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42828  42836  42842  42846  42852  42854  42858  42864  42866  42872  42878  42882  42884  42888  42894  42896  42902  42906  42908  42912  42914  42918  42920  42922  42923  42924  42926  42927  42928  42930  42932  42936  42938  42942  42944  42948  42954  42956  42962  42966  42968  42972  42978  42984  42986  42992  42996  42998  43004  43008  43014  43022  203614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生成物總能量一定低于反應物總能量

         B.分解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

         C.應用蓋斯定律,可計算某些難以直接測量的反應的焓變

         D.同溫同壓下,H2(g)+Cl2(g)   2HCl(g)在光照和點燃條件下的△H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根據(jù)碘與氫氣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H2(g)+I 2(g)2HI(g)ΔH=–26.48kJ·mol1

H2(g)+I 2(s) 2HI(g)ΔH=+9.48kJ·mol1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向254g I 2(g)中通入2gH2(g),反應放出26.48kJ的熱量

B.反應②的反應物總能量比反應①的反應物總能量低

C.反應①是放熱反應,說明該反應在常溫下很容易發(fā)生

D.1mol固態(tài)碘與1mol氣態(tài)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一種可充電池放電時的電極反應為

H2+2OH--2e-=2H2O;    NiO(OH)+ H2O + e-=Ni(OH)2+OH-

當電池充電時,與外電源正極連接的電極上發(fā)生的反應是(    )

A.H2O的還原   B.Ni(OH)2的還原   C.H2的氧化   D.Ni(OH)2的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a、b、c、d均為石墨電極,通電進行電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甲中a電極反應式為4OH--4e-=O2↑+2H2O

B.當b極有64gCu析出時,c電極產(chǎn)生2g氣體

C.電解后向乙中通入適量HCl氣體,溶液組成可以恢復

D.電解時向乙中滴入酚酞試劑,d電極附近變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10分)(1)處理含CO、SO2煙道氣污染的一種方法是將其在催化劑作用下轉化為單質S。

(已知:①CO(g)+ 1/2O2(g)=CO2(g)   △H=-283.0KJ·mol-1  

②S(s)+ O2(g)=SO2(g)     △H=-296.0KJ·mol-1

此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

(2)硫—碘循環(huán)分解水制氫,主要涉及下列反應:

I  SO2+2H2O+I2===H2SO4+2HI         II  2HIH2+I2

III 2H2SO4====2SO2+O2+2H2O

      分析上述反應,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反應III易在常溫下進行              b.反應I中SO2氧化性比HI強

              c.循環(huán)過程中需補充H2O                d.循環(huán)過程中產(chǎn)生1molO2的同時產(chǎn)生1 molH2

(3)實驗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若加入少量下列試劑中的         ,產(chǎn)生H2的速率將增大。

          a.NaNO3         b.CuSO4                 c.Na2SO4                d.NaHSO3

(4)以丙烷(C3H8)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電池,電池的正極通人O2和CO2,負極通人丙烷.電解質是熔融碳酸鹽。電池反應方程式為                        。

(5)冶煉銅的反應為8CuFeS2+21O2=8Cu+4FeO+2Fe2O3+16SO2

上述冶煉過程產(chǎn)生大量SO2。下列處理SO2的方案中合理的是           (填代號)。

a.高空排放    b.用于制備硫酸 c.用純堿溶液吸收制Na2SO3     d.用濃硫酸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 10分  )A~I分別表示中學化學中常見的一種物質,其中A、I為常見金屬,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如圖所示(部分反應物、生成物沒有列出),且已知G為主族元素的固態(tài)氧化物,A、B、C、D、E、F六各物質中均含同一種元素,F(xiàn)是紅褐色固體。

請?zhí)顚懴铝锌瞻祝?/p>

(1)A、B、C、D、E、F六種物質中所含的同一種元素是                        。

(2)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

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                                              

反應④的離子方程式:                                              ;

反應⑥的化學方程式:                                              

(3)從能量變化的角度看,反應①②③中,屬于△H<0的反應是         (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 14分)為了探究濃度對硫酸氧化性的影響,某學習小組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探究一]

稱取無銹鐵釘(碳素鋼)12.0g放入30.0mL濃硫酸中,加熱,充分反應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氣體Y。

(1)甲同學認為X中除Fe3+外還可能含有Fe2+。若要確認其中的Fe2+,請選擇下列試劑,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簡述操作過程、現(xiàn)象和結論)                           。

(供選用試劑:.KSCN溶液,氯水,鐵粉,.濃氨水 ,酸性KMnO4溶液。)

(2)乙同學為了測定氣體Y中SO2的含量,設計如下三種方案:

方案I:取672mL(標準狀況)氣體Y通入足量溴水中,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經(jīng)適當操作后得干燥固體4.66g。

方案II:向VmL c mol·L-1酸性高猛酸鉀溶液中緩慢通入Y氣體aL(標準狀況),溶液恰好完全褪色。

方案III:取VL(標準狀況)氣體Y緩慢通入足量的氫氧化鋇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烘干,稱得固體質量為mg。

其中不合理的方案是                  ,理由是                                                    

     [探究二]

       分析上述實驗中SO2體積分數(shù)的結果,丙同學認為氣體Y中還可能含量有H2和CO2

       氣體。為此設計了下列探究實驗裝置(圖中夾持裝置已省略)。

(3)裝置A中試劑的作用是                                                             

(4)簡述確認氣體Y中含有CO2的實驗現(xiàn)象:                                                。

(5)有同學根據(jù)“F干燥管無水硫酸銅是否變藍色”確認Y氣體中是否有氫氣,你認為是否可靠?                       (填“可靠”或“不可靠”),簡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16分)鉛蓄電池是典型的可充型電池,它的正負極是惰性材料,電池總反應式為:

Pb+PbO2+4H++2SO42-2PbSO4+2H2O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放電時:正極的電極反應式是________________;正極區(qū)PH值將________(填“變大”“變小”“不變”);電解液中H2SO4的濃度將變________;當外電路通過1mol電子時,理論上負極板的質量增加________g。

(2)、在完全放電耗盡PbO2和Pb時,若按圖連接,電解一段時間后,則在A電極上生成________,B電極上生成________,此時鉛蓄電池的正負極的極性將________。

(3)、某同學用碳棒、銅棒和稀硫酸為原材料,實現(xiàn)了在通常條件下不能發(fā)生的反應:

Cu+H2SO4(稀)=CuSO4+H2↑。

 請在方框中畫出能夠實現(xiàn)這一反應的裝置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物質的提純方法可能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蒸餾   B.過濾   C.分液   D.洗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下列實驗操作與方法正確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