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實驗事故處理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A.不慎把較多濃硫酸沾在手上,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后再涂抹NaHCO3溶液

B.不慎將濃堿液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然后涂抹鹽酸溶液

C.如果汽油、煤油等可燃物著火,應立即用水撲滅

D.酒精燈不慎碰翻著火,應立即用濕布蓋滅

D

【解析】

試題分析:不慎把較多濃硫酸沾在手上,立即用干布擦拭,再用大量水沖洗,最后再涂抹NaHCO3溶液,故A錯誤;不慎將濃堿液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然后涂抹硼酸溶液,故B錯誤;汽油、煤油等可燃物難溶于水,著火時不能用水撲滅,可用沙土覆蓋,故C錯誤。酒精燈著火,可用濕布蓋滅,故D正確。

考點:本題考查實驗安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寧夏育才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一定比弱電解質溶液的強

B.氨氣是弱電解質,銅是強電解質

C.氧化鈉是強電解質,醋酸是弱電解質

D.硫酸鈉是強電解質,硫酸鋇是弱電解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寧夏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對Na、Mg、Al的有關性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堿性:NaOH<Mg(OH)2<Al(OH)3

B.第一電離能:Na<Mg<Al

C.電負性:Na>Mg>Al

D.還原性:Na>Mg>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一中高一上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表格中除去括號內的雜質,所選試劑和操作方法均正確的是

A

KCl(BaCl2)

加過量K2CO3溶液后過濾,再蒸干濾液。

B

NaNO3(AgNO3)

加足量NaCl溶液后過濾,再蒸餾濾液。

C

NaCl溶液(I2)

加足量酒精后萃取分液

D

KNO3溶液(CCl4)

直接進行分液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一中高一上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SO3、NH3的水溶液均能導電,所以均是電解質

B.蔗糖、酒精在水溶液中和熔融態(tài)時均不導電,所以它們是非電解質

C.液態(tài)硫酸、固態(tài)硫酸鋇不能導電,所以二者均不是電解質

D.鋼鐵、石墨均導電,所以它們是電解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一中高一上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按照物質的樹狀分類法和交叉分類法,對于H2SO4的分類正確的是

①酸 ②氧化物 ③氫化物 ④強酸 ⑤含氧酸

⑥難揮發(fā)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 ⑨混合物

A.①④⑤⑥⑧ B.①②④⑤⑥⑦⑧

C.①③④⑤⑥⑨ D.①④⑤⑥⑦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現(xiàn)有常溫時pH=1的某強酸溶液10 mL,下列操作能使溶液pH變成2的是

A.加水稀釋成100 mL

B.加入10 mL水進行稀釋

C.加入10 mL 0.01 mol·L-1的NaOH溶液

D.加入10 mL 0.01 mol·L-1的HCI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甲醇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中將甲醇蒸氣轉化為氫氣的兩種反應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ΔH =+49.0 kJ/mol

②CH3OH(g)+1/2O2(g)=CO2(g)+2H2(g) ΔH=-192.9 kJ/mol

根據(jù)上述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①中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

B.可推知2H2(g)+O2(g)=2H2O(g) ?ΔH=-483.8 kJ/mol

C.1 mol CH3OH充分燃燒放出的熱量為192.9 kJ

D.CH3OH轉變成H2的過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北省高二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可以將反應Zn+Br2 = ZnBr2設計成蓄電池,下列4個電極反應

①Br2 + 2e- = 2Br- ②2Br- - 2e- = Br2 ③Zn – 2e- = Zn2+ ④Zn2+ + 2e- = Zn

其中表示充電時的陽極反應和放電時的負極反應的分別是

A.②和③ B.②和① C.③和① D.④和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