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吹出法工藝,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藝流程
如下:
(1)溴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_周期第 _族。
(2)步驟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Cl2的利用率,理由是 _。
(3)步驟④利用了SO2的還原性,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_。
(4)步驟⑥的蒸餾過程中,溫度應控制在80~90 ℃。溫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生產,請解釋原因 _ 。
(5)步驟⑧中溴蒸氣冷凝后得到液溴與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們的相對密度相差很大的特點進行分離。分離儀器的名稱是 _。
(6)步驟①、②之后并未直接用“含Br2的海水”進行蒸餾得到液溴,而是經過“空氣吹出”、“SO2吸收”、“氯化”后再蒸餾,這樣操作的意義是 _。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兩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漸加入銅粉,最多能溶解9.6 g。向另一份中逐漸加入鐵粉,產生氣體的量隨鐵粉質量增加的變化如圖所示(已知硝酸只被還原為NO氣體)。下列分析或結果錯誤的是
A.原混合酸中NO物質的量為0.1 mol
B.OA段產生的是NO,AB段的反應為Fe+2Fe3+=3Fe2+,BC段產生氫氣
C.第二份溶液中最終溶質為FeSO4
D.H2SO4濃度為2.5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學生課外活動小組利用右下圖所示裝置分別做如下實驗:
(1)在試管中注入某紅色溶液,加熱試管,溶液顏色逐漸變淺,冷卻后恢復紅色,則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溶液;加熱時溶液由紅色逐漸變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試管中注入某無色溶液,加熱試管,溶液為紅色,冷卻后恢復無色,則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溶液;加熱時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固態(tài)化合物A由兩種短周期元素組成,可與水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甲組同學用下圖裝置(夾持裝置略)對其進行探究實驗。
(1)儀器B的名稱是________。
(2)實驗中,Ⅱ中的試紙變藍,Ⅳ中黑色粉末逐漸變?yōu)榧t色并有M生成,則Ⅲ中的試劑為________;Ⅳ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V中的試劑為________。
(3)乙組同學進行同樣實驗,但裝置連接順序為Ⅰ-Ⅲ-Ⅳ-Ⅱ-Ⅴ-Ⅵ,此時Ⅱ中現象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4)經上述反應,2.5 g化合物A理論上可得0.56 L(標準狀況)M;則A的化學式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冶煉金屬一般有下列四種方法:①焦炭法;②水煤氣(或H2、CO)法;③活潑金屬置換法;④電解法。這四種方法在工業(yè)上均有應用。古代有:(Ⅰ)火燒孔雀石煉銅;(Ⅱ)濕法煉銅,F代有:(Ⅲ)鋁熱法煉鉻;(Ⅳ)從光鹵石中煉鎂。對它們的冶煉方法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Ⅰ),① B.(Ⅱ),② C.(Ⅲ),③ D.(Ⅳ),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金屬的工業(yè)制法中正確的是 ( )
A.制鈦:用金屬鈉置換氯化鈦(TiCl4)溶液中的鈦
B.煉鐵:用焦炭和空氣反應產生的CO在高溫下還原鐵礦石中鐵的氧化物
C.制鈉:用海水為原料制得精鹽,再電解純凈的NaCl溶液
D.煉銅:用黃銅礦經電解精煉得到純度為99.9%的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海水是鎂的主要來源之一。從海水中提取鎂可按如下步驟進行:①把貝殼制成石灰乳;②向引入的海水
中加入石灰乳,沉降、洗滌、過濾沉淀物;③將沉淀物與鹽酸反應,結晶、過濾、干燥;④電解得到產物。
(1)以上提取鎂的全過程中,沒有涉及的化學反應類型是________(填序號)。
A.分解反應 B.化合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2)下列關于提取鎂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______(填序號)。
A.此法的優(yōu)點之一是原料來自大海
B.進行①②③步驟的目的是富集MgCl2
C.可用電解熔融氧化鎂的方法制取鎂
D.電解冶煉鎂要消耗大量電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Cu片放入0.1 mol/L FeCl3溶液中,反應一定時間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c(Fe2+)=2∶3,則Cu2+與Fe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
A.3∶2 B.3∶5 C.3∶4 D.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