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單質(zhì)不能保存在煤油或石蠟油中的是(  )
A、KB、NaC、CaD、Li
考點:堿金屬的性質(zhì)
專題: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表專題
分析:在堿金屬單質(zhì)中,密度小于煤油的金屬不能保存在煤油中,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堿金屬易和空氣、水發(fā)生反應(yīng),所以保存堿金屬時要隔絕空氣和水,堿金屬和煤油、石蠟油不反應(yīng),但Li密度小于煤油密度,所以不能保存在煤油中,而Li保存在固體石蠟中,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堿金屬性質(zhì),以堿金屬為例熟記同一主族金屬元素性質(zhì),堿金屬元素單質(zhì)密度隨著原子序數(shù)增大而呈增大趨勢,但Na的密度大于K,為易錯點.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下列不屬于官能團(tuán)的是( 。
A、-Br
B、OH-
C、-CHO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釣魚島是我國固有領(lǐng)土,釣魚島海域附近儲藏著大量石油和其他海洋資源.下列關(guān)于石油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石油屬于可再生礦物能源
B、石油分餾的各餾分均是純凈物
C、石油的裂化是物理變化
D、石油主要含有碳、氫兩種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已知X、Y、Z、W為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四種元素均為非金屬,則W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yīng)的水化物一定是強(qiáng)酸
B、若HmXOn為強(qiáng)酸,則X的氫化物溶于水一定顯酸性(m、n均為正整數(shù))
C、若四種元素均為金屬,則Z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yīng)的水化物一定為強(qiáng)堿
D、若四種元素中只有一種為金屬,則Z與Y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yīng)的水化物能反應(yī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guān)實驗操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蒸餾操作時,應(yīng)使溫度計水銀球伸入蒸餾燒瓶液面下
B、鉑絲蘸取試樣灼燒,火焰呈黃色,則該試樣一定是鈉鹽
C、測定溶液的pH的規(guī)范操作是:用干燥潔凈的玻璃棒蘸取溶液,點在pH試紙中央,跟標(biāo)準(zhǔn)比色卡比較
D、分液時,分液漏斗下層液體先從下口放出,然后將上層液體放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離子在相應(yīng)的條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堿性溶液中:HCO3-、K+、C1-、Na+
B、與鋁粉反應(yīng)放出氫氣的無色溶液中:NO3-、K+、Na+、SO42-
C、在c(H+)/c(OH-)═1×1013的溶液中:NH4+、Br-、C1-、K+
D、通有SO2的溶液中:Ca2+、C1-、NO3-、A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下列根據(jù)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所得出的結(jié)論正確的是( 。
選項實 驗 操 作實驗現(xiàn)象結(jié)  論
A向兩份蛋白質(zhì)溶液中分別滴加飽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體析出蛋白質(zhì)均發(fā)生變性
B將一定量的NaNO3和KCl混合液加熱濃縮至有固體析出,過濾得到白色晶體白色晶體為KNO3
C向某FeCl2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得紅褐色沉淀原FeCl2已氧化變質(zhì)
D向濃度均為0.1mol/L 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出現(xiàn)黃色沉淀Ksp(AgCl)>Ksp(AgI)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將一定量鎂和鋁的混合粉末加入50mL未知濃度的硫酸中,攪拌,得到澄清溶液.在此溶液中逐滴滴入8mol/L的NaOH溶液,滴加NaOH溶液的體積與產(chǎn)生沉淀的量如下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AB段的離子方程式
 

(2)2.9g沉淀的成分是
 
,Mg、Al混合物中Mg的質(zhì)量為
 
克,Al的質(zhì)量為
 
克.
(3)計算所用硫酸的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把2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2等份,取一份加入含 A mol硫酸鉀的溶液,恰好使鋇離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 B mol硝酸銀的溶液,恰好使氯離子完全沉淀.則:每份溶液中:n(Ba2+)=
 
mol,n(Cl-)=
 
mol;
200mL原混合溶液中:c(Cl-)=
 
mol?L-1,c(K+)=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