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在自來水的生產中,常通入適量氯氣進行殺菌消毒,氯氣與水反應的產物之一是鹽酸。市場上有些不法商販為牟取暴利,利用自來水冒充純凈水桶裝出售。為辨別真?zhèn),可用下列哪一種試劑來鑒別
A.酚酞試液B.氯化鋇溶液C.氫氧化鈉溶液D.硝酸銀溶液
D

試題分析:氯水中含有Cl-,加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點評:注意化學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根據(jù)下列實驗方法和現(xiàn)象,得出結論正確的是(   )
A.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則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B.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則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某溶液溶液呈紅色,則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D.某溶液有氣體產生,則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分離提純方法不正確的是
A.除去酒精中的水,先加生石灰再用蒸餾法
B.分離碘和氯化鈉,用升華法
C.分離四氯化碳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用分液法
D.分離KNO3和氯化鈉,用過濾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從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但得到的液溴中常溶有少量氯氣,除去氯氣應該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適量的溴化鈉溶液B.加入適量的KI溶液
C.通入溴蒸氣D.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離子檢驗的方法正確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原溶液中含有Cl-
B.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
C.向某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產生藍色沉淀,說明原溶液中含有Cu2+
D.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有氣體生成,說明原溶液中含有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實驗室有兩瓶溶液,都已經失去標簽,已知其中一瓶是硫酸溶液,另一瓶是蔗糖溶液。同學們設計了下列方案對溶液進行鑒別:
①用pH試紙分別測定兩溶液的pH,pH﹤7的是硫酸溶液,另一瓶是蔗糖溶液。
②取樣,分別向兩溶液中滴加鹽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硫酸溶液,不產生沉淀的是蔗糖溶液。
③取樣,分別向兩溶液中加入一小塊銅片,產生氣體的是硫酸溶液,不產生氣體的是蔗糖溶液。
④取樣,分別進行導電性實驗,能導電的是硫酸溶液,不能導電的是蔗糖溶液。
⑤分別取極少量溶液嘗一嘗,有甜味的是蔗糖溶液,有酸味的是硫酸溶液。
則上述實驗方案及結論正確的是    (     )
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海帶中含有碘元素,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步驟來提取純凈的碘:
①濾液中通足量氯氣  ②將海帶燒成灰,向灰中加水攪拌  ③加CC14振蕩  ④過濾  ⑤用分液漏斗分液  ⑥蒸餾。合理的操作順序為(   )
A.①→③→⑤→②→④→⑥B.②→①→③→⑥→④→⑤
C.②→④→①→③→⑤→⑥D.③→①→②→⑤→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是
A.提取碘水中的碘單質時,應選擇有機萃取劑,且萃取劑與水不互溶
B.蒸餾操作時,應使溫度計水銀球靠近蒸餾燒瓶支管口處,且冷凝水方向應當由下往上
C.分液操作時,分液漏斗中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D.蒸發(fā)操作時,應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9分)為除去粗鹽中的Ca2+、Mg2+、SO42-以及泥沙等雜質,某同學設計了一種制備精鹽的實驗方案,步驟如下(用于沉淀的試劑稍過量)
(1)判斷BaCl2已過量的方法是                                      
(2)第④步中,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中填寫所使用除雜試劑的化學式__________,在()中的操作名稱是____  
(4)從實驗設計方案優(yōu)化的角度分析步驟②和④可否顛倒____________(填“是”或“否”,如果“否”,請說明理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
步驟③和④可否顛倒____________。
(5)若先用鹽酸再進行操作⑤,將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