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據(jù)外媒報道,WirthResearch公司公布了其用輕型氫燃料電池作為主要能源的無人空中系統(tǒng)(UAS)的設(shè)計,該輕型氫燃料電池比普通理離子電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能量密度是指單位體積或重量可以存儲的能量多少)。用吸附了H2的碳納米管等材料制作的二次電池的原理如下圖所示。該電池的總反應(yīng)為H2+2NiO(OH) 2Ni(OH)2,已知:6NiO(OH)+NH3+H2O+OH-=6Ni(OH)2+NO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碳納米管吸附H2的密度越大,電池的能量密度越高
B. 電池可以用KOH溶液、氨水等作為電解質(zhì)溶液
C. 放電時.乙電極反應(yīng)為NiO(OH)+H2O+e-=Ni(OH)2+OH-
D. 充電時,電池的碳電極與直流電源的負(fù)極相連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溫度下平衡常數(shù)、投料比及產(chǎn)率等問題.已知CO(g)+H2O(g)H2(g)+CO2(g)的平衡常數(shù)隨溫度的變化如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溫度/℃ | 400 | 500 | 830 | 1 000 |
平衡常數(shù)K | 10 | 9 | 1 | 0.6 |
A.該反應(yīng)的正反應(yīng)是吸熱反應(yīng)
B.該反應(yīng)達(dá)到平衡后,保持容器體積不變升高溫度,正反應(yīng)速率不變,容器內(nèi)混合氣體的壓強不變
C.830℃時,在恒容反應(yīng)器中按物質(zhì)的量比n(CO):n(H2O):n(H2):n(CO2)=2:4:6:1投入反應(yīng)混合物發(fā)生上述反應(yīng),初始時刻υ正<υ逆
D.830℃時,在2 L的密閉容器中加入4 mol CO(g)和6 mol H2O(g)達(dá)到平衡時,CO的轉(zhuǎn)化率是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合物X是一種醫(yī)藥中間體,其結(jié)構(gòu)簡式如圖所示.下列有關(guān)化合物X的說法正確的是( )
A.1 mol X在一定條件下最多與8 mol H2加成
B.1 mol X在一定條件下最多能與2 mol NaOH反應(yīng)
C.X中有二種含氧官能團,酸性條件下水解產(chǎn)物中也有二種含氧官能團
D.X分子式為C16H12O4 , 和乙醇發(fā)生反應(yīng)生成分子式為C18H18O5的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離子方程式BaCO3+2H+===CO2↑+H2O+Ba2+中的H+不能代表的物質(zhì)是( )
①HCl ②H2SO4 ③HNO3 ④NaHSO4 ⑤CH3COOH
A. ①③ B. 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①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1)化學(xué)平衡常數(shù)K表示可逆反應(yīng)的進(jìn)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 K值大小與溫度的關(guān)系是:溫度升高,K值 。(填一定增大、一定減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減小)。
(2)在一體積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時發(fā)生如下反應(yīng):CO(g) +H2O(g) CO2(g) +H2 (g) △H<0,CO和H2O濃度變化如下圖,則0~4min的平均反應(yīng)速率v(CO)=mol·L-1·min-1。t℃時物質(zhì)濃度(mol·L-1)的變化:
時間(min) | CO | H2O | CO2 | H2 |
0 | 0.200 | 0.300 | 0 | 0 |
2 | 0.138 | 0.238 | 0.062 | 0.062 |
3 | c1 | c2 | c3 | c3 |
4 | c1 | c2 | c3 | c3 |
5 | 0.116 | 0.216 | 0.084 | |
6 | 0.096 | 0.266 | 0.104 |
(3)t℃(高于850℃)時,在相同容器中發(fā)生上述反應(yīng),容器內(nèi)各物質(zhì)的濃度變化如上表。
①表中3min~4min之間反應(yīng)處于 狀態(tài);c 1數(shù)值 0.08 mol·L-1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應(yīng)在4min~5min間,平衡向逆方向移動,可能的原因是 (單選),表中5min~6min之間數(shù)值發(fā)生變化,可能的原因是 (單選)。
a.增加水蒸氣 b.降低溫度 c.使用催化劑 d.增加氫氣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烴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同分異構(gòu)體,其某一種同分異構(gòu)體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種,則這種烴可能是( 。 ①分子中含有7個碳原子的芳香烴、诜肿又泻4個碳原子的烷烴
③分子中含有12個氫原子的烷烴 ④分子中含有8個碳原子的烷烴.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NH4HSO4溶液和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溶液中各離子濃度大小關(guān)系為c(Na+)=c(SO42-)>c(NH4+)>c(H+)>c(OH-)
B. 常溫下電離常數(shù)為Ka的酸HA的溶液中c(H+)=mol/L
C. 常溫下同濃度的強酸和強堿溶液等體積混合后,由水電離出的c(H+)=10-7mol/L
D. 已知298K時氫氰酸(HCN)的Ka=4.9×10-10,碳酸的Ka1=4.4×10-7、Ka2=4.7×10-11,據(jù)此可推測出將氫氰酸加入到碳酸鈉溶液中能觀察到有氣泡產(chǎn)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秋冬季是霧霾高發(fā)的季節(jié),其中汽車尾氣和燃煤尾氣是造成霧羅的主要原因之一。
(1)工業(yè)上利用甲烷催化還原NO,可減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已知:CH4(g)+4NO2(g)=-4NO(g)+CO2(g)+2H2O(g) △H=-574kJ/mol
CH4(g)+4NO(g)=2N2(g)+CO2(g)+2H2O(g) △H=-1160kJ/mol
甲烷直接將NO2還原為N2的熱化學(xué)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
(2)汽車尾氣催化凈化是控制汽車尾氣排放、減少汽車尾氣污染的最有效的手段,主要原理為2NO(g)+2CO(g)N2(g)+2CO2(g) △H<0
向一定條件下的恒容密用容器中充入NO和CO,用傳感器測得該反應(yīng)在不同時間時NO和CO的濃度如下表所示:
時間/s | 0 | 1 | 2 | 3 | 4 |
c(NO)/mol/L | 9.00×10-3 | 4.00×10-3 | 2.00×10-3 | 1.00×10-3 | 1.00×10-3 |
c(CO)/mol/L | 9.00×10-3 | 4.00×10-3 | 2.00×10-3 | 1.00×10-3 | 1.00×10-3 |
①下列可判斷反應(yīng)達(dá)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號)。
A.c(NO)不再改變 B.c(NO)/c(CO)不再改變
C.c(NO)/c(CO2)不再改變 D.V(NO)=V(CO)
②此條件下達(dá)到平衡時,該反應(yīng)的平衡常數(shù)K=________。
③為了提高尾氣處理的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寫出兩種即可)。
(3)工業(yè)上常采用“堿溶液吸收”的方法來同時吸收SO2,和氮的氧化物氣體(NOx),如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可得到Na2SO3、NaHSO3、NaNO2、NaNO3等溶液。已知:常溫下,HNO2的電離常數(shù)為Ka=7×10-4,H2SO3的電離常數(shù)為Ka1=1.2×10-2、Ka2=5.8×10-8。
①常溫下,相同濃度的Na2SO3、NaNO2溶液中pH較大的是______溶液。
②常溫下, NaHSO3顯___性 (填“酸”“堿”或“中”,判斷的理由是(通過計算說明)______。
(4)鈰元素(Ce)是鑭系金屬中自然豐度最高的一種,常見有+3、+4兩種價態(tài)。霧霾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NO,可以被含Ce4+的溶液吸收,生成NO2-、NO3-(二者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可采用電解法將上述吸收液中的NO2-轉(zhuǎn)化為無毒物質(zhì),同時再生Ce4+,其原理如下圖所示。
①Ce4+從電解槽的_____(填字母代號)口流出。
②寫出陰極的電極反應(yīng)式: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四個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條件下進(jìn)行合成氨的反應(yīng),根據(jù)下列在相同時間內(nèi)測定的結(jié)果判斷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
A.v(H2)=0.1 mol/(Lmin)
B.v(N2)=0.1 mol/(Lmin)
C.v(N2)=0.2 mol/(Lmin)
D.v(NH3)=0.3 mol/(L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