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反應不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但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

A.2Na+2H2O===2NaOH+H2↑

B.Fe2O3+3CO2Fe+3CO2

C.Cl2+2FeCl2===2FeCl3

D.3O22O3


解析:A屬于置換反應,C屬于化合反應,D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答案: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guān)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Fe在常溫下可與濃硝酸、稀硝酸、濃硫酸劇烈反應

B.Al、Cl2均能和NaOH溶液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且兩單質(zhì)的作用相同

C.Na久置于空氣中,可以和空氣中的有關(guān)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最終生成Na2CO3

D.制備FeCl3、CuCl2固體均可采用將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guān)。對下列現(xiàn)象或事實的解釋正確的是(  )

選項

現(xiàn)象或事實

解釋

A.

用熱的純堿溶液洗去油污

Na2CO3可直接與油污反應

B.

源白粉在空氣中久置變質(zhì)

漂白粉中的CaCl2與空氣中的CO2反應生成CaCO3

C.

施肥時,草木灰(有效成分為K2CO3)不能與NH4Cl混合使用

K2CO3與HN4Cl反應生成氨氣會降低肥效

D.

FeCl3溶液可用于銅質(zhì)印刷線路板制作

FeCl3能從含Cu2的溶液中置換出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常溫下,0.2 mol·L-1的一元酸HA與等濃度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組分及濃度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HA為強酸

B.該混合溶液pH=7.0

C.該混合溶液中:c(A)+c(Y)=c(Na)

D.圖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價在數(shù)值上都等于該元素所屬的族序數(shù)

B.已知MgCO3Ksp=6.82×10-6,則在含有固體MgCO3的MgCl2溶液和Na2CO3溶液中,都有c(Mg2)=c(CO),且c(Mg2c(CO)=6.82×10-6

C.Ksp(AB2)小于Ksp(CD),說明AB2的溶解度小于CD的溶解度

D.常溫下,反應C(s)+CO2(g)===2CO(g)不能自發(fā)進行,則該反應的ΔH>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在氧化還原反應中,肯定有一種元素被氧化,另一種元素被還原

B.有單質(zhì)參加或生成的反應一定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C.失電子難的原子,獲得電子的能力一定強

D.元素由化合態(tài)變成游離態(tài)時,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還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下列變化中,需要加入合適的氧化劑才能實現(xiàn)的是(  )

A.CaH2→H2             B.CO2→CO

C.Fe2O3→Fe            D.Br-→B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茶是我國的傳統(tǒng)飲品,茶葉中含有的茶多酚可以替代食品添加劑中對人體有害的合成抗氧化劑,用于多種食品保鮮等,如圖所示是茶多酚中含量最高的一種兒茶素A的結(jié)構(gòu)簡式,關(guān)于這種兒茶素A的有關(guān)敘述正確的是(  )

①分子式為C15H12O7

②1 mol兒茶素A在一定條件下最多能與7 mol H2加成

③等質(zhì)量的兒茶素A分別與足量的金屬鈉和氫氧化鈉反應,消耗金屬鈉和氫氧化鈉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

④1 mol兒茶素A與足量的濃溴水反應,最多消耗Br24 mol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向一支試管中按一定的順序分別加入下列幾種物質(zhì):

    (a)KI溶液;(b)淀粉溶液;(c)NaOH溶液;(d)稀H2SO4溶液;(e)氯水。

溶液的顏色變化為:無色→ 棕黃色→ 藍色→ 無色→ 藍色。又知每種物質(zhì)只加1次,由此可知加入試劑的先后順序是(   )

A.( a ) →( e )→( b )→ ( c )→( d )             B.( a )→( b ) →( e ) → ( c )→ ( d )

C.( b )→( e )→ ( a )→ ( d )→( c )             D.( a )→( d )→( b )→ ( e )→ ( 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