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已知:H2(g)+F2(g)=2HF(g) △H=-270kJ/mo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L氟化氫氣體分解成1L氫氣與1L氟氣吸收270kJ熱量
B、1mol氫氣與1mol氟氣反應(yīng)生成2mol液態(tài)氟化氫放出熱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條件下,1mol氫氣與1mol氟氣的能量總和大于2mol氟化氫氣體的能量
D、1個氫氣分子與1個氟氣分子反應(yīng)生成2個氟化氫氣體分子放出270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在石灰乳中存在平衡體系:Ca(OH)2(s) Ca2+(aq)+2OH-(aq),下列方法中,能使c(Ca2+)減小、c(OH-)增大的是
A、加入少量MgCl2固體 B、加入少量Na2CO3固體
C、加入少量KCl固體 D、加入少量CaO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事實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A、合成氨工業(yè)采用高溫條件
B、配制FeSO4溶液時在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C、H2、I2、HI 平衡混合氣體加壓后顏色變深
D、工業(yè)制硫酸中,SO2氧化成SO3,往往需使用催化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關(guān)于化學反應(yīng)2A(g) + B(g) 3C(g) + D(g),下列反應(yīng)速率表示反應(yīng)最快的是
A、v(A)=1.4mol·L-1·s-1 B、v(B)=0.6mol·L-1·s-1
C、v(C)=1.5mol·L-1·s-1 D、v(D)=1.6mol·L-1·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25℃、101kPa下,反應(yīng)2N2O5(g)=4NO2(g)+O2(g) △H=+56.7kJ/mol能自發(fā)進行的原因是
A、是吸熱反應(yīng) B、是放熱反應(yīng)
C、是熵減小的反應(yīng) D、熵增效應(yīng)大于能量效應(yī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濃硫酸與銅在加熱時反應(yīng),生成二氧化硫氣體的體積為2.24L(標準狀況).試計算:
(1)參加反應(yīng)Cu的質(zhì)量為多少?
(2)被還原的硫酸的物質(zhì)的量為多少 ?
(3)如果用98%濃硫酸(密度為1.84g·mL-1),則濃硫酸的體積至少多少mL?(保留小數(shù)點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探究小組用HNO3與大理石反應(yīng)過程中質(zhì)量減小的方法,研究影響反應(yīng)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濃度為1.00mol/L、2.00mol/L,大理石有細顆粒和粗顆粒兩種規(guī)格,實驗溫度為25℃、35℃,每次實驗HNO3的用量為25.00mL,大理石用量為10.00g。
(1)請完成以下實驗設(shè)計表,并在實驗?zāi)康囊粰谥刑羁眨?/p>
實驗 編號 | 溫度 (℃) | 大理石 規(guī)格 | HNO3濃度(mol/L) | 實驗?zāi)康?/p> |
① | 25 | 粗顆粒 | 2.00 | (I)實驗①和②探究濃度對反應(yīng)速率的影響; (II)實驗①和③探究溫度對反應(yīng)速率的影響; (III)實驗①和④探究 對反應(yīng)速率的影響 |
② | 25 | 粗顆粒 | ||
③ | 粗顆粒 | 2.00 | ||
④ | 25 | 細顆粒 | 2.00 |
(2)實驗①中CO2質(zhì)量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見下圖。計算實驗①中70s-90s范圍內(nèi)用HNO3/*-表示的平均反應(yīng)速率 (忽略溶液體積變化,不需要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圖中A~G均為中學化學中常見的物質(zhì),它們之間有如下轉(zhuǎn)化關(guān)系。其中A、G為非金屬單質(zhì),A為黑色固體、G為氣態(tài);D、F都是大氣污染物,主要來源于汽車尾氣,而且D為紅棕色。請回答以下問題:
(1)A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周期 族 ,C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__。
(2)寫出D與E反應(yīng)轉(zhuǎn)化為F和B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常溫下,B的稀溶液也可與Cu反應(yīng)生成F。此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