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反應2AB(g)C(g)+3D(g)在高溫時能自發(fā)進行,其逆反應在低溫下能自發(fā)進行,則該反應的△H、△S應為
A.△H<0,△S>0B.△H<0,△S<0C.△H>0,△S>0D.△H>0,△S<0
C

試題分析:化學反應能否自發(fā)進行,取決于焓變和熵變的綜合判據(jù),當△G=△H-T?△S<0時,反應能自發(fā)進行。當△H<0,△S>0時,△G=△H-T?△S<0,在室溫一定能自發(fā)進行;而△H>0,△S<0時不能自發(fā)進行;當△H>0,△S>0時,在室溫下不能自發(fā)進行,在高溫下能自發(fā)進行;當△H<0,△S<0時,在室溫下能自發(fā)進行,在高溫下不能自發(fā)進行。因此如果某反應在高溫時能自發(fā)進行,其逆反應在低溫下能自發(fā)進行,則該反應的△H、△S均大于0,答案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工業(yè)上可利用合成氣(CO和H2的混合氣體)生產(chǎn)甲醇.已知:CO(g)+2H2(g)?CH3OH(g)△H=-92.9kJ/mol 一定條件下,該反應在一體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達到平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的△S<0
B.該反應在任何溫度下均能自發(fā)進行
C.向容器中充入少量He,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D.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25 ℃、1.01×105 Pa下,反應2N2O5(g)4NO2(g)+O2(g) ΔH="+56.7" kJ·mol-1能自發(fā)進行的合理解釋是(  )
A.該反應是分解反應
B.該反應的熵增效應大于焓變效應
C.該反應是熵減反應
D.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變化過程中,ΔS<0的是  (     )
A.氯化鈉溶于水中B.NH3(g)和HCl(g)反應生成NH4Cl(s)
C.干冰的升華D.CaCO3(s)分解為CaO(s)和CO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某反應2A(g)A(g)+2B(g),已知ΔH<0,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僅常溫下反應可以自發(fā)進行B.僅高溫下反應可以自發(fā)進行
C.任何溫度下反應均可以自發(fā)進行D.任何溫度下反應均難以自發(fā)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T℃時,將氣體X與氣體Y置于一密閉容器中,反應生成氣體Z,反應過程中各物質的濃度變化如圖(Ⅰ)所示。保持其它條件不變,在T1、T2兩種溫度下,Y的體積分數(shù)變化如圖(Ⅱ)所示,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圖(Ⅱ)中T1>T2,則正反應是吸熱反應
B.t2 min時,保持壓強不變,通入稀有氣體,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C.其它條件不變,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且X的轉化率增大
D.T℃時,若密閉容器中各物質起始濃度為:0.4 mol·L-1X、0.4 mol·L-1 Y、0.2mol/LZ保持其他
條件不變,達到平衡時z的濃度為0.4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0.1 mol?L?1NH4Cl溶液的KW大于0.01mol?L?1NH4Cl溶液的KW
B.當鍍銅鐵制品鍍層受損后,鐵制品比受損前更容易生銹
C.N2(g)+3H2(g) 2NH3(g) △H<0,其他條件不變時,升高溫度,反應速率v(H2)和H2的平衡轉化率α(H2)均增大
D.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Kw 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說明水的電離是放熱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某溫度時,在2 L的密閉容器中,X、Y、Z三種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

(1)X的轉化率是      
(2)由圖中所給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反應從開始至2分鐘末,用Z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v(Z)=               
(4)當反應進行到第  min,該反應達到平衡。若三種物質都是氣體,平衡時Y所占體積的百分比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能自發(fā)進行的反應一定能迅速發(fā)生反應
B.非自發(fā)進行的反應一定不可能發(fā)生反應
C.理論判斷能自發(fā)進行的反應,實際情況下可能不能發(fā)生
D.常溫下,2H2O2H2↑+O2↑,該反應是自發(fā)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