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離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原子半徑:A>B>D>C B.原子序數(shù):d>c>b>a
C.離子半徑:C>D>B> A D.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目:A>B>D>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反應(表中物質均為反應物),反應剛開始時,放出H2的速率最大的是( )
編號 | 金屬 | 酸 | 反應溫度 | |||
符號 | 物質的量 | 名稱 | 濃度 | 體積 | ||
A | Mg | 0.1mol | 硝酸 | 6 mol·L-1 | 10mL | 60℃ |
B | Al | 0.1mol | 鹽酸 | 3mol·L-1 | 10mL | 60℃ |
C | Fe | 0.1mol | 鹽酸 | 3mol·L-1 | 10mL | 60℃ |
D | Mg | 0.1mol | 硫酸 | 3mol·L-1 | 10mL | 6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應用納米新材料能給人民幣進行殺菌、消毒。我國納米專家王雪平發(fā)明的“WXP”復合納米材料”的主要化學成份是氨基二氯代戊二醛含硅衍生物,它能保持長期的殺菌作用。有鑒于此,35位人大代表聯(lián)名提交了一份議案,要求加快將此新技術應用到人民幣制造中去。若戊二醛是直鏈的,請你5根據(jù)所學的知識推斷沸點不同的氨基二氯代戊二醛的同分異構體可能有 ( )
A.4種 B.5種 C.6種 D.8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有機物A是農藥生產(chǎn)中的一種中間體,其結構簡式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有機物A屬于芳香烴
B.有機物A可以和Br2的CCl4溶液發(fā)生加成反應
C.有機物A和濃硫酸混合加熱,可以發(fā)生消去反應
D.1 mol A和足量的NaOH溶液反應,最多可以消耗3 mol 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某化學實驗小組想要了解市場上所售食用白醋(主要是醋酸的水溶液)的酸度,現(xiàn)從市場上買來一瓶某品牌食用白醋,用實驗室標準NaOH溶液對其進行滴定。下表是4種常見指示劑的變色范圍:
指示劑 | 石蕊 | 甲基橙 | 甲基紅 | 酚酞 |
變色范圍(pH) | 5.0~8.0 | 3.1~4.4 | 4.4~6.2 | 8.2~10.0 |
(1)該實驗應選用 作指示劑,向錐形瓶中移取一定體積的白醋所用的儀器是 。
(2)上圖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與C刻度間相差1mL,
A處的刻度為25,滴定管中液面讀數(shù)應為 mL。,此時滴定管中液體的體積 .
(3)為了減小實驗誤差,該同學一共進行了三次實驗,假設每次所取白醋體積均為VmL, NaOH標準漓濃度為c mol·L-1,三次實驗結果記錄如下:
實驗次數(shù)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消耗溶液體積/mL | 26.02 | 25.32 | 25.28 |
從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實驗中記錄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明顯多于后兩次,其原因可能是 。
A.實驗結束時俯視刻度線讀取滴定終點時NaOH溶液的體積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氣泡,滴定結束無氣泡
C.盛裝標準液的滴定管裝液前用蒸餾水潤洗過,未用標準液潤洗
D.第一次滴定用的錐形瓶用待裝液潤洗過,后兩次未潤洗
E.滴加NaOH溶液過快,未充分振蕩,剛看到溶液變色,立刻停止滴定
(4)根據(jù)所給數(shù)據(jù),寫出計算該白醋中總酸度的表達式(不必化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圖為陽離子交換膜法電解飽和食鹽水原理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從E口逸出的氣體是H2
B. 從B口加入含少量NaOH的水溶液以增強導電性
C.標準狀況下每生成22.4L Cl2,同時產(chǎn)生2 mol NaOH
D.粗鹽水中含Ca2+、Mg2+、Fe3+、SO42一等離子,精制時先加Na2C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敘述中能說明金屬A肯定比金屬B的活潑性強的是 ( )
A.A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比B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少
B.A原子電子層數(shù)比B原子電子層數(shù)多
C.1mol A從酸中置換出的H2比1molB從酸中置換的H2多
D.常溫時,A能從稀鹽酸中置換出氫,而B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