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關于實驗的描述錯誤的一項是 ( )
A.取5mL 0.1 mol/L KI溶液,滴加0.1mol/LFeCl3溶液5~6滴,繼續(xù)加入2 mLCCl4,充分振蕩,取上層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現(xiàn)血紅色,證明溶液中還存在Fe3+ |
B.在鐵釘的析氫腐蝕實驗中,在負極周圍加入K3[Fe(CN)6]溶液會出現(xiàn)藍色沉淀 |
C.燃料電池實驗中,用KNO3溶液或Na2SO4溶液代替蒸餾水,效果要好得多 |
D.蔗糖的“黑面包”實驗中只體現(xiàn)了濃硫酸的脫水性 |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電子工業(yè)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蝕敷在絕緣板上的銅箔,制造印刷電路板。廢腐蝕液含有大量CuCl2、FeCl2和FeCl3,任意排放將導致環(huán)境污染及資源的浪費,應考慮回收利用。按如下流程在實驗室進行實驗:從廢液中回收銅,并將鐵的化合物全部轉化為FeCl3溶液,作為腐蝕液原料循環(huán)使用。
(1)寫出FeCl3溶液與銅箔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檢驗廢腐蝕液中含有Fe3+的實驗操作是
(3)“過濾”用到的玻璃儀器有:普通漏斗、 。
(4)廢液中加入過量①后,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5)上述流程中取廢液200 mL,其中含CuCl2 1.5 mol·L—1、FeCl2 3.0 mol·L—1、FeCl3 1.0 mol·L—1,若要將銅全部回收,需加入Fe粉的質量應不少于_____________g;將鐵的化合物全部轉化為FeCl3溶液需通入Cl2的物質的量不少于_______________mol。
(6)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在下圖裝置制取氯氣并通入到FeCl2溶液中獲得FeCl3溶液。
制備Cl2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裝置不完整,請在所給虛線框內畫出所缺部分,并標注試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變化中,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SO2使品紅溶液褪色 | B.氯氣使?jié)駶櫟募t色布條褪色 |
C.活性碳使紅墨水褪色 | D.“84”消毒液使某些染料褪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①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劑
②與金屬反應時,稀HNO3可能被還原為更低價態(tài),則稀HNO3氧化性強于濃HNO3
③銨鹽受熱易分解,因此貯存銨態(tài)氮肥時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陰涼通風處
④稀HNO3和活潑金屬反應時主要得到氫氣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④ | D.都不正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或做法錯誤的是
A.充滿NH3的燒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迅速上升,說明NH3易溶于水 |
B.在膽礬中滴加濃H2SO4,固體變白,說明濃H2SO4具有吸水性 |
C.將二氧化硫通入品紅溶液,溶液褪色,加熱后能恢復原色 |
D.向銅粉中加入濃硫酸,加熱,銅粉溶解,同時產生H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煤燃燒的煙氣中含有CO和SO2氣體,下列關于這兩種氣體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兩者都易溶于水 |
B.兩者都是有毒氣體 |
C.兩者都能使品紅溶液褪色 |
D.兩者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化學實驗事實及其結論都正確的是
選項 | 實驗事實 | 結論 |
A | 將SO2通入含HClO的溶液中生成H2SO4 | HClO的酸性比H2SO4強 |
B | 鋁箔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熔化但不滴落 | 鋁箔表面氧化鋁熔點高于鋁 |
C | SiO2可以和NaOH溶液及HF溶液反應 | SiO2屬于兩性氧化性 |
D | 將SO2通入溴水中,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實驗室制取氫氣,為了加快反應速率,可向稀H2SO4中滴加少量Cu(NO3)2溶液 |
B.為處理鍋爐水垢中的CaSO4,可先用飽和Na2CO3溶液浸泡,再加入鹽酸溶解 |
C.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則水電離的熱化學方程式為:H2O(l)H+(aq)+OH-(aq)ΔH= +57.3 kJ·mol-1 |
D.生鐵發(fā)生吸氧腐蝕和析氫腐蝕的負極反應均為:Fe-2e- =Fe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