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進行化學實驗必須注意安全。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A. 不慎將酒精燈打翻在桌上失火時,立即用濕抹布蓋滅

B. 不慎將酸液濺到眼中,應立即用水沖洗,邊洗邊眨眼睛

C. 配置濃硫酸時,可先在量筒中加一定體積水,再在攪拌下慢慢加入濃硫酸

D. 不慎將濃堿溶液沾到皮膚上,要立即用大量水沖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吉林省高三上第一次階段測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現有含MgCl2、AlCl3均為n mo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滴NaOH溶液至過量。加入NaOH的物質的量與生成沉淀的物質的量的關系正確的是(離子形成沉淀或沉淀的溶解與溶液pH的關系如下表)

離子

Mg2+

Al3+

物質

Al(OH)3

開始沉淀時的pH

8.93

3.56

開始溶解時的pH

8.04

完全沉淀時的pH

10.92

4.89

完全溶解時的pH

12.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河北省高三上學期第二次調研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一定條件下HI、Fe、FeBr2分別與足量的Cl2反應,如果三個反應電子轉移數目相等,則HI、FeBr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A.1:1:1 B.3:l:1 C.1:3:3 D.6: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阿伏加德羅常數的符號為NA,其近似值為6.02×1023 mol-1

B.等物質的量的O2與O3,所含氧原子數相同

C.在0.5 mol Na2SO4中,含有的Na+數約是6.02×1023

D.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分離混合物常見的儀器:從左至右,用于分離操作正確的是

A.蒸發(fā)、萃取、蒸餾、過濾

B.蒸餾、過濾、蒸發(fā)、蒸發(fā)

C.萃取、過濾、蒸餾、蒸發(fā)

D.過濾、蒸發(fā)、萃取、蒸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實驗操作說法正確的是

A. 用分液漏斗范例汽油和植物油

B. 向試管中滴加液體時,膠頭滴管緊貼試管內壁

C. 加熱試管內物質時,試管底部與酒精燈燈芯接觸

D. 過濾時,漏斗下端緊貼燒杯內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省高二上第三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過氧化氫水溶液俗稱為雙氧水,常用作消毒、殺菌、漂白等。某化學興趣小組取一定量的過氧化氫溶液,準確測定其過氧化氫的含量。請?zhí)顚懴铝锌瞻祝?/p>

(1)移取10.00 mL密度為ρ g/mL的過氧化氫溶液至250 mL_________(填儀器名稱)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移取稀釋后的過氧化氫溶液25.00 mL至錐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餾水稀釋,作被測試樣。

(2)用高錳酸鉀標準溶液滴定被測試樣,已知酸性高錳酸鉀能將雙氧水氧化成氧氣,本身變?yōu)镸n2+( Mn2+溶液為無色)

(3)滴定時,將高錳酸鉀標準溶液注入酸式滴定管中。滴定到達終點的現象是____________。

(4)下列操作會導致測定結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_。

A.錐形瓶用蒸餾水洗后未用待測液潤洗

B.滴定管用蒸餾水洗后未用標準液潤洗

C.在滴定前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

D.滴定前平視讀數,滴定結束俯視讀數

(5)重復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 mol/L KMnO4標準溶液V mL,則原過氧化氫溶液中過氧化氫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____。(結果要化簡,已知H2O2的式量為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省高二上第三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疊氮酸(HN3)與醋酸酸性相似,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HN3水溶液中微粒濃度大小順序為c(HN3)>c(H+)>c(N3-)>c(OH-)

B.HN3與NH3作用生成的疊氮酸銨是共價化合物

C.NaN3水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順序為c(Na+)>c(N3-)>c(OH-)>c(H+)

D.N3-與CO2含相等電子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安徽省等四校高三上10月聯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足量的X氣體通入Y溶液中,實驗結果與預測的現象一致的組合是

A. 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①② C. 只有②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