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對于科研、生產(chǎn)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1)將1.8g木炭置于2.24L(標準狀況)氧氣中完全燃燒,至反應物耗盡,測得放出熱量30.65kJ,則反應過程中共轉移電子0.4mol.已知:C(s)+O2(g)=CO2(g)△H=-392.0kJ•mol-1綜合上述信息,請寫出CO完全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CO(g)+$\frac{1}{2}$O2(g)=CO2(g)△H=-281.5kJ/mol.
(2)CO可以合成工業(yè)用潔凈燃料甲醇,反應為:CO(g)+2H2(g)?CH3OH(g)△H<0.T0℃時,向容積均為50mL密閉容器甲、乙中分別加入1mol CO和2mol H2,發(fā)生上述反應,其中乙為絕熱容器,反應過程中測得甲容器內(nèi)壓強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所示:
①下列描述中能說明甲容器中的反應達平衡狀態(tài)的是bd(填序號).
a.2v(H2)=v(CH3OH)
b.CO與CH3OH的體積比不再改變
c.化學平衡常數(shù)K的值不再變化
d.CO、H2、CH3OH的濃度均不再變化
②0-8分鐘內(nèi),甲中v(H2)=2.5mol•L-1•min-1;達到平衡后,甲中CO的轉化率大于(填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中CO的轉化率.

分析 (1)碳的物質(zhì)的量為$\frac{1.8g}{12g/mol}$=0.15mol,氧氣物質(zhì)的量為$\frac{2.24L}{22.4L/mol}$=0.1mol,二者完全反應,而C、O原子數(shù)目之比為0.15:0.1×2=3:4,介于1:2與1:1之間,故反應生成CO、CO2,根據(jù)碳原子、氧原子守恒列方程計算CO、CO2的物質(zhì)的量,根據(jù)O元素化合價變價計算轉移電子物質(zhì)的量;
根據(jù)熱化學方程式計算1.8g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熱量,與實際熱量之差為生成的CO燃燒放出的熱量,注明聚集狀態(tài)與反應熱書寫熱化學方程式;
(2)①可逆反應到達平衡時,同一物質(zhì)的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各組分的濃度、含量不變,由此衍生的一些其它量不變,判斷平衡狀態(tài)的物理量應隨反應進行發(fā)生變化,當該物理量由變化到不變化,說明到達平衡;
②恒溫恒容下,壓強之比等于氣體物質(zhì)的量之比,據(jù)此計算平衡時混合氣體總物質(zhì)的量,再利用差量法計算參加反應的氫氣的物質(zhì)的量,根據(jù)v=$\frac{△c}{△t}$計算v(H2);
乙為絕熱容器,正反應為放熱反應,隨反應進行,乙中溫度升高,乙到達的平衡相當于在甲平衡的基礎上升高溫度,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解答 解:(1)碳的物質(zhì)的量為$\frac{1.8g}{12g/mol}$=0.15mol,氧氣物質(zhì)的量為$\frac{2.24L}{22.4L/mol}$=0.1mol,二者完全反應,而C、O原子數(shù)目之比為0.15:0.1×2=3:4,介于1:2與1:1之間,反應生成CO、CO2,反應中氧元素化合價由0價降低為-2價,故轉移電子為0.1mol×2×2=0.4mol;
設CO、CO2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xmol、ymol,根據(jù)碳原子、氧原子守恒,則:
$\left\{\begin{array}{l}{x+y=0.15}\\{x+2y=0.1×2}\end{array}\right.$
解得x=0.1 y=0.05
若0.15mol碳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則放出的熱量為0.15mol×392.0kJ/mol=58.8kJ,而生成0.1molCO、0.05molCO2放出的熱量為30.65kJ,根據(jù)蓋斯定律,可知0.1molCO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熱量為58.8kJ-30.65kJ=28.15kJ,則1molCO燃燒放出的熱量為281.5kJ,故CO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O(g)+$\frac{1}{2}$O2(g)=CO2(g)△H=-281.5kJ/mol,
故答案為:0.4;CO(g)+$\frac{1}{2}$O2(g)=CO2(g)△H=-281.5kJ/mol;
(2)①a.若2v(H2)=v(CH3OH),則v(H2):v(CH3OH)=1:2,不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2:1,故逆反應速率較快,反應向逆反應進行,故a錯誤;
b.隨反應進行CO與CH3OH的體積比減小,二者體積之比不再改變,說明反應到達平衡,故b正確;
c.溫度不變,化學平衡常數(shù)K的值始終不變,不能說明得到平衡,故c錯誤;
d.CO、H2、CH3OH的濃度均不再變化,反應混合物個組分的濃度不變,說明反應到達平衡,故d正確,
故選:bd;
②恒溫恒容下,壓強之比等于氣體物質(zhì)的量之比,設甲中平衡時總物質(zhì)的量為xmol,則(1mol+2mol):xmol=12.3:8.2,解得x=2,
CO(g)+2H2(g)?CH3OH(g)物質(zhì)的量減少
        2                    2
        1mol            (1mol+2mol)-2mol=1mol
故v(H2)=$\frac{\frac{1mol}{0.05L}}{8min}$=2.5mol/(L.min);
乙為絕熱容器,正反應為放熱反應,隨反應進行,乙中溫度升高,乙到達的平衡相當于在甲平衡的基礎上升高溫度,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故甲中CO的轉化率大于乙中CO的轉化率,
故答案為:2.5;大于.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有關計算、化學平衡移動、化學平衡狀態(tài)判斷、熱化學方程式書寫等,(1)注意利用蓋斯定律計算CO燃燒放出的熱量,(2)中注意乙裝置為絕熱容器,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人類利用無機物合成的第一種有機物是( 。
A.電石氣B.甲烷C.尿素D.醋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關于實現(xiàn)下列物品用途的主要物質(zhì)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硫酸是鉛蓄電池的電解質(zhì)溶液,鉛蓄電池可實現(xiàn)化學能轉變成電能
B.硅酸干凝膠是硅酸干燥劑的主要成分,作用是吸收水分
C.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鈉,可以用于除去油污
D.二氧化硅是光能轉化為電能的轉化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金屬材料是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材料,從古代到現(xiàn)代,金屬材料經(jīng)歷了幾次較大的變革.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下面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鐵和銅的某些物理數(shù)據(jù))摘自某化學手冊.
金屬顏色密度(g/cm3熔點(℃)沸點(℃)比熱[KJ/kg•℃]
Fe銀白色7.861 5352 7500.44
Cu紅色8.921 0832 5670.38
由表可推知,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材料是銅,請寫出判斷的理由:銅的熔點低于鐵的熔點.
(2)考古中出土的青銅器、鐵劍等往往銹跡斑斑.請完成下面銅、鐵制品在自然條件下發(fā)生銹蝕的化學方程式:
①□Cu+□O2+□H2O+□CO2═□Cu2(OH)2CO3
②□Fe+□O2+□H2O═□Fe2O3•nH2O
(3)鎂、鋁是現(xiàn)代人常用的金屬材料,這些活潑金屬的冶煉方法是電解法,工業(yè)生產(chǎn)中,鎂的冶煉采用的反應物是熔融氯化鎂(或MgCl2),鋁的冶煉采用的反應物是熔融氧化鋁(或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I.甲同學利用下列裝置驗證木炭與濃硫酸反應的全部產(chǎn)物

(1)寫出木炭與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2H2SO4(濃)$\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2)A中加入的試劑是無水CuSO4粉末,可驗證產(chǎn)物是水,B、D中加入的試劑都是品紅溶液,D中正確的實驗現(xiàn)象是:變紅不褪色
(3)E中所盛溶液是澄清石灰水,驗證的產(chǎn)物CO2
Ⅱ.乙同學只用B、C、D、E裝置驗證SO2的某些性質(zhì),請回答下列問題:
(1)C中加入的試劑是氫硫酸,證明SO2具有氧化性.
(2)D中加入酸性的KMnO4溶液,證明SO2具有還原性.
(3)E中加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證明SO2是酸性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常見的離子晶體類型有多種,如圖是其中一種空間構型,則該晶體中X、Y的離子個數(shù)之比可能為( 。
A.YX4B.YX2C.YXD.XY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元素鉻及其化合物工業(yè)用途廣泛,但含+6價鉻的污水會損害環(huán)境.電鍍廠產(chǎn)生的鍍銅廢水中往往含有一定量的Cr2O72-,處理該廢水常用直接沉淀法或還原沉淀法.
I.直接沉淀法
(1)已知含鉻廢水中存在著平衡:Cr2O72-+H2O?2CrO42-+2H+.在實際工業(yè)生產(chǎn)中,加入沉淀劑BaCl2溶液之前還要加入一定量的NaOH,這樣有利于沉淀的生成,則生成沉淀的化學式為BaCrO4
Ⅱ,還原沉淀法

(2)下列溶液中可以代替上述流程中Na2S2O3溶液的是AD(填選項序號).
A.FeSO4溶液 B.濃H2SO4 C.酸性KMnO4 D.Na2SO3溶液
(3)上述流程中,每消耗0.1mol Na2S2O3轉移0.8mol e-,加入Na2S2O3溶液時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S2O32-+4Cr2O72-+26H+═6SO42-+8Cr3++13H2O.
(4)Cr(OH)3的化學性質(zhì)與Al(OH)3相似,在上述生產(chǎn)過程中加入NaOH溶液時要控制溶液的PH不能過高,原因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Cr(OH)3+OH-=CrO2-+2H2O

(5)實際工業(yè)生產(chǎn)中有時還采用陽離子交換樹脂法來測定沉淀后溶液中Cr3+的含量,其原理是Mn++nNaR═nNa++MRn,其中NaR為陽離子交換樹脂,Mn+為要測定的離子.
①陽離子交換樹脂的原材料之一是聚苯乙烯,其單體為苯乙烯(CH=CH2),聚苯乙烯的化學式為
②某次測定過程中,將pH=5的廢水經(jīng)過陽離子交換樹脂后,測得溶液中Na+比交換前增加了4.6×10-2g•L-1,則該條件下Cr(OH)3的ksp的值為6.7×10-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運用化學反應原理研究NH3的性質(zhì)具有重要意義.
(1)科學家一直致力于“人工固氮”的新方法研究.據(jù)報道,在光照條件下,N2在催化劑表面與水發(fā)生反應生成NH3和另一種單質(zhì).在使用催化劑和不使用催化劑時,該反應過程和能量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

①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2+6H2O$\frac{\underline{\;催化劑\;}}{光照}$4NH3+3O2
②a和b相比,二者的平衡常數(shù)關系是Ka=Kb(填“>”、“=”或“<”).
③升高溫度,平衡時NH3的含量增大(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2)在 0.5L的密閉容器中,一定量的 N2和H2發(fā)生反應:N2(g)+3H2(g)?2NH3(g)△H<0,
400℃時,K=0.5,某一時刻測得N2、H2 和NH3三種物質(zhì)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2mol、2mol和3mol,則該反應的v(N2)>v(N2)(填“>”“=”或“<”).
(3)將NH3氣體通入稀鹽酸中,若存在[NH4+]>[Cl-]>[OH-]>[H+]的關系,此時所得溶液的溶質(zhì)是NH3.H2O、NH4Cl(填化學式).
(4)NH3的催化氧化反應是工業(yè)制HNO3的關鍵步驟,測得某溫度下固定容積的容器中的數(shù)據(jù)為:
      濃度/mol•L-1
時間
 c(NH3 c(O2c(NO) 
 0min 1.000 1.600 0.000
 2min 0.600 a 0.400
 4min 0.500 0.975 0.500
 6min 0.500 0.975 0.500
 8min 0.7001.225  0.750
①則2~4min內(nèi),v(O2)=0.0625mol/(L.min).
②在第8min時改變條件,你認為改變的條件可能是增大NO的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反應中,屬于取代反應的是( 。
A.CH4$\stackrel{高溫}{→}$C+2H2
B.CH3CH=CH2+Br2$\stackrel{CCl_{4}}{→}$CH3CHBrCH2Br
C.CH4+2O2$\stackrel{點燃}{→}$CO2+2H2O
D.C2H6+Cl2$\stackrel{光}{→}$C2H5Cl+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