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用50mL0.50mol/L鹽酸與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回答下列問題:
(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用品是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
(2)燒杯間填滿碎紙條的作用是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損失.
(3)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測得反應熱數(shù)值偏。ㄌ睢捌蟆⑵、無影響”)
(4)如果用60mL0.50mol/L鹽酸與50mL0.55mol/L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測得中和熱數(shù)值與上述實驗相比相等(填“相等、不相等”),簡述理由因為中和熱是指酸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熱量,與酸堿的用量無關
(5)實驗中,鹽酸與NaOH溶液是快速混合好還是慢速混合好?快速;(填“快速”或“慢速”)
理由是慢速會使熱量損失較多.

分析 (1)根據(jù)量熱計的構造來判斷該裝置的缺少儀器;
(2)中和熱測定實驗成敗的關鍵是保溫工作;
(3)不蓋硬紙板,會有一部分熱量散失;
(4)反應放出的熱量和所用酸以及堿的量的多少有關,并根據(jù)中和熱的概念和實質來回答;
(5)慢混合會導致熱量散失,影響測定結果.

解答 解:(1)由量熱計的構造可知該裝置的缺少儀器是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
故答案為: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
(2)中和熱測定實驗成敗的關鍵是保溫工作,大小燒杯之間填滿碎紙條的作用是: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損失;
故答案為: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損失;
(3)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會有一部分熱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將會減;
故答案為:偏;
(4)反應放出的熱量和所用酸以及堿的量的多少有關,用60mL0.50mol/L鹽酸與50mL0.55mol/L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熱量偏高,但是中和熱的均是強酸和強堿反應生成1mol水時放出的熱,與酸堿的用量無關,所以用60mL0.50mol/L鹽酸與50mL0.55mol/LNaOH溶液進行反應,測得中和熱數(shù)值相等;
故答案為:相等;因為中和熱是指酸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熱量,與酸堿的用量無關.
(5)慢混合會導致熱量散失,影響測定結果,應快速混合;
故答案為:快速;慢速會使熱量損失較多.

點評 本題考查中和熱的測定原理與計算,題目難度中等,注意理解中和熱的概念與原理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化學與科學、技術、社會和環(huán)境密切相關.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煤的氣化和液化是物理變化,煤的干餾是化學變化
B.乙醇、過氧化氫、次氯酸鈉等消毒液均可以將病毒氧化而達到消毒的目的
C.氫氧燃料電池發(fā)電,比氫氣直接在空氣中燃燒發(fā)電能量轉換率高
D.合成氨反應N2(g)+3H2(g)?2NH3(g)  OH<O,加入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并提高轉化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冬日,雪花漫舞,給人帶來美的享受,但降雪卻會導致道路通行問題.現(xiàn)有一種高速公路的綠色融雪劑-CMA(醋酸鈣、醋酸鎂固體的混合物),其生產常以白云石(主要成分MgC03•CaC03,含Si02等雜質)和生物質廢液--木醋液(主要成分乙酸,以及少量的甲醇、苯酚、焦油等雜質)等為原料,流程如圖1:

(1)步驟①發(fā)生的反應離子方程式為MgCO3•CaCO3+4CH3COOH=Ca2++Mg2++4CH3COO-+2CO2↑+2H2O.
(2)濾渣1的主要成分與NaOH溶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Si02(s)+2NaOH(aq)=Na2SiO3(aq)+H2O(l),△H=-2QkJ/mol(己知lmol NaOH發(fā)生反應時放出熱量為QkJ);步驟②所得濾液常呈褐色,分析可知其原因主要是木醋液中含有少量的有色的焦油以及實驗過程中苯酚被空氣中氧氣氧化最終產生褐色物質.
(3)已知CMA中鈣、鎂的物質的量之比與出水率(與融雪效果成正比)關系如圖2所示,步驟④的目的除調節(jié)
n(Ca):n(Mg) 約為3:7(選填:1:3; 1:2; 3:7; 2:3)外,另一目的是除去過量的乙酸.

(4)步驟⑥包含的操作有蒸發(fā)結晶、過濾、洗滌及干燥.
(5)取akg含MgC03•CaC03質量分數(shù)為b%的白云石,經(jīng)過上述流程制備CMA.已知MgC03'•CaC03的損失率為
c%,步驟④之后到產品CMA的損失率為d%,則結合(3)可知所得產品質量約為($\frac{a×b%(1-c%)×158}{184}+\frac{a×b%×(1-c%)×\frac{7}{3}×142}{184}$)×(1-d%)kg(請用含相關字母的計算式表達,不必化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國家規(guī)定從2001年2月1日起全國停止生產含鉛汽油,使用無鉛汽油.無鉛汽油的含義是( 。
A.汽油中絕不含鉛元素B.汽油中不人為添加含鉛元素的物質
C.汽油中含鉛元素在一定指標范圍內D.以上都不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A、B、C、D、E為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C處于同一主族,C、D、E處于同一周期,E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A、B、C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D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A、B組成的常見氣體甲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E的單質與甲反應能生成B的單質,同時生成兩種水溶液均呈酸性的化合物乙和丙(該反應中氧化產物只有一種),25℃時0.1mol/L的乙溶液pH>l;D的單質既能與C元素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溶液反應生成鹽丁,也能與丙的水溶液反應生成鹽.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甲的化學式為NH3;B單質的電子式為
(2)D元素的名稱是鋁.
(3)寫出丁溶液中通入過量二氧化碳時的離子方程式AlO2-+2H2O+CO2═HCO3-+Al(OH)3↓;.
(4)工業(yè)上利用A、B的單質合成甲(BA3):B2(g)+3A2 (g)?2BA3 (g)△H<0,在一定溫度下,在2L密閉容器中,2mol單質B2和1.6mol單質A2充分反應后達到平衡,測得BA3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4mol/L,計算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K=25.
(5)E的單質與甲反應生成的乙和丙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4.反應中被氧化的物質與被還原的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肉桂酸(C9H8O2)是從肉桂皮或安息香分離出的有機酸,主要用于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劑等方面.可采用甲苯為主要原料,按下列路線合成:
請回答:
(1)肉桂酸中官能團的名稱是碳碳雙鍵、羧基.
(2)A的結構簡式是
(3)寫出B催化氧化為苯甲酸(C6H5COOH)的化學反應方程式2C6H5CHO+O2$\frac{\underline{\;催化劑\;}}{△}$2C6H5COOH.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d.
a.B和D互為同系物
b.D能發(fā)生取代、加成反應
c.1molC、D分別充分燃燒時,消耗O2量為C>D
d.該流程在實際反應中,由甲苯到A的產率往往較低
(5)C有多種同分異構體,寫出其中同時符合下列要求的結構簡式
①苯環(huán)上有兩個取代基,且處于間位;②能與NaHCO3溶液反應產生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常溫下,下列溶液中的微粒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
A.在Na2CO3溶液中一定有:c(Na+)=2c(CO32-)+2c(HCO3-)+2c(H2CO3
B.在NaHCO3溶液中一定有:c(Na+)+c(H+)=c(HCO3-)+c(CO32-)+c(OH-
C.在NH4Cl溶液中一定有:c(H+)=c(NH3•H2O)+c(OH-
D.在CH3COONa溶液中一定有:c(Na+)>c(OH-)>c(CH3COO-)>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各表述與示意圖一致的是( 。
A.圖①表示向含Mg2+、Al3+、NH4+的鹽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時,沉淀的量與NaOH的體積的關系圖.則三種離子的物質的量之比為:n(Mg2+):n(Al3+):n( NH4+)=2:3:2
B.圖①中使用的NaOH的濃度為2 mol/L
C.圖②表示25℃時,用0.1 mol•L-1鹽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隨加入酸體積的變化
D.圖③中曲線表示3H2(g)+N2(g)═2NH3(g)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若使用催化劑,B點會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鐵和銅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金屬,有著廣泛的用途.請回答下列問題:
(1)鐵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64s2
(2)配合物Fe(CO)x常溫下呈液態(tài),熔點為-20.5℃,沸點為103℃,易溶于非極性溶劑,據(jù)此可判斷Fe(CO)x晶體屬于分子晶體(填晶體類型).Fe(CO)x的中心原子價電子數(shù)與配體提供電子數(shù)之和為18,則x=5.Fe(CO)x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Fe(CO)x(s)?Fe(s)+xCO(g).已知反應過程中只斷裂配位鍵,則該反應生成物含有的化學鍵類型有金屬鍵、共價鍵.
(3)K3[Fe(CN)6]溶液可用于檢驗Fe2+(填離子符號).CN-中碳原子雜化軌道類型為sp雜化,C、N、O三元素的第一電離能由大到小的順序為N>O>C(用元素符號表示).
(4)銅晶體銅碳原子的堆積方式如圖1所示.

①基態(tài)銅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第四周期第ⅠB族.
②每個銅原子周圍距離最近的銅原子數(shù)目12.
(5)某M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式為3s23p5,銅與M形成化合物的晶胞如圖2所示(黑點代表銅原子).
①該晶體的化學式為CuCl.
②已知銅和M的電負性分別為1.9和3.0,則銅與M形成的化合物屬于共價(填“離子”、“共價”)化合物.
③已知該晶體的密度為ρg.cm-3,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為NA,則該晶體中銅原子和M原子之間的最短距離為$\frac{\sqrt{3}}{4}$×$\root{3}{\frac{4×99.5}{ρ{N}_{A}}}$×1010pm(只寫計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