S + 3SO2 = 2Na2SO3 + 3S↓;
Na2SO3 + S= Na2S2O3。該小組根據上述原理設計下圖所示裝置制備Na2S2O3。
(1)實驗應避免有害氣體排放到空氣中。裝置①、②中盛放的試劑依次是
① ;
② 。
(2)實驗過程中,隨著氣體的通入,裝置①中有氣泡產生,還有大量黃色固體析出,繼續(xù)通入氣體,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3)反應結束后,從制得的Na2S2O3稀溶液中得到Na2S2O3·5H2O晶體的主要操作包括: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