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元素原子最外層有2個電子,關于此元素的說法一定正確的是(
A.ⅡA族元素
B.可能是金屬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屬元素
C.金屬元素
D.ⅡA族或ⅡB族元素

【答案】B
【解析】解: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層有2個電子,可能為第ⅡA族元素或He或副族元素,He為稀有氣體元素為非金屬,而第ⅡA族元素或副族元素均為金屬元素,所以可能是金屬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屬元素,
故選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下列各組物質按單質、酸、堿、鹽分類順序排列,其中正確的是

A.氯水、鹽酸、火堿、硫酸鋇

B.水銀、硫酸、燒堿、硫酸氫鈉

C.銅、醋酸、石灰石、氯化銅

D.臭氧、硝酸、純堿、膽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常溫下,將1 mL pH=1的H2SO4溶液加水稀釋到100 mL,稀釋后的溶液中=________。

2某溫度時,測得0.01 mol·L-1的NaOH溶液的pH=11,則該溫度下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KW=____________,該溫度____________25 ℃。填“>”、“=”或“<”

3 2所述溫度下,將pH=12的NaOH溶液Va L與pH=2的硫酸Vb L混合。若所得混合液的pH=10,則Va∶Vb=___________。

4 常溫下,將1mL pH均為11的氨水與NaOH溶液分別加水稀釋,請在答題卷的圖中畫出兩溶液的pH隨體積稀釋倍數(shù)的變化曲線加必要標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欲用物質的量濃度為0.100 0 mol·L-1的鹽酸測定未知物質的量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選擇酚酞作指示劑。請?zhí)顚懴铝锌瞻?

1 用標準的鹽酸滴定待測的氫氧化鈉溶液時,左手把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搖動錐形瓶,直到因加入一滴鹽酸,溶液_________________,立即停止滴定。

2 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測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數(shù)值偏低的是 填序號。

A.酸式滴定管未用標準鹽酸潤洗就直接注入標準鹽酸

B.滴定前盛放氫氧化鈉溶液的錐形瓶用蒸餾水洗凈后沒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

D.讀取鹽酸體積時,開始仰視讀數(shù),滴定結束時俯視讀數(shù)

E.滴定過程中,錐形瓶的振蕩過于激烈,使少量溶液濺出

3 若某次滴定結束時,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圖所示,則讀數(shù)為 mL。若仰視,會使讀數(shù)偏___________填“大”或“小”

4 再結合下表數(shù)據(jù),計算被測氫氧化鈉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是 mol·L-1。

滴定

次數(shù)

待測溶液

體積/mL

標準酸體積

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

第一次

10.00

1.34

19.39

第二次

10.00

4.10

21.10

第三次

10.00

0.40

17.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A、B、C三種烴,其球棍模型圖:

(1)等質量的以上物質完全燃燒時耗去O2的量最多的是 (填對應字母,下同)。

(2)同狀況、同體積的以上三種物質完全燃燒時耗去O2的量最多的是 。

(3)等質量的以上三種物質燃燒時,生成二氧化碳最多的是 。

(4)在120、1.01×105 Pa下時,有兩種氣態(tài)烴和足量的氧氣混合點燃,相同條件下測得反應前后氣體體積沒有發(fā)生變化,這兩種氣體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溶液中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7的溶液

B.c(H+)=c(OH-)=10-6mol·L-1的溶液

C.能夠與Na反應生成H2的溶液

D.電解食鹽水最后所得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下列物品或設備:
①陶瓷餐具 ②磚瓦③水泥路橋 ④門窗玻璃⑤水晶鏡片 ⑥石英鐘表⑦瑪瑙手鐲 ⑧硅太陽電池⑨光導纖維 ⑩計算機芯片
(1)用到硅單質的是
(2)所用材料為SiO2或要用到SiO2的是
(3)所用材料為硅酸鹽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惰性電極分別電解下列各物質的水溶液一段時間后,向剩余溶液中加入適量水能使溶液恢復到電解前濃度的是

A.AgNO3 B.NaCl C.CuCl2 D.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金屬鋰是密度最小的金屬,等質量的金屬鋰能釋放出更多的電子,故常用來制高能量電池,已知鋰的金屬性介于鈉和鎂之間,則下列能冶煉出金屬鋰的方法是(
A.電解法
B.熱還原法
C.熱分解法
D.鉛熱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