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25 °C時,將1.0 L WmolL-1的CH3COOH溶液與0.1 mol NaOH固體混合,充分反應后向混合液中通(加)入HC1氣體或NaOH固體,溶液pH隨加入HC1或NaOH的物質的量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a、b、c對應的混合液中,水的電離程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a>b>c
B. c點混合液中:c(Na+)>c(CH3COO-)
C. 加入NaOH過程中,的值減小
D. 若忽略體積變化,則25 °C時CH3COOH的電離常數(shù) K=×10-7 molL-1
【答案】D
【解析】1.0LW molL-1 CH3COOH溶液與0.1mol NaOH固體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5,顯酸性,說明醋酸過量,溶液中溶質為CH3COOH和CH3COONa;加鹽酸時,CH3COONa與鹽酸反應生成CH3COOH;加NaOH時,NaOH與CH3COOH反應生成CH3COONa;A.溶液中酸或堿電離的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的濃度越大,水的電離程度越小,a、b、c三點溶液中氫離子濃度依次減小,水的電離程度增大,所以水的電離程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的是c>b>a,A錯誤;B.c點pH=7,則c(H+)=c(OH-),溶液中電荷守恒為:c(Na+)+c(H+)=c(OH-)+c(CH3COO-),所以c(Na+)=c(CH3COO-),B錯誤;C.加入NaOH過程中,c(Na+)和c(OH-)增大,c(Na+)的增大大于c(CH3COO-)的增大,所以加入NaOH過程中,增大,C錯誤;D.pH=7時,c(H+)=10-7molL-1,c(Na+)=c(CH3COO-)=0.2mol/L,Ka=c(CH3COO)×c(H+)/c(CH3COOH)= ×10-7 molL-1,D正確,答案選D。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醇、氧氣和強堿溶液作電解質的手機電池中的反應為2CH3OH+3O2+40H-2CO32-+6H2O,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放電時,CH3OH 參與反應的電極為正極
B. 放電時,負極電極反應:CH3OH+8OH--6e-=CO32-+6H2O
C. 標準狀況下,通入的11.2LO2完全反應有1mol電子轉移
D. 充電時電解質溶液的pH逐漸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氨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氨氣既能用濃硫酸干燥也能用無水CaCl2干燥
B.NH3是電解質,所以氨水能導電
C.用水吸收NH3用如圖裝置可防止倒吸
D.NH3可以使干燥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以苯酚等有機物為原料制備高分子材料(M)和藥物(N)的一種合成路線如下(部分反應條件略去)
已知:(R1、R2表示氫原子或烴基,R3表示烴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M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_。E的化學名稱為_________________。
(2)C中官能團的電子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3) D的核磁共振氫譜中有_________________組吸收峰。
(4) F→G的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
(5)H→N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H的同分異構體有_________________種(不考慮立體異構)。
①苯環(huán)上連有兩個取代基
②能與FeCl3溶液發(fā)生顯色反應
③能與NaHCO3溶液反應生成氣體
(7)已知:一個碳原子上連有兩個羥基的有機物不能穩(wěn)定存在。參照上述合成路線和信息,以甲醇和乙醇為原料(其他無機試劑任選),設計制備的合成路線: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陽離子Mn+的核外共有x個電子,核內有y個中子,則M的質量數(shù)為 ( )
A. y-x-n B. y+x+n C. y+x-n D. y-x+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電化學腐蝕要比化學腐蝕嚴重的多,危害更大
B.用活性炭為糖漿脫色和用臭氧漂白紙漿,原理不同
C.鋼鐵制品和銅制品既能發(fā)生吸氧腐蝕又能發(fā)生析氫腐蝕
D.在銅的精煉裝置中,通常用粗銅作作陽極,精銅作陰極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